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对话教育“+” | 周燕:融入“山水”,“对话”自我
2024-09-29 11:56:00

  人物名片

  周燕,祖籍浙江杭州,笔名燕痕、雁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研究生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艺术教师。


  曾出版个人专著《清音——周燕中国画作品集》《周燕画集》,以及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各个刊物,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金陵美术馆、临海博物馆、浙江画院、广东画院等机构收藏。

  周燕,中国画家,人如其名。与她的初次相见,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与周燕初次碰面,是在她的创作“后花园”——诞生很多优秀作品的工作室。周遭的墙壁上、角落头,都被她的画作“占据”,有种“无声的喧嚣”。其他数样大大小小别有韵味的小物件,也使得这种清冷感更为鲜明。 

  这正与她的气质相谐。她说话慢声细气,举手投足间有种书卷气,完全的一个江南才女。她的温婉、恬静好似一阵清风,徐徐吹来。她很喜欢笑,这与她恬淡的性格相得益彰,也让与她交流的人感到轻松、舒服。 

  与她的对话,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反而如朋友般亲切,“相谈甚欢”,就是这种感觉。她特别容易陷入沉思,也非常擅长有感而发,看似游离话题,其实是在为进一步交谈做铺垫,她的“不一样”,让人乐于接受。 

鼓励学生走近中国画

  走艺术这条路的人,天赋占了一部分。 

  周燕便是,她天生喜欢“观察美、欣赏美”,小时候在农村,与伙伴们赤脚踩在软软的泥土上,穿梭在田野里,在菜地里撒欢……而柴垛、炊烟、篱笆这些深深烙在孩童脑海里的风物,后来都成了她笔下的“常客”,成了她作品中最生动的表达物象。 

  这是她脑海里珍贵的回忆,也是她笔下丰富的人情味。


在江西写生

  周燕最喜欢中国画,不仅是因为她的学习经历与个人特点,更是因为中国画最能打动她。 

  在她眼里,中国画里藏着文人墨客与闲人雅士的精神与情操,不同的画作展现的是不同作者的人生态度,或豁达淡然,或豪情壮志。对此,她始终抱有敬畏之心。 

  毕业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后,她便希望有更多人能同她一样被中国画和画中的精神所打动。她认为,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信与自豪是她的责任,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中国画的历史、教授中国画的技艺则是她要不断钻研的课题。 

  为让更多学生走进中国画,周燕将《中国画》这门课拓展到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公选课《中国画欣赏与技法》,从赏析开始,不断深入,让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学生也有机会跨进这个门槛,“我希望学生能明白中国画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没有那么神秘。”周燕说。

  

  从赏析到拿起笔,再到完成一幅画,在教学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学生对中国画的喜爱远超她所料,学生不仅喜欢上了中国画,还会被自己的作品打动,也渐渐明白了周燕常在课堂上说的“中国画是独属于我们中国的画种,是民族的自豪,多么值得学习与传承。” 

  如今,周燕的“学生”很多,在校工会组织下,报名的老师们也在她的课上有所收获,“一堂课就能画好一幅‘小作’,装框带走。”这让她也更加“自信”了,因为她了解了学生学习国画时的心态,不仅有信心让零基础的学生完成一幅完整的画作,甚至有信心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走上更多元的舞台。

普及优秀传统文化 

  曾经有个来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告诉周燕,他要去国外的孔子学院做志愿者,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周燕当然很看好他,及时送上鼓励,“你一定要好好学,要带着我们独特的绘画语言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2022年10月,在杭电成功举办了“风雅宋韵·首届大学生中国画作品展”,展出作品的作者都是来自《中国画欣赏与技法》课程的学生。观展者都没想到,杭电还有这样一堂课,这样一群学生,“在杭电这样的综合性大学里还这么有艺术氛围,真的太好了!”有学生感叹道。

 

  从校园食堂的装饰,到校园首届国画展,再到拿下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绘画类比赛一等奖,周燕带领一批批杭电学生收获了他们从未想过的成绩。这是独属于热爱传统艺术的学子的荣誉。 

