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 2018年自考《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练习试题:论述

2018年自考《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练习试题:论述

2018-04-13 13:49:26  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简答题
点击查看答案2018年自考《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练习试题:论述 1论述一池三山园林格局的形成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起源: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2论述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背景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 道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是与中国的道教是分不开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尊老子为教主,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他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道家还推崇神仙思想,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于是,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最早为秦汉时期的上林苑。上林苑中有大型宫苑建章宫,建章宫北为太液池,大液池中中起三山,分别为蓬莱、方丈、壕例附图。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2请结合英国工业革命阐述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 产生背景:18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手工业时代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开端,蒸汽机的发明,火车的出现,电能的使用,内燃机,汽车,飞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发明,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技术、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20世纪初,艺术领域出现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主义运动,这一运动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其结果是在20世纪初形成了现代绘画、现代雕塑和现代建筑。同时伴随产生了“现代景观”。现代主义景观在形式、功能、构图、内容、材料以及服务对象上都与西方传统园林有着显著的区别。现代主义景观从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建筑中获取了丰富的灵感和形式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形式。 18世纪中叶,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为了根治"城市病",人们开始探索解决城市环境中诸多矛盾的办法。这些情况引起规划师的高度重视,米罗·西特在承认城市之美的同时,强调城市公园对于城市健康卫生起到的作用;公园是能使城市保持卫生的绿地,是城市的肺。 工业革命后,传统的造园已经不能解决城市环境发展的需要,由美国率先,欧洲并起,大兴城市园林化,实行街道、广场、公共建筑、校园、住宅区的园林绿化一体化,并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现代景观慢慢从传统造园中走了出来。 3、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答:中国园林从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新兴期共经历了6个历史阶段。其历史文化背景各有所异。 (1)萌芽期:中国园林的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中国园林萌芽与殷周时期,最初的“囿”是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春秋时期神话内容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较大。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园囿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建的宫室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有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有“一池三山”形式。 (3)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发展转折期。是历史的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的重大变化时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开始兴建佛寺。 (4)成熟期:中国园林在隋唐达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园,唐代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5)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出现了私家园林。 (6)新兴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园林的到了政府重视,是园林的新兴期,建成了“园林城市”,“园林城区”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园林也受到了挫折和损失。 4论述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答: 发展历程: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运动为现代景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F.L.Omsted以其长达30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而被誉为“美国园林之父”,他创作的纽约中央公园、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波士顿的公园道等等作品都在传达着自然生态与景观美学的理念。为此他促成国家公园运动,主张将美国景观设计引向郊外发展,作为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F.L.Omsted认为城市公园是普通大众身心娱乐的场所,同时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他的结合周围环境、社区和城市等因素进行综合景观设计的方式,以及对城市和社会强烈的责任感都对美国现代景观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F.L.Omsted的理论和设计实践推动了美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也对后来的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20世纪的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有重要影响的现代主义大师纷纷来到美国。