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周国丽,现任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英语学科高级教师。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拱墅区“红石奖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师德楷模”“学科带头人”。
她笔耕不辍,负责的多项课题在省市区取得优秀成果,撰写的论文案例等获省市区各级奖项,并有多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她热爱讲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自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曾参加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送课活动。她办学思想前瞻,育人理念创新,提倡开门抓教育,教育讲情怀,育人用真心,办学特色被《中国教育报》《教育家》等多家媒体报道。
校长金句致善教育,不仅要致善当下,更要致善未来。真正的致善教育,应该是一年一个新台阶,在致善致美的过程中,不断成就孩子的未来胜任力,为致善少年的幸福人生奠基。
——周国丽
“慢点跑,橘子皮都掉出来啦!”中午时分,杭州市莫干山路小学(下简称“莫小”)校长周国丽朝着刚吃好饭运送垃圾的同学喊道。对面的小男孩听到她的话,一个“急刹车”,迅速弯腰捡起掉下来的橘子皮,笑着“消失”了。
周国丽是个大嗓门的校长,师生都知道,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与莫小深深的缘分。这所百年老校始名祥符国民学校,后几度搬迁,几易其名,于2015年起全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周国丽1997年步入工作岗位就成了其前身祥符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岁月流转、岗位变迁,她于2020年夏再回莫小,任党总支书记、校长至今。
运河畔、深巷里,周国丽与莫小的故事深长,她为莫小写下的篇章更为动人。在26年教育教学历程中,她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不论是当老师还是做校长,她总是最不怕吃苦的那个,身边的同事有些叫她女汉子,有些甚至给她取了“铁娘子”的雅号。
朗朗书声在莫小响了百年,学校做教育的初心日月同鉴。在周国丽担任莫小掌舵人的这三年来,老祥符乃至杭城的老百姓都慢慢地发现——这个创办于1912年的老底子学校正在奋力向上:师生求知于课堂、探索于项目、拼搏于赛场,每一朵“花儿”都努力绽放自己,不遗余力。
如何让这所曾孕育过万千杭城儿女梦想的百年老校“活”起来?如何用杭城的创新基因与莫小浑厚的底蕴滋养每一朵“花”?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感受到温暖融洽?近年来,周国丽用心用情、尽力尽善,走出了独属于莫小的“致善”教育之路。
情源莫小 心属三尺讲台
周国丽与莫小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缘。
师范毕业后,她正式走上了莫小的前身——杭州市祥符镇中心小学的三尺讲台。
1997年8月,正值小学开设英语学科,小学英语老师成为“香饽饽”,在中师学习英语方向的周国丽便在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被安排至户籍所在地杭州市,在祥符镇中心小学任教英语和语文,并担任班主任。
初为教师的周国丽虽不足二十岁,却视学生如己出,把学生的事当做最要紧的事。班里有学生成绩跟不上,她便自发为有需要的学生“开小灶”;学生闯祸她从不责骂,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对知识理解有困难,她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通过不断尝试,琢磨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
长此以往,他点滴的平凡付出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肯定和家长的青睐。工作第二年,时任校长便有意识地让她在各个基础岗位锻炼。她也因为付出了无微不至的爱,成了孩子们一直敬重与牵挂的人。于是,当她岗位调整的消息传来,孩子们抱着她哭着说“不要走”。“我也哭了,虽只相处一年,但感情至深。我享受和孩子们一起的时光,我彻底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每每回想起这些片段经历,周国丽眼里总会泛起涟漪。如今,她的第一届学生与她还有密切交往,偶尔回学校看望她,与她唠唠属于他们的莫小记忆和近况,昔日师生宛若家人。
缘不只如此。莫小北站校区现位于莫干山路752弄,这里正是由周国丽所读中学的旧校舍翻新而来,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她都再熟悉不过。重回旧地,记忆重组——她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各种解题思路,埋头解题成功后跟同伴分享喜悦,每次只带一个文具盒及一叠草稿参加考试,跟着老师参加华罗庚杯等竞赛……各种画面历经三十多年仍然清晰。“初中时,我的每门成绩在年级里都遥遥领先,特别是英语和数学经常满分,是个小有名气的学霸。”周国丽笑着回忆。
