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赜
2023-11-02 18:42:00

  摘要: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二者协同共进,本质上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但依旧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工业污染“下乡”等。因此,根据农村生态治理中出现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政府大力宣传生态文化、转变农民生态意识等乡村生态治理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内涵;制约因素;对策

  新时代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做到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生态振兴是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推进二者协同共进有利于推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内涵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位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进程中,赋予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更深层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内涵,深度剖析其所蕴含的内涵有助于探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寻求其解决对策,提高乡村生态治理水平。

  从历史内涵来看,马克思生态观认为人的生存要遵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人类是自然界发展进程的产物,并依赖于自然界,人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源,同时又将废弃物返还给自然界。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不然破坏环境就会反过来伤害人类本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础,同时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生态思想。以自然主义为核心的道家文化认为自然是万物本源,《道德经》中曾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们之间不相互干涉,不强行改变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促进生态反哺社会发展。

  从现实内涵来看,我国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农村生态保护就成了新时代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十九大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乡村振兴中,奠基了“中国生态乡村”的未来。现阶段,全面脱贫后,“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其中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内涵的“生态宜居”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相连。党的二十大也对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美丽乡村”就是农业强国的核心要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生产污染严重

  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农民为了提高收入,就会想方设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加大对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的应用,这些产品的使用虽然会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但过度依赖会危害农作物的健康成长,还会污染土地、水源等,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甚至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包括三部分:第一,农用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营养成分失调、土壤板结甚至破坏土壤结构从而加剧土壤酸化,最终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显示,我国化肥的施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2015年达到6022.6万吨的顶峰[[2]]。虽然2016年开始化肥使用量开始减少,但我国仍然是全世界施用化肥量最多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安全化肥施用量上限的两倍,平均利用率仅40%。

  第二,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农药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消除农作物害虫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但农药残留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危害人体安全,流失在空气中的农药通过蒸发造成环境污染,土地也被有毒化,农业生态治理难度大。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农药使用量是73.3万吨,到2021年我国农药使用量是123.9万吨,20年间增加了50.6万吨[[3]]。

  第三,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显示,1990年,地膜的使用量为48.2万吨;到2015年,地膜的使用量增长达到了最高峰,增长到260.4万吨。农膜的使用使作物增产30%左右用于40多种农作物上。但残留地膜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严重的“白色污染”,农膜使用时间越长则残留在土壤的地膜碎片越多,会使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破坏土壤的通气性,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

  (二)农村生活污染大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与日俱增,垃圾的种类繁复,农村生活服务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低从而导致治理难度的增加。根据全国人大代表赵晓燕调查所知,农村垃圾生产量为每人每天0.86公斤,年垃圾产生量就为3亿吨[[4]]。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农村垃圾从十几年前的厨余垃圾变成了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难以分解。现如今我国农村还没有专门的垃圾站和垃圾处理系统,农村自治组织管理不足加上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大多采取的随意处置、填埋或焚烧的方法。随意丢弃导致农村的路边、村头都裸露着大量垃圾,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影响乡村风貌。

  (三)工业污染“下乡”

  自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一些企业采取了“先上车、后补票”,许多小规模的污染性作坊出现了快速无序式发展,很多乡镇企业生产设备落后,缺少环境保护观念,一味追求经济收入,对乡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严重的伤害。进入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唯GDP”的政绩观,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默许了企业为了盈利而大肆排污破坏环境的行为,农村地区被污染化速度快,而治理水平低,工业污染不断威胁着“田园净土”。后期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环保意识加强及城市用地成本增高,工业企业“下乡”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重污染的工业企业由于政策逐步转移到城市郊区、工业园区或乡村地区,工业企业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废水未经处理,各种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都被排放到了空气、土壤和水源之中,工业污染所引起的伤害是远超于化肥和农药的,乡村地区工业污染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巨大拦路虎。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探赜

  (一)倡导并积极培育绿色循环农业

  遏制农村生产污染需大力倡导绿色农业的生产方式,兼顾保障农产品的效益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两个方面,重新调整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污染物的产出,掀起一场农业生态革命,促进产业生态化。一是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进行有效防治,对污染源头进行减量,推进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在定量区间;二是要提高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利用率,大力推广有机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建立地膜、农药包装袋回收的鼓励机制,推动畜禽粪便及秸秆科学还田;三是健全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推广种养配套的生产模式,用养殖粪污作为有机肥,解决化肥用量及养殖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利用,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例如宁夏的“牛粪银行”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提升并全面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才能使生态文明理念外化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强化政府和自治组织的生态意识。地方政府干部转变唯政绩至上的观念,加强对生态文明观念的学习,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采取多样化的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方式,将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到人,开展村民生态文明环保小组,建立生态文化学习奖罚机制,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二是扩大接受生态文明意识的范围。通过生态主题教育、传统文娱节目等多渠道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态文化素养,力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生态乡风氛围,使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引导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生态治理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中,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人翁作用,主动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69.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EB/OL].[2023-05-01]. http://www.stats.gov.cn/sj/ndsj/2022/indexch.htm

  [3]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4] 北京晨报.赵晓燕:健全垃圾监管网络解决农村垃圾[EB/OL].[2018-03-15]. http://www.bjrd.gov.cn/zyfb/zt/13jqgrd1chybjthdztbd/yajyjc1301dbt/202101/t20210129_2243444.html

  (作者:郝丽丽,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