1937年格罗皮乌斯来到美国,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院长,他将包豪斯的办学精神带到了哈佛,彻底改变了哈佛大学建筑专业的“学院派”传统,在他的影响下,罗斯(James c rose)、丹 克雷(Dan kiley)、艾克博(Garrett Eckbo)三名志同道合的景观系学生通过对现代研究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的作品与理论,探讨他们在景观设计中可能的应用,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文章和研究深入人心,得到唐纳德等人的坚决支持,动摇并最终导致了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传统学院派”教条的肢解和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建立,并推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行业朝向适合时代精神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著名的“哈佛革命”。 到了20世纪的50、60年代,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大量的郊区以城市为中心迅速扩张,这种的扩张导致城市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一些思想敏锐的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实践和理论上率先提出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加强自然景观的方法。伊安·麦克哈格(Ian Mcharg)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成为全球生态规划设计的倡导者。他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同时也标志着景观设计专业担当起后工业时代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的重任。 20世纪80年代之后,景观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将人类视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而这又依赖于其他物种的生存与延续以及对多种文化的保护。后工业化时代欧美城市更新运动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在设计理念、设计形式、设计方法等方面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近年来,欧美城市更新运动对城市废弃用地、后工业用地的更新和改造需求,给风景园林师带来更多不同于以往的实践机遇与挑战,比如纽约的高线公园 (The High Line)以及弗莱士河公园 (Fresh Kills Park),这些项目的性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景观设计,需要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生态技术。 5、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答: 崇尚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造园的基本原则,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追求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畴之一,指主观的意、情、神和客观的境、景、物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艺术整体,是体现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场景的融合。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利用自然山水创造出某种真景,反映真境,同时还利用诗歌、绘画、书法等为园林增色,反映虚境,共同创造富于诗情画意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较多的与文人联系在一起,文人把追求的清新、雅致的精神境界和在赋诗作画中所提炼出的较高的艺术修养,运用到园林中,创造出“诗画”般的情趣。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 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 6.论述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 空间行为模式 (1)再现模式 再现模式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尽可能忠实地描绘和再现人在空间里的行为。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讨论、分析建成环境的意义,人在空间环境里的状态。 (2)计划模式 计划模式就是根据确定计划的方向和条件,将人在空间环境里可能出现的行为状态表现出来。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研究分析将建成的环境可能性、合理性等。我们从事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3)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就是将预测实施的空问状态表现出来,分析人在该环境中的行为表现的可能性,合理性等。这种行为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空问环境利用的可行性一我们从事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7论述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答: 埃及不仅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而且在特殊的气候、风土条件下,埃及的造园也独树一帜。埃及人的环境概念是种基于自然现象的重复循环性和稳定性的产物,自然现象的重复规律滋养了埃及人特有的冷静和理智的设计思想。 古埃及庭园具有几何式、重实用、宗教性浓厚的特点。 古希腊造园艺术发展成住宅内布局规整的柱廊园形式:布局方整,以柱廊环绕,形成中庭,庭中有喷泉、雕塑、瓶饰等,种植有蔷薇、罂粟、百合等花木。对后世起到重要影响的是同宗教活动有关的圣地和竞技场园林。 古罗马继承希腊传统,发展了山庄园林。由于气候和地势特点,庄园多建在城郊依山临海的坡地上,将坡地辟成不同高程的台地,用栏杆、挡土墙和台阶来维护和联系各台地。园林建筑多设在上层台地,可居高临下,俯瞰全园景色,园林作为建筑的延续部分。 位于亚洲西端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奴隶主为了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在私宅附近建造各式花园,作为游憩观赏的乐园。园林一般都建在幼发拉底河岸的谷地平原上,引水浇园,花园内筑有水池或水渠,道路纵横方直,花草树木充满其间,其格局整齐、美观。 古巴比伦于公元前2世纪衰落后,波斯便成为西亚园林的中心。波斯庭院的布局是按照伊斯兰教教义中的天堂来设计的。在园林中四条主干渠,成十字形,并与通过交叉处的中心水池相连,将庭院划分为四块,栽植花草树木,四面有围墙,建筑物大半通透开敞,园林景观具有深邃幽闭的气氛,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 随着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而广泛地流布于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构成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西亚园林对欧洲中世纪后园林的复兴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离开了西亚园林,欧洲园林的发展便失去了推动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郊外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继承了古代罗马庄园的特点。坡地被修整成一层层台地,有条纵轴上下沟通,与各层平台的横轴交叉,这里常常作圆形的喷泉水池或树木构成的“凉亭”,形成各层次的中心。周围平面布局以中心和作为交叉轴的主要道路为依据,呈规则几何形展开。此外,这种形式的园林非常重视水的处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台地园中,人对自然和建筑对园林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既,体现于园林构图依从建筑法则,也体现于纪念性构图的建筑在整体关系上对园林的统治。 法国在造园上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造园艺术,出现了台地式园林、剪树植坛、果盘式喷泉等,由此形成了法国园林的特点。由于法国地势平坦,因而在园林规模上,显得更为宏大而华丽,在理水艺术上,多采用平静的水池、水渠,利用水的镜面效果。