近日,第六届柳青文学奖揭晓,商洛学院1991届畜牧专业校友陈仓的《止痛药》获长篇小说奖,1986届中文专业校友李育善的《走过丹江》获散文杂文奖,客座教授韩鲁华的《当代新乡土文学叙事比较论稿》获文学评论奖。
陈仓的长篇小说《止痛药》首发于《中国作家》2020年第1期头条,《长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3期转载,单行本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2019年度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2023年获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止痛药》以一种轻盈的方式写出了惨重的痛苦,用一段无望而深刻的爱情隐喻地测量出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又凭借从乡土和苦难中生出的温情抚平了受损的尊严和崎岖的宿命。《小说选刊》原主编杜卫东和评论家周荣博士认为,《止痛药》延续了陈仓“进城系列”的叙事风格,描绘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冲突,体现了苦难中的温暖性,反映了人性的弱点,碰撞出了人性的光芒,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走过丹江》是李育善创作的长篇散文,首次出版于2019年11月。《走过丹江》用个人的视角、纪实的文字,叙写了丹江的前世今生,从一滴水、一眼泉、一条溪流到大江奔流,流程近400公里,视觉和行程超过2000公里,甚至从现实穿越到历史和未来;思考的侧重点是江与人、人与江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对丹江沿岸的风物景致、人文景观进行了随机点缀式的描写。李育善瞩目丹江的历史与现实,与当代文学的叙述方法及史传传统相接,同时将笔触回落在丹江流域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以贴近民生和大地的无限敞开的心灵,构筑起在场、贴地和更近心灵的写作,在行走与体悟中诞生了最具现场感、原生态以及生活质感的“丹江传”。
《当代新乡土文学叙事比较论稿》由绪论、上下篇和附录四部分组成,阐释了新乡土文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文学概念,地域文化与新乡土文学叙事的关系以及在中国新乡土文学中独树一帜的陕西三位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新乡土文学叙事研究的专业力作。
柳青文学奖是为奖励陕西优秀文学作品而设立的全省性文学奖项,由中国作协指导,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柳青文学研究会协办,每3—4年评选一次,旨在弘扬柳青先生的创作精神,推进陕西文学发展。第六届柳青文学奖共有18部获奖作品。
校 友 简 介
陈仓,陕西丹凤县人,商洛学院1991届畜牧专业校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二期“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计划”入选作家。出版有诗集《流浪无罪》《诗上海》《艾的门》,四千行长诗《醒神》,千行长诗《天鹅颂》,八卷本《陈仓进城》系列小说集,长篇小说《后土寺》《止痛药》《浮生》,长篇散文《预言家》《动物忧伤》,中篇小说集《地下三尺》《再见白素贞》,散文集《月光不是光》等。曾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柳青文学奖、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第三届三毛散文奖大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小说选刊》双年奖、北京文学奖、广西文学奖、第二届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第三届中国星星诗歌奖、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好小说(排行榜)等各类文学奖项三十余次。
李育善,笔名雨善,陕西丹凤人,商洛学院1986届中文专业校友。入选第一期“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计划”,著有《李育善散文集》《山里的事》《惊蛰之后》等散文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第二,第三届签约作家,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资助计划入选人才,曾荣获第三届柳青文学新人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选载。李育善出生在苗沟、成长在丹江岸边,在丹江畔读小学、中学、大学并参加工作,对养育他的母亲河丹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长期关注丹江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和发展,围绕丹江话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