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失控”——尖叫、发脾气、不讲道理,甚至倒地撒泼,不少爸爸妈妈都会觉得自己面上无光,即便平时耐性比较好的家长也难免失控,不得不给孩子点颜色瞧瞧,以求尽速控制局面。然而,这样的方式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有否更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呢?
顾了“面子”,丢了“里子”?
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失控”,当众多眼睛好奇地投向我们时,我们难免尴尬,甚至有丢面子的感觉。此时,若不控制,担心他人议论孩子缺乏家教,致使做家长的脸上无光,也担心对孩子成长无益;若控制,又担心一时兴起而失去“管教”的分寸,引来他人质疑的目光;控制无效,场面更加混乱,不如息事宁人……于是,各种纠结涌上心头。而孩子似乎也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每逢这样的时刻,小家伙总是闹腾得更厉害。
实际上,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是全然活在当下的,当某个需求生起,自然会有即刻得到满足的欲望。加上孩子尚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当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产生挫败感,并通过一些我们不太能够接受的方式,如哭闹、倒地撒泼等以此发泄。若家长管教无方,自然会导致他的这种行为被强化。放纵自然不可取,简单粗暴地压制也会带来问题。很多时候,顾了家长的“面子”,伤到的却是孩子的“里子”——毁损孩子的自尊与自我价值感。
孩子为什么需要面子?
但凡孩子心智发育到一定程度,有了羞耻感,被批评都是他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尤其当众批评,更是让孩子“面子”尽失。个别“气性”大的孩子,甚至反应激烈,出现让家长更为头痛的行为。于是,家长情急之中不得不加大管制的力度,让孩子屈服。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首先是个“人”,作为“人”具备的所有心理需求,他一样具备。当家长不顾及孩子“面子”,当众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时,他从家长这里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不好的。我是个坏孩子!我不值得尊重!我没有价值可言!”偶一为之,孩子尚可自我修复。常常如此,孩子便得出结论:“只有做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我才是好孩子,他们才会爱我;否则,我就是坏孩子,爸爸妈妈就不再爱我了。”
于是,出于生存、爱和被爱的需要,让父母高兴、得到父母认同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一个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他不可能自我尊重,必然缺乏自我价值感。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同,他不得不违背自己心愿去讨好父母,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与父母对抗到底。于是,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生存与反应模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小时候讨好父母,上学了讨好老师,工作了讨好领导同事……但凡某个人不认可他,孩子便自贬,缺乏自我价值感,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毫无意义。这样的孩子活得很累!另一个极端是做个真正意义上的“坏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或者骨子里很自卑,偏偏戴上自傲的假面具来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样活得很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