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来,痛风在我国妇女和儿童中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
●喝碳酸饮料不仅可诱发痛风,还可能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甜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及老火汤都不利于体内嘌呤的正常排泄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痛风似乎一直都是成年男性的“专利”。还有不少人更是认为,只要不喝酒、不吃海鲜,自己就能一辈子与痛风“绝缘”。然而,风湿科专家指出,这些观点其实都有失偏颇。
事实上,虽然痛风确实在成年男性中较多见,但最近十余年来,这种疾病在我国妇女和儿童中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已经引起不少医务人员的重视。专家认为,在造成女性和儿童痛风患者增加的各种可能因素中,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及长期维持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尤其值得警惕。
现状:
痛风患者最小仅8岁
很多尝过痛风发作滋味的人都知道要对酒敬而远之,但对可乐等碳酸饮料却没有提防之心。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风湿病治疗中心副主任韦嵩指出,事实上,碳酸饮料对痛风的影响几乎与低度酒精饮料一样,“一项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的痛风病人会因喝碳酸饮料诱发痛风发作。如果儿童长期大量摄入碳酸饮料,同样可能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韦嵩介绍,在该院风湿科治疗的患者最小只有8岁,这个胖男孩几乎每天只喝饮料,不喝水,而且非常喜欢吃各类快餐食品。当这个男孩因踝关节肿痛到医院就诊时,医生起初还怀疑他患的是幼儿类风湿,但经过针刀镜检查,医生惊讶地发现他的两个踝关节表面及周围已经有大量的痛风石。
分析:碳酸饮料可致嘌呤代谢紊乱
“虽然导致痛风的原因通常是综合性的,但在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特点下继续摄入大量碳酸饮料,无疑会增加体内嘌呤代谢紊乱的风险。”韦嵩解释说,嘌呤就像糖一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产生和排泄的嘌呤数量能够保持平衡。然而,当碳酸饮料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则会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的紊乱,使嘌呤产生的速度远远大于排泄的速度。
除了碳酸饮料外,甜食、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及煲得时间过长的老火汤,都不利于体内嘌呤的正常排泄。此外,更年期之后的女性因体内内分泌紊乱,也容易出现代谢失调的情况,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同样容易引起高尿酸和痛风的发作。
提醒:尿酸增高应小心
众所周知,高尿酸是痛风患者的一大特点,但出现高尿酸是否就意味着自己一定会患上痛风呢?韦嵩指出,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在尿酸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下,终身都不会出现痛风症状。“体内尿酸含量增高属高尿酸血症,但不是痛风,只有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表面或周围,从而引起关节炎出现四肢关节肿痛,影响功能活动时才被称作痛风或痛风发作。”
“不过,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痛风的几率确实要高于常人,从统计数字来看,约有80%的人会出现痛风症状。”他提醒说,无论如何,只要曾经出现尿酸高的情况,就应特别小心,并试图通过控制饮食、服用药物等方法尽量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
“痛风和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多数患者都会频繁发作。”韦嵩提醒说,痛风除了会对人的关节产生影响外,还会对肾脏、肌筋膜等结缔组织产生刺激和损害,如果不很好地控制,很容易发展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及皮肤难愈性溃疡。
温馨提示:
警惕痛风的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
痛风发作立即使用降尿酸药
痛风患者平时服用降尿酸药可以促进痛风石的溶解,但如果在痛风急性发作时服用降尿酸药,不仅对控制病情无益,反而会使组织内的痛风石溶解形成晶体,加重关节的炎症。此外,痛风发作时患者血中白细胞会增高,出现类似感染的表现,但这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不宜使用抗生素治疗。
误区二:
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
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韦嵩解释说,一些患者虽然血液中的尿酸可能降到正常,但肾脏、关节表面及组织间隙中还会有常年沉积下来的痛风石,在溶解过程中可诱发痛风发作。
误区三:
痛风石只要服药就能清除
早期形成的痛风尿酸盐结晶可以通过降低体内尿酸盐含量而溶解,但附于关节内或日久形成的痛风石单纯依靠内科治疗是无效的。对于反复发作的、顽固肿痛的关节,可采取针刀镜下微创清理冲洗术,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关节及其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减少或阻止痛风的再次发作。
韦嵩提醒痛风患者,在发作期间及刚刚缓解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关节表面有痛风石,剧烈运动会造成关节软骨的磨损。文/记者饶贞通讯员李冰洁、银春林
医学指导/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风湿病治疗中心副主任韦嵩
(舜网-当代健康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