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子化”步伐减速
总和生育率会有回升,但不会出现婴儿潮,累积效应释放后,生育率波动在1.6—1.7
“单独两孩政策盼望多时了,现在就等本地的‘发令枪’。”在河北省卫生计生系统供职的公务员小张,已经憧憬着有两个孩子的幸福时光,“等待期间,我们先去计生服务站做免费孕前优生检查。”
“这些天,不少70后甚至60后纷纷向我打听新政什么时候实行。”武汉市卫生计生委书记李丹芳说,由于年龄原因,40岁以上人群想赶“头班车”。
调整生育政策前后的多项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单独夫妇愿意生二孩,而且年龄越长,越想多要一个孩子。有人担忧,单独两孩新政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婴儿潮”?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介绍,“婴儿潮”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4664现象——从1946年至1964年的18年间,出生率大幅度提升,出生人口高达7800万人。新中国成立至今,出现过三次出生率大幅度提升,有人比喻为“婴儿潮”,学界称之为人口出生高峰。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1950年—1957年的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1962年—1975年的第二次高峰、1981年—1997年的第三次高峰,年均出生人口分别为2000万、2900万、2000万。1997年以后,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800万降到2012年的1635万,近年来一直在1600万左右浮动。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没有出现。
“中国已进入低生育率新时代。进入21世纪,出现加速的‘少子化’,每对夫妻平均生育孩子数量一路下跌到1.5—1.6个。”翟振武表示,完善调整生育政策,是想适度提高低生育水平,让总和生育率向1.8靠拢。
“当前,全国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大概1500万—2000万人。新政实施后,近几年出生人口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可能呈现一个小波峰,但大体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出生人口规模,不会出现所谓的新一轮婴儿潮。”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指出,到2020年,累计效应释放后,总和生育率会波动在1.6—1.7。
“‘心动’不等于‘行动’,其中有很多制约因素。”杨文庄分析,由于以往实施城乡有别的生育政策,农村的独生子女远少于城市,此次单独两孩新政,影响的主要是城镇夫妻。在城市里,多养个孩子不是简单地添双筷子的问题。
“如果不‘啃老’,我生得起也养不起。”小张给记者算了笔账,“石家庄的房价,城市边缘的也每平方米四五千元。我们住在父母家,不用买房还房贷。河北工资低,我们夫妻俩都是公务员,一个月工资加起来5000元,仅奶粉钱、纸尿裤钱、早教费、玩具费等,就要花掉一多半。至于日后的学钢琴、请家教等开支,如果没有父母支撑,养一个孩子都捉襟见肘!”
调查发现,在中小城市,符合条件的夫妇,大都希望单独两孩新政尽快实施。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物价等成本压力、晚婚晚育、不孕不育、时间和精力不支等因素成为生育行动的绊脚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