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自考本科 > 网站地图 > 备考资料 > 笔记串讲 > 公共课 > 马克思主义原理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章节讲义:第一章

2018-01-11 17:23:43  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重掌握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此处知识点较多,要结合图表记忆区分,常以选择题出现。

(1)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可知论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历史唯心主义

┌辩证法(联系、运动、矛盾)

世界存在状态─┴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内部矛盾)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要注意各流派的代表观点,常以选择题出现。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一元论─┤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 ┌主观唯心主义

│ └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

二元论的代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把物质和心灵结合起来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论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代表: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

客观唯心主义代表:黑格尔把“绝对精神”;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物质形态。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五行杂以成百物”;在古印度则有地、水、火、风构成万物之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元气说”。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带有直观的、自发猜测的性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作基础,把原子的个性误认为物质的共性。此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科学地结合起来,同时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重要,常以简答题出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 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被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所证明。自然界是客观的。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形成过程、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常考,常以简答题出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不能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哲学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一,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能很好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牢记物质与运动、时空不可分,常以选择、简答题出现。

1、 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和唯心主义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2、运动与相对静止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理解绝对运动。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共同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与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物质的空间特性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体积、空间位置。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四维时空概念)。

2、 时间空间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绝对性、无限性: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相对性、有限性: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与相对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去认识、把握其绝对性、无限性。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不同,不仅在于提出了正确的哲学物质观,而且在于引入了实践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牢记实践的概念、特点、形式,常以选择、简答题出现。

‍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实践。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天然的自然物、人工自然物;人类社会;主观精神和客观化精神。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进行自我改造)

一般来说,实践主要是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探索性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第二,自觉能动性。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第三,社会历史性。同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实践观区别开来。三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三,科学实验。其他一些实践形式(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很重要,理解有难度、常以简答题出现。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化自然即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自然。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

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由于它缺乏实践的观点,一方面,它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与上一问题相联系,常考,以简答题出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由于劳动改变了古猿的身体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社会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第三,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实验的进行推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医疗实践、教育实践、艺术实践等对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查看成人高考最新资讯 查看远程教育最新资讯

热门专业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