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又是一年毕业季,同时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而来自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浙商院应工学院”)浙江大华“订单班”的23位毕业生早已告别求职困扰,他们凭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和精彩答辩,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顺利入职浙江大华智联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订单班”电信18030班级的毕业生王俊瑶说,“在8个月的顶岗实习时间里,我完成了螺丝机程序修改及调试、气密仪主控制板程序设计及采样板试制、呼叫器程序设计及调试等6个项目,在还未毕业的情况下,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凭借项目经验优势,成功入职该公司自动化开发工程师一职。”
据介绍,“订单班”是浙商院应工学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浙商院应工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习与就业有机衔接,学校与企业有机融合,采取系列举措,促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连接,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协同育人,破解 “两张皮”现象
为破解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错位即“两张皮”的问题,以实现两者精准对接,浙商院应工学院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依据实习学生的不同工作岗位开设企业课程,主动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制定顶岗实习学习计划和考核目标,并将企业课程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衔接。
目前,学院已开设了《PCBA功能失效分析及维修》、《自动化设备开发基础与实践》、《SMT制造设备操作与维修》等实践性很强的企业选修课程,让行业前沿技术、企业需求技能直接进入学生课表,引入企业的设备仪器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室,同步推进实习实训环境与平台建设的转型发展。
送课进企,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院专业教师利用周末时间为了学生到企业上课,并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了学与做交替进行,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使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消化和理解,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完善机制,强化多方管理责任
在校企合作中,浙商院应工学院实行“带教师傅+产教联络小组+班主任”的多主体育人机制,夯实管理责任。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为每位学生安排带教师傅,学院安排班主任对行政班实行“条”管理,产教联络小组按实习点实行“块”管理,“条块结合”每周上报汇报一次学生实习信息,并定期走访实习学生,及时沟通化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到多主体为学生实习保驾护航。
另外,完善与实习学生有关的考核制度、评奖评优制度,解决学生的“关切”,充分激发学生认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质增量,提升学生就业“获得感”
浙商院应工学院自2015年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来,已与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盾安环境、长川科技、中恒电气、大金空调、奥克斯集团、浙江轨道集团、紫光恒越等20多家专业对口的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阿里IDC青橙班”“海康威视星火班”“浙江大华班”“紫光恒越菁干班”“轨道运营班”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生实习前企业宣讲、组班、在校开课(企业工程师参与上课)、笔试、面试、实习、考核入职等较为规范的运作流程。
学院人才培养高度契合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7%以上。其中,行业头部企业的就业率持续攀升。特别是,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同学基本可以获得平均4000-5000元的实习津贴。
截至目前,浙商院应工学院已组织了10余场2022届学生实习专场企业宣讲会和实习双选会。来自省内外20余家企业为2022届750多名学生提供了奖金1300多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目前,所有学生已全部落实实习岗位,并将在今年9月初进入企业进行为期5个月的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浙商院应工学院主动对接行业,深入企业,通过制度与机制创新,通过院校企业双向赋能打通深度产教融合的“痛点”,把校企合作做深做实,为区域经济发展、企业人力需求、学生成长成才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