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西安市人才住房的现实问题与路径探析
2024-08-27
作者:
关注掌上高考


温馨提示:模拟志愿填报用掌上高考,信息丰富准确,一键生成“冲-稳-保”志愿。点击此处,开始精准填报吧!

  摘要:安居才能乐业,做好人才住房保障是关心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构建良好人才生态的重要举措。随着西安市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质量不断提升,人才房的建设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在梳理西安市人才住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面临的人才住房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相关配套设施服务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建议从完善人才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人才住房服务体系和健全人才住房监管机制等方面完善人才安居机制。

  关键词:西安市;人才住房;路径探析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让在城市奋斗的各类人才拥有稳定住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升人才在城市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安市作为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人才房的需求量大,可塑性高。然而受房价飙升、购房政策、保障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作时间短、储蓄少,人才群体在住房问题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本文以西安市人才住房建设为例,深入剖析西安市的人才住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西安市人才住房的发展现状

  (一)西安市人才住房政策概况

  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助力吸纳人才的重要举措,2017年3月开始,西安市先后出台了“史上最宽松”户籍新政、23条人才新政,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创新,前所未有的服务和保障,加入抢人大战,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2017年全年新迁入西安落户的人口总计25万余人,其中,学历落户共11万余人,占户籍新政落户人数的81.78%,西安已成为凝聚天下英才的“吸铁石”。

  引才聚才,住是基本保障,安居才能乐业。为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化大都市、“一带一路”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相适应的多层次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满足百万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自2017以来,西安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安居保障政策和措施,如2017年12月6日《西安市人才安居办法》、2018年9月14《西安市人才安居实施细则(试行)》、2022年11月11日《西安市地区优秀人才和实用储备人才分类评价确认办法》等助力西安市人才安居。以陕西省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主力军和重点产业区的西安市高新区为例,“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共计将建设20万套人才保障住房。其中,人才租赁住房1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8万套,人才共有产权住房2万套,努力实现区域内“职住平衡”,积极争创西安市住房租赁试点先行示范区,为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一流的人才支撑。

  (二)西安市人才住房政策的特点

  西安市人才安居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供给、自主选择、配套完善、优质服务”的原则,主动适应各类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采取货币化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分层级、多渠道实施人才安居保障。作为近年来新市民、青年人极为关注的公共住房领域,西安市人才住房政策的特点如下:第一,保障覆盖面广,对五类层级人才全覆盖,只要符合安居条件,应保尽保;第二,安居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选择租房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人才租赁房和单位人才房等多种安居方式;第三,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采取财政投资新建、统购社会房源、长期租赁、商品房配建、单位自建等方式。第四,建设标准高,秉持高起点、前瞻性设计,全配套、精装修、拎包入住。

  二、西安市人才住房的现实问题

  (一)人才住房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

  近年来西安市通过推进“产才融合”、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等方式方法,实现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良性互动,推进人才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使城市成为人才的摇篮,有效提升了城市“西引力”,人才流入效果明显,人才净流入量长期居于高位,这巨大的“虹吸效应”也使得西安的人才住房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累计实施保障性住房37.3万套,已建成分配保障性住房25.6万套。而仅2022年度陕西高校毕业生总数41.5万人,其中毕业生留陕率高达67.4%,约27.9万人。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科教资源高度密集,就业机会较多,每年近30万大学毕业生有超过15万留在西安就业。而2022年度,西安市建设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仅11.23万套,建成分配公租房仅5653套。远远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毕业生、新市民、青年群体的住房需求,大部分人才群体仍然存在住房保障需求。

  (二)人才住房的相关配套设施服务不完善

  伴随着“95后”、“00后”的成长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流动人口市民化,改善住房条件、丰富社区生活已成为青年人才住房的长期需求。人才住房也在保障基本生活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商圈购物、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进而满足青年人才的社交、业余文化生活需求。而在当前西安市人才房的建设中,出于社会政策、开发成本、土地成本、用地限制等因素考量,政府往往选择土地价格较低的偏远地区建设人才保障房,加之上级部门一般偏重对开工率、完成率等数字指标的考核,导致“重建设轻配套”情况普遍存在,难以避免出现了周边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资源滞后状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西安市45分钟以内通勤占比78%,低于上海、南京提出的80%-90%占比的衡量标准,仍然存在职住不平衡、新供应土地难以有效落实、整体居住环境品质不高等问题。