在这里长大的“小学霸”,几经磨练与成长又回到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教师。奇妙的缘分让周国丽与小学时的恩师成了同事,又与这片土地再续缘分。
重情重义 团队同心同频
周国丽铭记恩师教导,自1997年入职以来,始终加倍努力,做好一名教师的本职工作,用她的话说便是“怎么着也要把他们的教育初心好好传承下去”。2010年,她凭借出色的能力通过区教育局组织的校级干部竞聘,从中层干部被提拔为莫小副校长。调离莫小后几经辗转,周国丽于2020年7月,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掌舵发展方向。“我与莫小已互伴20年,与莫小教师结下了剪不断的深厚情谊。”
如今,周国丽的恩师及长她一辈的教师们都已退休,但以往共事时他们传授的经验、给予的关心一直让她难以忘怀,更准确地说,她心中对这些老教师的敬意也比读书时更深,“我视他们为再生父母。”
和周国丽年龄相仿的教师们在生活上与她无话不谈,情同手足;在工作上与她相互帮助,知根知底,丝毫不用拐弯抹角。周国丽感激地说,他们临“危”受命是常有的事,同事之间哪里有“危”,哪里就有人自告奋勇地去“救”,“我们这样相互帮扶着,便没有进行不下去的工作,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对于年纪比她小的教师,周国丽常常鼓励,始终感激,总是欣赏。她举例说:在她工作极为繁忙的那几年里,一些年轻同事起早贪黑默默付出,为她减轻了不少压力,即便现在个别老师已不在莫小,心中仍是彼此挂念。
有老师曾问周国丽“为何自己工作失误了也不会挨她责骂”。对此,周国丽给的答案是“教师不能靠管,需要用情,要注重价值引领”。确实,就像周国丽所相信的,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她用心用情做好管理和服务,教师才能认可她,认可学校,“被教师认可的学校才能有好的发展。”周国丽常说。
在这样的价值引领下,周国丽和莫小教师都对团队的整体氛围十分认可。也是得益于此,每位教师都能大展拳脚,发挥特长,展示自我,不待扬鞭自奋蹄。与此同时,周国丽和莫小的同事们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大家始终能用情育人、用心待人。
严于律己 全力护航成长
熟悉周国丽的人都知道,她待人宽和,对自己却相当严格,凡事总要尽全力,能扛则扛,越挫越勇。人人都说她是不折不扣的“铁娘子”,工作起来顾不上自己,她却说,舍小我为大教育,乐在其中。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周国丽从小体育不好,身体素质差,这一直是她心中比较遗憾的地方。周国丽笑着说,她跟不少孩子一样,儿时也有一个警察梦,但因为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放弃了。
“等到上班后,才知道当年害怕跑800米有多不应该,所以每当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孩子,我都会用亲身经历去开导和鼓励。”周国丽说,“从小缺乏锻炼才会导致身体素质差,一个热爱体育的人,一定对生活充满热爱,还能有足够的自我约束力。所以,儿子选择走体育这条路,我非常支持。”
虽然身体素质不如同龄人,但她依然要承担家务,农忙时节更要起早贪黑下地插秧、种菜、收稻谷和挖番薯。也因此,她从小就养成了能独立、能吃苦的性子,锻炼出了会规划、会统筹的能力。“我小学三四年级时已经能够独立做好全家的饭菜,并根据妈妈给的食材,合理分配每天的菜品。”周国丽说。
在长辈眼里,周国丽一直条理非常清晰,而且特别要强、不怕吃苦。这个特点,在她工作后尤为显著。初入教坛,她从普通任课老师到团支书、大队辅导员,后来再从办公室到教导处、从副校长到校长,大多数工作岗位都有她忙碌的身影。据周国丽回忆,她怀孕时不仅当班主任还任大队辅导员,甚至每周要上21个课时的课。每天在教学楼和行政楼之间奔波四五趟,每趟要爬七层楼,送走毕业班学生,暑假正常开启,她才回家安心待产。
“待出院后,毕业生三五成群来看我,懂事的他们用自己的巧手做了小玩具,说弟弟长大一些就能玩了。”周国丽十分感动。当被问及带班过程中的辛苦与付出,她轻描淡写,但谈起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她总有说不完的话,“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感受他们对我的情感,我便能更加确信,我要做一名好老师。”
在周国丽的影响下,莫小的教师们也总有十足的干劲和拼劲。她提出“精心的目标+精细的过程=精品的结果”的主张后,教师团队的每个人都忘我地冲在前方——干部自觉深入一线,进课堂、跑食堂、访家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相互协作、敢于创新,在学科建设、教学探讨、特色活动开展等方面不断突破;年轻教师服务学生、站稳课堂,工作热情不断增长,亮点突出的学校品牌不断鲜明。也因此,莫小的办学水平一直保持在全区同类学校的第一梯队。今年暑假,学校更是从三年前的3A级现代化优质学校升级为了4A级。
此外,近三年,莫小教师还创造了不少骄人的成绩,在市、区级教学比武中获奖达295人次,其中获省市级奖项的27人次、区级一二等奖的89人次,在区级展示和分享课程的22人次,音乐学科教师还代表区亮相“千课万人”舞台。
