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自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以来,紧抓“双高”建设机遇,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踏实开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课程思政育人、工学结合教改、产教融合办学、农业技术服务等系列实践,取得突出成效。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等荣誉,是“双高”引领、改革赋能为学校带来的累积性创新之变。
对接产业需求
全方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模式引领,实践人才培养新路。围绕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3张产业场景图,确定以园艺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园林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和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组建方式。分析岗位群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研制《职业岗位能力清单》,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教学中,以四季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为驱动力,以德技并修、产教融合为育人路径,以行动为导向开展项目化教学,解决植物生长与课堂教学间的矛盾,创新形成了“四时驱动、双融双升”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专业群的学生已获得6项世界园艺博览会特等奖、60余项省部级以上大赛奖励。相关育人成果获得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出模块化课程体系,分为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特色课,可同时满足普通高职、五年制贯通、中高职衔接、七年制贯通和高素质农民5种生源类型的专业群教学需求。
思政推进,构建立体育人体系。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专业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德育学分创新等措施全面开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育。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教研,将思政教学和专业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开展同步教学,充分利用教室、网络和基地三种课堂,以及课程、学校、企业和社会四种资源,建成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近年来,专业群先后有200余名志愿者参加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保障工作,20余人次获表彰。专业群还率先开展高素质农民班教学,很多学生成为企业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和村“两委”成员。农艺1811班学生张露获评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农艺1915班学生朱艳明入选第三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
深化产教融合
协同打造“产学研赛一体”育人平台
学校按照现代都市农业职业岗位要求,与西郊农场、京林集团合作创建了工程师学院育人平台,探索新型协同育人模式。
校企融合,营造双元育人环境。工程师学院按照“教学环境实景化、操作过程规范化、教学管理制度化、行为举止职业化”的要求,将“企业核心价值、经营理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企业文化贯穿学生整个学涯。开展“稻田大讲堂”和“京林大讲堂”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断提升育人水平。邀请企业领军人物、北京市特聘专家介绍“如何做一个新农人”,使学生切实体会“一懂两爱”的内涵;邀请北京首届园林大工匠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指引方向。校企共同举办“首农西郊农场园艺工程师学院”插花艺术大赛和“京林杯”小庭院景观设计与施工大赛,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考题设置、作品评审、现场颁奖等比赛环节。校企共同办赛,实现行业标准、岗位需求与学生竞赛活动有机结合,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资源共享,推动教学对接岗位。通过建立校企人才交流及互聘机制,实现人才良性互动;通过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规范融入课程,实现课程与岗位需求对接;依托“技术创新与研发中心”,联合攻关技术难题,既解决了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又使教师科研能力和学生实践技能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按照相关岗位链的具体工作能力需求,升级校内实习实训平台,构建集产学研赛于一体的共享型基地。现代化智能温室的建成与使用,培养学生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为高科技农业提供实用人才;3D扫描虚拟仿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为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和感知力。首农庄园、翠湖农业、京林生态花园、上庄蔬艺园等工程师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群学生课程实训、顶岗实习、教师实践和科研推广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补充支持。
立足都市农业
着力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
名师领衔,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园艺技术专业群秉初心、履使命,持续改革、创新发展,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德技兼备、都市农业特色鲜明的教师创新团队。团队由全国名师和行业大师共同引领,创新发展。“我心目中的‘大先生’”石进朝教授36年如一日坚守农业职教一线,专注园林养护与苗木繁育,推行“课堂田间教学一体化”等工学结合的职教模式;扎根田间地头,建立科技小院,推广流苏茶等多项农村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高照全教授勇于探索,攀登农业科技高峰,连续挂职8年开展技术帮扶,探索出“关键技术+定点培训+配套项目”的技术扶贫模式。通过导师“传帮带”的培养方式,一批富有敬业精神、求实创新、朝气蓬勃、学术各有专长的青年骨干教师逐渐成长起来。团队现有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1人、全国行业大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有北京市名师4人、北京叶类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还有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特聘专家、市级骨干教师等7人。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发展、后劲十足的创新团队。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综合实力。园艺技术专业群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开发、混合式教学设计等系列优质的教学培训,从教学改革、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不同层面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分别与荷兰朗蒂斯教育集团和以色列嘉利利国际管理学院合作开展智能化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智能装备、精量化灌溉系统的建造和使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开阔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群教师深入贯彻国家、北京市和学校关于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政策要求,认真履行企业实践任务,在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积累了一批企业项目案例,为实景化教学提供了多种资源。
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专业群教师取得了显著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荣誉50余项;开发立体化教材38部,其中活页式教材5部、工作手册式教材6部;12部教材被评为国家和农业农村部门规划教材;《插花艺术》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建设精品在线课23门,获评“北京市精品在线课”5门,获“北京市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标杆成果选树”二等奖4项。
坚持科教融汇
引智赋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科教相融,共建北京“种业之都”。依托南繁育种基地技术平台,园艺技术专业群紧贴首都“种业之都”功能定位,经过多年的教学理论和生产实践,形成一套科学、先进的作物良种繁育技术,收集种质资源1500余份,选育蔬菜新品种16个,玉米新品种“京育869”通过国审。借助兰花产业园技术平台,选育国兰新品种“京紫”“京荷”和“京华”,同时引企入校,擦亮高端花卉品牌。
科培相长,助推首都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群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优势,实施“首席及团队专家+蔬菜主产区综合试验站+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龙头企业带农户”等“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组织构架,突破叶类蔬菜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瓶颈,有力推动北京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支撑首都“菜篮子”工程,成果荣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北京科技小院”16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打造了“周庄村食用菊花”“贾峪口村白海棠”“上水沟村流苏茶”等“一村一品”特色富农品牌,助力首都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获“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积极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在太行山、燕山地区广泛推广果树技术,在北京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精准帮扶,获市级扶贫攻坚专项奖励4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未来,园艺技术专业群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产业需求转变而“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让人才培养更精准、让教学内容更丰富、让实训场景更真实、让学生成长更具象、让教师发展更高效,携手聚力讲好新时代职教创新故事,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