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本土,昆明文理学院绽放“科研之花”
一到节假日,王婷的身影都会出现在云南少数民族村寨里,探访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了解传统技艺的现状,想要为少数民族濒危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统技艺寻找一条走向市场化的路子,实现传统技艺的永续传承。
王婷是昆明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副教授,在扎实的实地调研基础上,2021年她申报的科研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脱贫区濒危非遗传统技艺市场化的内生动力研究》,成功获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左二 王婷副教授)
在王婷的研究中,她提出“政府·非遗技艺传承人·市场”三元主体联动的内生动力机制思路,希望构建非遗技艺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非遗产品的生活化,并构建高校特色学科专业与非遗企业共建的“产·学·研·销”协同育人的发展模式。
“这个研究项目中总结的经验,我们将在全省民族地区推广,帮助少数民族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服务经济社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传承技艺。”王婷说。
王婷的科研成果是昆明文理学院坚持以科研立校的一个缩影。作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昆明文理学院多年来“立足云南,服务区域”,积极开展综合性、特色化、前瞻性地研究和社会服务。“仅2021年就获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个,其中,1个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是自2000年该项目在云南设立以来,第一次有民办院校成功获批立项。”昆明文理学院科研处处长何跃介绍。
要实现科研立校的目标,就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
人才从哪里来?
近年来,昆明文理学院推出一项项人才措施,倾力筑巢引凤,汇聚天下英才。“对于紧缺的博士人才,学院出台了《昆明文理学院博士引进、培养暂行办法》,给予一次性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才’,采取‘一人一议’的薪酬政策,确保引进成效。所有引进人才的家属一律帮助解决工作。”何跃介绍。
除了引进人才外,昆明文理学院还着重内部培养,推进“海外博士培养计划”“中层管理青年干部研修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专业带头人培养项目”“校级教学团队”等师资培养项目,支持教师提升学历、职称、业务能力与水平。目前学院已资助46人攻读博士学位,多位教师先后获得“云岭教学名师”“云南省师德标兵”“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云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云南省高校优秀班主任”“云南省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等称号。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并有国内外名校名师、行业导师等外聘教师300余人。其中,有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及云南省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超过42%,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超过70%。
人才有了,科研设备和研究平台也不能缺。“只要是科研项目切实需要的,学校都尽全力满足。”何跃说。按照科研实验实训的需要,昆明文理学院分次分批配足、配齐、配好相关设备。截至目前,学校的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1亿元,图书馆藏书187万余册,校外实习基地165个,科研配套的实验室、学术报告厅等一应俱全,还实现了“智慧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在“立足云南,服务区域”科研导向的带动下,昆明文理学院将科研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中去,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色文旅、非遗技艺、思政教育,聚焦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中新型城镇化对策,组建“一带一路”沿线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为国内外“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近年来,昆明文理学院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出版专著、教材135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项,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4万余人。自2019年至今,学校连续三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
“昆明文理学院将始终坚持‘科研立校’的初心,关注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精神成长,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也希望在‘科研立校’初心的影响下,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科研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终有一天会开出新的花朵。”何跃说。
(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