  (三)人才住房的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西安市人才保障住房政策实施中,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不容忽视。建设与后续管理两者的不协调,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超高效率造成的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后续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效率层级低,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缺少威慑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过程中的透明度不足,相关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导致公众监督能力有限。2023年西安市深入开展保障房违规分配违规承租转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显示,当前仍存在公职人员以房谋利、以权谋私或中介机构、租赁对象有收钱代办、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违规操作和不公平现象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另一方面,缺乏动态更新保障机制。随着观念的更新以及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目前西安市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中的保障形式可能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于住房政策的认识不足,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是将住房保障政策作为一种被动的福利,没有发挥政策的主动性,不利于企业更好地留住人才。

  三、西安市人才住房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人才住房供应体系,增强人才居住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创造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住有宜居,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在人才住房建设工作中,应以人才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才集聚和住房需求规划为引领,多渠道完善人才住房供应体系,增加房源供给,解决人才住房供需矛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入调研,优化项目选址。在配置人才房的前期要深入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科学化合理化选址,尽量将项目设置在人才聚集的区域,减少对人才稀少区域的供给,以需求量决定供给量,减少配置的盲目性,在提高量的同时要兼顾到质的提升,最终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第二,大力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主体,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人才住房租赁企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支持房企、经纪机构、物业管理公司设立子公司拓展人才住房租赁业务,支持专业化的人才住房租赁企业将“城中村”住房、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造后出租。

  (二)优化人才住房服务体系,提升人才居住幸福感

  不同层次的人才对住房环境、配套服务等有着不同需求,在加大房源筹措力度的同时,要优化人才住房服务体系,提升人才居住幸福感。第一,推进人才住房项目内部配套建设和外围市政配套建设。着力解决社区居民公交出行、子女上学、看病住院、就近购物等基本生活需求。认真落实人才住房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要求,将配套设施作为纳入计划的重要考量。除此之外,通过年度计划,将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建设主体、考核主体,通过督办、绩效考核等措施,确保配套设施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入住后的生活便利。第二,继续加大人才住房项目周边配套跟踪和调研,建立配套设施项目进展台账,多渠道落实资金,优先安排建设。在新增安排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便捷度较高、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在项目规划阶段落实公交场站配套建设规划用地。

  (三)健全人才住房监管机制,保障人才居住安全感

  在健全人才住房监管机制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机构设置。当前西安市的人才住房、公共租赁房、安居型商品房等政策性住房类型较多,因此要组建专门的运营管理公司统一运作,有利于全市政策性住房的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统一,有利于资源整合、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实现住房服务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程的“大租赁服务”工作格局,有利于促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第二,加强住房信息化管理建设和应用,强化监管力度。根据各人才住房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更灵活的人才住房分配政策,使各行业各层次人才受益;建立“全房源”、“全链条”的人才住房监管,所有人才住房项目都要纳入统一的信息平台,住建、规划、人社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动态管理,实现人才住房产权登记、人才认定等信息互联互通,防止出现重复购买、租赁人才住房的违规行为。第三,建立用人单位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人才住房分配给用人企业后,要求分配单位及时录入入住人员信息,并配合做好租后管理工作;用人企业对人才住房进行监管,并接受监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确保公共资源在向重点企业倾斜的同时,提高人才住房的分配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伟军,邓国营.“城市梦”:住房公积金与流动人才居留意愿[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01):110-121.

  [2] 赵辉.住房保障照亮西安新市民“住有所居”的城市梦想[N].西安日报,2023-2-15(007).

  [3] 吴开泽.安居与乐业: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5(04):162-175+180.

  [4] 李阳阳.银川:让青年人才住有所居[N].银川日报,2023-09-24(001).

  [5] 张锐昕,钟芸.人才安居政策执行的实践审视及改进策略——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J].行政与法,2023.(10):1-12.

  [6]吴文清.政策过程视角下济南市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23.

  [7]梁璠.力争新增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N].西安日报,2022-02-12(003).

  [8]李君甫.中国生产性住房政策的渊源与发展——基于人才住房政策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4):151-160.

  [9]刘鑫.杭州市基础人才住房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20.

  [10]曾明星,薛琪薪,李安琪.人才新政背景下上海人才居住困境及保障性住房机制研究[J].中国人事科学,2020.(09):67-78.

  (作者:王莉娜 ,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高校

    推荐学校

    中职院校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