“莫小的家长大多忙于工作生计,对孩子的陪伴与关注十分有限。”不过,周国丽却很欣慰,因为教师们的付出弥补了这一缺憾。在去年第一届“运河明珠”艺术节上,孩子们获得了7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10个三等奖,以及团体总分第八名和优秀组织奖,这正是老师们的付出和孩子们的努力共同得来的回报。另外,刚结束的2023年第一届“运河明珠”科技节上,莫小的孩子在科技老师的培养下,获得全区总分第五名的成绩,创造了学校科技教学的新高。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地校而言实属不易。“我们的老师肯担责、会用心、善赏识,经常加班加点帮助和指导孩子们,不计回报。”周国丽坚定地说,这就是她办好莫小最大的底气。
致善致美 守护花儿幸福绽放
周国丽深知,自2015年莫小学全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来,学生个体差异比其他学校大,这些差异体现在家庭条件、居住环境、家长文化层次及职业类型等诸多方面,这也使得在生源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学校的各方面发展都遭遇瓶颈。
诸如如何让这群在杭城蓝天下的孩子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如何使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花朵”和本地孩子一样幸福绽放,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莫小的特色发展之路等问题,成了周国丽重回莫小后思考最多的问题。
经过反复翻阅资料、琢磨学校特点,并向专家学者请教、与一线教师探讨,周国丽逐渐明晰了方向。她认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发展都存在差异,但没有好坏,差异恰恰是一种资源而不是问题。“学生个体差异大,我们就重视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发展,以育人为核心、把健康放首位、以活动促发展、以质量树品牌、以开放凝合力、以交流拓视野。”
今年上半年,酝酿许久的办学顶层设计与目标追求——“致善教育”在莫小确立。周国丽解释,“致”除了有达到之意,也体现了对过程的重视,“善”取自校训“莫因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意义和内涵则更丰富。
首先,“善”是“向善”,是指注重体验美好的过程,落地实现美好的行为,形成向善向美的品格。例如,莫小的德育课程以“成长四礼”“四月四节”“六年十二游”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让孩子更加主动、自觉地把社会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道德约束。
其次,“善”是“可欲”,是指有主动发展的意识,科学探索的欲望,责任担当的勇气。例如,莫小通过构建“致善少年”评价体系,激发孩子主动进步,勇于担责。周国丽说,学校从“善德”“博学”“体健”“乐艺”“勤劳”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可视化评价,每个学生可用积分兑奖,也可将积分存至致善银行。
最后,“善”是“擅长”,是指充满参与的热情,拥有学习的能力,具备创新的精神。在莫小,师生各有所长,丰富多样的致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方向和层次的发展,支持个性化成长需求,非遗剪纸、莫小笛韵都是非常好的载体。在刚落幕的拱墅区第三届田径运动会上,莫小的运动员打破了一项项区纪录,获得了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这就是莫小孩子需要的‘善’。”周国丽说,在致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莫小师生将走得更自信、更从容。
结语从教26余年,周国丽始终以一位“开拓者”的姿态,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篇章,用真心与真情温暖人和事。特别是近三年来,她更是兢兢业业,在让这所平凡的老校焕发生机上下足了功夫。
然而,长期的劳碌与超负荷的工作让她鲜少有时间纯粹生活,甚至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健康问题。“神经性耳聋复发时,我在课堂上几乎听不见声音”。这也正是周国丽说话音调高的主要原因。
即便如此,她仍“苦中作乐”,还笑着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有什么苦的。多年来,她不断告诫自己要将教育人的使命牢记心间,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好校长”。
在莫小,向未来,她依旧步履不停,用教育情怀点上那盏永不熄灭的灯。
“大家都说我丢了生活,丢了真正的自己。其实,站在讲台上的那个我就是真正的我。”周国丽如是说。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