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亮亮,身高有1.59米,体重有150多斤,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墩”。一天,亮亮又遇到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体育课,更令他痛苦的是,课上要测验1000米长跑。亮亮越跑越没劲,越跑头越晕,同时感到一阵阵恶心。老师赶紧让他休息一会儿。谁知道症状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老师给亮亮家里打了电话,他的父母赶来后,把他送到了附近的一家省级医院。送到医院时已快到傍晚,亮亮开始呕吐、肚子痛,难受得直哭。急诊科的大夫看了他的情况,按常规查了血和尿。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血糖值竟然大大超过正常标准!大夫连忙给他打胰岛素稳定了血糖,初步诊断患的是糖尿病。听到医生的诊断,亮亮的父亲刘先生根本无法相信:“糖尿病都是爷爷奶奶们才得的病,我的孩子才13岁啊!”
家人把亮亮送到了糖尿病的省级专科医院,专家们立刻对孩子进行了血糖监测,同时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这时,在抢救室里,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的年仅2岁半的孩子因严重酮症酸中毒昏迷被送进急救室,家长急得在外面踢门,护士拦都拦不住。看到这种情形,刘先生禁不住心里发毛:如果那里面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
检测结果出来了。连续8次的空腹血糖监测,亮亮全部超标,最终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而且医生在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后认为,孩子的糖尿病“病史”至少在半年以上。
一个父亲的忏悔
亮亮被确诊后,作为父亲的刘先生最后悔的就是太放纵孩子的饮食起居了。他告诉记者,亮亮的爷爷奶奶从小就生怕孙子受委屈,事事都顺着他,每周少说也要光顾2~3次麦当劳、肯德基。说到零食,更是应有尽有。老人认为,只有多上营养,孩子身体才能棒。因此,不光顿顿鸡鸭鱼肉,孩子吃饱了还要再塞上几口。他不喜欢运动,放学一回到家就泡在电视或电脑跟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刘先生总想着孩子虽然胖点,但年纪小,能纠正过来。最近亮亮的饭量变得比以前大,却老是无精打采。刘先生因为工作忙,觉得孩子可能是学习压力大了,并没有考虑孩子会得什么大病,也没有带他到医院检查。当检测结果出来后,他只能后悔莫及。
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荣海钦教授说,很少有人会把糖尿病和孩子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在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2型糖尿病的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稚嫩的面孔。这种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生活习惯病,过量饮食和缺少运动是主要发病原因。面对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最应该反思的,其实是千千万万的家长。“绝大多数‘小糖人’,正是家长宠出来的!”荣教授非常痛心地感叹道。
糖尿病对小胖墩情有独钟
2型糖尿病为什么对小胖墩情有独钟呢?荣教授说,其根源就是肥胖,肥胖是产生儿童2型糖尿病的土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也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爱吃甜的、油炸的、高热量的食物,运动又少,不消耗。时间长了,小胖墩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往往不低,但其作用却大打折扣,导致肥胖儿血糖升高而发生糖尿病。
平时家长可以参考少年儿童(7~16岁)标准体重法来判断孩子是否超重。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8,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30%;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40%~50%;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重50%以上。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超重就要引起足够重视。
家长应该承担的双重责任
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得糖尿病的道理,面对自身的健康与孩子的健康,千千万万的家长就应该明确自己身上承担的双重责任。一方面,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孩子就不会遗传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家长自身健康行为方式的示范作用,也对孩子产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家长也会正确对待孩子的健康。不少父母认为“小时候胖点没关系,大了长高后体重自然会正常”,“孩子胖点才健康,养一个胖孩子,自己脸上才光彩”。许多孩子吃高糖分高热量的东西都上瘾了。以前形容孩子幸福就说他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可这整天泡在蜜罐里也未必是件好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