大量应用花卉,逐步发展成为绣花式花坛。这种园林风格,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 18世纪中下叶,英国开始在园林中反对使用生硬的直线图形、雕塑和人工修剪树木,否定了唯美主义园林,而接受了富有想象力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率先恢复了传统的草地、起伏的地形、自然形态的树丛、曲折的小河和池塘,从而发起了自然风景式造园的风潮。 8请论述人体感知与景观空间的关系? 感受空间: 人对于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是多方位的,首先它与我们的身体尺度有关。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不是静止的,它会根据人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所变化。 空间尺度与心理感受: 空间、场所和领域:Space Place Domain空尺度范围 20-25m 自由而亲切的感觉 景观空间感 >110m 广阔感觉,景观场所感 390m左右,深远宏伟的感觉 景观领域感 9论述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置形式? 基本的功能分为:安静游憩区、儿童活动区、文化娱乐区、服务管理设施 (1)安静游憩区 作为游览、观赏、休息、陈列用,需大片的风景绿地,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大。安静活动应与喧闹活动隔离,宜选择地形富于变化且环境最优的部位。 (2)文化娱乐区 是人流集中热闹的动区。这是园内建筑和场地较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园的重点,常位于园内中心部位。 (3)儿童活动区 各种设施都要考虑少年儿童的尺度。各种小品形式要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寓教育于娱乐,增长知识,丰富想像。植物品种颜色鲜艳,注意防止有毒、有刺、有臭的植物。考虑一定成人的休息和照看儿童的需要。区内道路布置要简捷明确易识别,主要路面能通行童车。 (4)服务管理设施 园内主要道路及通往主要活动设施的道路宜作无障碍设计,照顾残疾人和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 绿地基本布置形式: (1)规则式 布置形式较规则严整,多以轴线组织景物,布局对称均衡,园路多用直线或几何规则线型,各构成因素均采取规则儿何型和图案型。 (2)自由式 以校仿自然景观见常,各种构成因素多采用曲折自然形式。不求对称规整,但求自然生动。这种自由式布局适于地形变化较大的用地,在山丘、溪流、池沼之上配以树木草坪,种植有疏有密,空间有开有合,道路曲折自然,亭台、廊桥、池湖作间或点缀,多设于人们游兴正浓或余兴小休之处,与人们的心理相感应,自然惬意。 (3)混合式 是规则与自由式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规则式和自由式布局手法,既能和四周环境相协调,又能在整体上产生韵律和节奏,对地形和位置的适应灵活。 10 论述居住区休闲广场的设计重点。 (1)休闲广场应设于人流量较大的集散中心,如中心景观区或是主要出等位置。 (2)广场的活动空间应有亲和度满足可达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景观的优美性的特点使景观空间层次丰富多样。 (3)应保证大部分广场面积有良好的日照,并满足一定的避风条件,夜间正不干扰居民休息的前提下有适度的照明。 (4)广场铺装应以硬质材料为主但应注意有防滑措施。设计时可通过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场地景观。 (5)可将休闲广场上的小品及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色彩或质感表现出来积极地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官及情绪。 (6)休闲广场周边应设置方便居民活动和交往的小品设施。 (7)休闲广场使用应符合多样性特点,不同时间段应满足不同的活动内容。 (8)广场的绿化应本着尊重自然、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原则.最大程度体现住区原有的自然环境风貌。 (9)休闲广场的绿地应向居民开放.让居民最大程度地亲近自然。 (10)植物配置应考虑居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广场周边应布置树冠较大的遮阴乔木,但应考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 11请论述居住区内公共建筑的分类与设置 (一)按功能性质分类 共分八类,即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社区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及其他等八类。根据各类公建功能特点可进行分区、选址、组织修建,以及运营管理等。 (二)按使用频率分类 可分为两类,即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和必要而非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两类。前者主要指少年儿童教育设施和满足居民小商品日常性购买的小商店。后者主要满足居民周期性、间歇性的生活必需品和耐用商品的消费,以及居民对一般生活所需的修理、服务的需求。 (三)按配建层次分类 以公共设施的不同规模和项目区分不同配建水平层次,可分为三类。 ①基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以1000~3000人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宜配建便民店。 ②基本生活公共服务设施(以1~1.5万人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宜配建托幼、小学、卫生站、文化活动站、综合副食店等。 ③整套完善的生活公共设施(以3~5万人的人口规模为基础),宜配建中学、综合管理服务、综合百货商场、食品店、综合修理部、文化活动中心、门诊所、医院等。 12论述儿童游戏场的设计重点。 (1)场地应是开敞式的,拥有充足的阳光和日照并能避开强风的侵袭。 (2)保证与主要交通道路有一定距离,场地内不允许机动车辆穿行以免对儿童造成危险,同时可减少哚声、尾气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3)场地应与居民楼保持10m及以上的距离,以免噪声影响住户。 (4)尽量与其他活动场地如老年活动场地接。以便成人看护,同时也使儿童具有安全感。 (5)部分儿童游憩空间可局部围合,以保证不良天气状况下仍可正常活动。 (6)出的设计应简单明了,并具吸引力。 (7)地形要求平坦、不积水。 (8)场地内道路的设计应自然流畅线形可活泼自由、富于变化。 (9)地面铺装的色彩和材质宜多样化。 (10)不应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良好的视觉通达性。以便于成人的监护。 (11)在植物的选择上可选择叶、花、果形状奇特且色彩鲜艳的树木,以满足儿童的好奇。 (12)活动场地及周围环境应是安全而舒适的。 (13)游戏器械的选择要兼顾实用和美观色彩可以鲜艳但要注意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

2018年自考《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练习试题:论述

1论述一池三山园林格局的形成

 

2请结合英国工业革命阐述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3、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4论述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5、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6.论述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

 

7论述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8请论述人体感知与景观空间的关系?

 

9论述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置形式?

 

10 论述居住区休闲广场的设计重点。

 

11请论述居住区内公共建筑的分类与设置

 

12论述儿童游戏场的设计重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自考专业快选

自考热门专题

自考热议话题

自考推荐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