  周燕认为,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而学习中国画的过程,就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意义深远,永不过时。 

  在教学过程中,周燕很注重融合理论讲解和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认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价值、了解中国绘画历史,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 

  此外,周燕还会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画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和作画方式。“我经常鼓励学生以不同观察方法多角度地看对象,体会不同的表现方式带来的绘画效果,还会带着大家进行中国画的临摹和实践创造,从而培养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领悟中国意向美学的内涵,体验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增强爱党爱国的意识和文化自信,开拓人文美学的新境界。


周燕把课堂搬到美术馆

  “教师”?“艺术家”?周燕曾思考过如何做好这两个角色,最终明了——一个优秀的艺术老师就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有强烈的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而这正是能够影响学生的。

和自己的无数次“对话”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这在周燕看来不无道理,她认为,作画的过程就是天人合一的过程,“我的画里有自然,有‘天’,有‘地’,也有‘我’和我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说是理想世界。” 

  作画如做人。绘画的技法和用具是有标准的,但画作是没有标准的,周燕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与自己的一次“对话”。这个过程必然是孤独,而孤独是每一位艺术家的宿命,“我享受着孤独。” 

  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周燕一直在探索如何运用女性视角和女性创作语言阐释对于自然山水的理解。于是,她无数次走进山水、融入大自然,对真景抒真意。“我热衷写生,那是最舒适的、最奢侈的时光,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周燕说,浙江的山山水水很秀美,画不完,且一直心心念念。


  近几年来,周燕的作品多为写生创作,别人是“对景写生”,她则是“对景创作”。“很多时候,我所画的并不是我当下所看见的,更多的是通过写生找到灵感,找到一个与物象对话的方式,经过酝酿创作,将胸臆展现在画作中。”周燕说。 

  直白来说,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画,自然流露,表达内心。她曾在画作上题款“燕痕”,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多用“雁痕”,这个“痕”字,即是她内心痕迹的体现。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周燕的作品大多是清冷的色调,雅致中透着一种深沉,清冷中又带着一种热烈,恬淡、柔美且宁静,像极了她本人。身处在复杂、嘈杂的环境中,很难不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但她在创作时是不被束缚的,可以自由驰骋,追求自己想要的纯净,“画画是最让我开心的。” 


  周燕的创作技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坚守传统的中国画画法,一种是她基于传统的创新画法。无论哪一种,都是她自然生发的“语言”。每个画家形成自己的画法和画风都有一个过程,有的很漫长,有的则是瞬间而成。周燕说,她不会轻易给自己“设限”,因为她希冀通过生活带来的感悟、所学的知识、身边的人和每一次与自然的“对话”造就她独特的、个性鲜明的笔墨语言,“希望自己画作的风格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经过长年积累自然而然形成的笔墨语言,那才是真实的自己。” 


创新画法


传统画法

  为形成这样的“语言”,她有感便“发”。路过茂密竹林看到几根颜色略有差异的竹子,她便停下脚步,画下她眼里的婉约美;看见稻穗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她就画下不同时间里的稻穗;看见一片空菜地,她脑海里浮现出翠绿的菜、随意的篱笆等,于是她画出了一幅半“梦”半实的画…… 

  几米的《又寂寞又美好》中有句话,“除了诗人,谁还能在无水的游泳池里面泅游呢?”周燕感同身受,有时候,她觉得画家像一个天马行空的梦想家。 

结 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曾这样评价周燕:“作画风雅致、清新,笔墨精妙和富于变化,有古意,也有来自客观自然的生气。她正确处理了师法古人与师法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遂画艺日渐长进,未来前景可观。” 

  至今,周燕所创作的画作已有上千幅,这个过程就像在通过“千万次地问”来寻求一个真理,在接受不完美的过程中追求完美。因为她认同艺无止境。正如她用得最多的一方闲章——“真水无香”,这也是她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 

  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周燕步履不停。 (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浙江频道;作者:陈显婷 占尘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