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孙文 张正杰 摄影 杜和颖)“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者职责的48个字,字字珠玑。
近日,由浙江传媒学院宣传部主办、先锋通讯社承办的“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校园媒体高峰论坛——G20背景下国际传播与人才培养”在浙传拉开序幕。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全省30余所高校的160多名大学校园媒体学生记者及相关老师集体宣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箴言,铿锵有力,声声脆响。
大学生们围绕“G20背景下国际传播与人才培养”这个主题,以国际化的视野就培养高素质对外传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等发表见解,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难得的精神盛宴,也反映浙江广大学子的责任担当与良好精神风貌。
会上,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黄晓琴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和该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国际知识和语言知识,跨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等。
她认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传播应用型人才,必须联手行业,打造校级、省市级、国家级实践平台;拓展国际化专业,铸造精英培养模式;依托团队,创新竞赛实训课程;拓宽视野,深化海外交流项目;回报社会,做好双语志愿服务等。
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王牌节目《法律讲堂》主讲人、有近十年律师执业和电视媒体工作经验的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老师杨吉就如何进行网络国际传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媒体记者要对当前的互联网工具平台、新媒体平台从懂到用、从用再到通,能灵活地运用传播工具;要坚守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要运用方法论、注重修辞法,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要严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在G20峰会期间一定要谨言慎行;要学好英语,帮助自己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好声音。
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代表宝龙同学讲述了他自2014年进入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习的经历与收获,从不会说中文到能流利地用标准普通话表达,逐步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浙江财经大学陆冰彬同学就高校校园媒体如何助力G20峰会发表了看法。她认为,应采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个体与组织联动的路径,通过校报、校网、电视台、电台、官微、官博等平台广泛普及G20相关信息,报道志愿者们服务G20的具体做法,真正体现“全民助力G20 ”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和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杭州师范大学郎玲波同学认为,要进行国际传播,必须培养外语能力、新闻业务能力以及国际问题观察和研判能力,坚持中国立场、肩负媒体人责任,传播正能量;浙江师范大学周乐乐同学认为,高校要开展对外传播,必须适应媒介融合趋势,进行校报、网站、电视台、官微、官博等校园主流的整合,形成传播矩阵,达到立体化传播的效果。
浙江大学姚敏侣同学通过“声像浙大”微信公众号对外传播的实践提出,开展国际传播需要注重传播途径的创新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注重传播内容的精致化,切实提高传播内容的质量;注重传播视野的开阔化,要新增外文报道组、加强海外报道板块,打造国际传播队伍,提高国际传播的效力。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袁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讲话和“2·19”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讲话都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高素质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当前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传播格局尚未根本好转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举办全省高校“G20背景下国际传播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既培养了国际传播人才,又以实际行动为G20做贡献,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