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七项心理品质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对待他人开放性和悦纳性的宽容品质和处理问题时自我调控的冷静品质相对薄弱。针对当下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我们应以此为基础,综合家庭、学校、社会力量,补齐心理品质发展的短板,培养儿童宽容待人、冷静处事的品德,为中国儿童成为“大爱、大德、大情怀”之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注重心理品质的养成
与品德类似,儿童心理品质的养成,重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而不能只限于相关知识的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是心理品质养成的要素。比如,宽容是对他人的态度,特别是对不同意见、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做事风格的人的态度,更包括对自己有各种形式的冒犯、冲突的人的态度;而冷静是遇到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时能够理智地调整,遇到紧急事件时不惊慌失措,沉着应对。这都是人在面对、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态度和反应方式。
养成这些品质,只在书本上以知识学习的方式知道“应该”怎么样,能够在考试时做出正确的答案是远远不够的。“知道”在这些心理品质的养成上,最多可以让儿童做到纸上谈兵,而决不意味着他们在面对真实的人和事的时候,可以恰当从容地应对。这些品质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家庭生活细节中的时时指导,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及心理课有意识地强化以及在复杂社会现实实践中经受磨砺。
在家庭生活细节中养成
儿童接人待物的态度,对待自己情绪的处理方式及应急事情的反应能力,是最为日常的现实生活状态,在儿童出生就开始与外界相交流与沟通的举手投足中就会表现出来。只是在最初的婴幼儿期,这种态度和反应方式更多是自发性的,受遗传和先天因素影响。由于特殊的血缘及生活关系,家长是儿童接触最早和接触最多的人,是儿童最初天然反应方式的首要和主要应对者,因而,家长是儿童宽容、冷静品质发展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很大。所以,提高家长自身宽容、冷静的心理品质,增强家长儿童心理教育的责任感,对补齐儿童的心理品质短板至关重要。
在当前情况下,通过生动活泼的现实事例,在社会教育框架内,特别是通过婚前教育、准妈妈教育以及在多学段多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宽容、冷静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的内容,使得儿童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得到积极正确的引导,避免不恰当甚至反面的影响,是提升儿童宽容、冷静心理品质的重要起点。
在学校主题教育活动中强化
从以前的调查结果来看,主题实践活动是受各年龄段儿童普遍欢迎的德育形式。近些年,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剧、心理课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在学校中不断深入开展,成为儿童心理品质养成的主导性力量。从形式上看,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常以个体化的形式、针对儿童个别化需要进行,心理剧活动中儿童直接参与的范围比较受限制,而只有主题教育活动和心理课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对儿童心理品质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普遍。因而,我们建议在学校教育中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宽容、冷静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关的主题心理教育活动,在心理教育教材中增加相关教学内容,采用儿童喜欢的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这两项心理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下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存在着巨大的不均衡,具体而言,农村学校的情况远落后于城市,优质学校的情况往往优于薄弱学校。而同时,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心理品质发展中特别需要支持和关注的儿童群体又相对集中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所以,我们建议要特别关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相关主题心理教育内容与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情况。
在社会现实实践中磨砺
如上所述,宽容、冷静的心理品质,是要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养成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包括学校中的主题教育活动,终究会因为参与人员(限于家人、师生、同学)和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和学校)的特殊性,即使采取生活化的形式,也还是相对简单和纯粹的,其复杂性与多样化无法与社会现实生活相提并论。所以,进入社会现实生活是儿童宽容与冷静的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一环。当然,考虑儿童的独立性发展状况,这里所讲到的进入社会现实实践,并非主张所有年龄儿童都完全离开家人和教师的视线,自行进入到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去。而是强调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情况,家长和学校要有意识地给儿童提供与社会生活现实接触的机会,提供儿童独立面对真实社会生活事件的机会。
譬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带他们在公园或者其他场所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自己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在遇到矛盾与困难时,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要过多限制孩子交往的范围,遇到问题时也不要立即去当保护伞代替儿童解决,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无意中剥夺儿童与不同类型的人、看法相处的机会和独立面对意外事件的机会,也就无益于儿童宽容与冷静品质的形成。对于年龄稍大的青少年儿童,家人和学校可以结合研学计划,给他们创造更多走出家庭和学校环境、进入社会生活、接触和面对更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增进其阅历,另一方面更是他们历练面对复杂世界、冷静处理问题的心理品质的重要过程。
遇事冷静不冷漠,宽以待人有底线
在宽容与冷静品质的养成中,还要注意避免走向极端,把握好价值取向:宽容不等于一味让步,冷静不等于袖手旁观。
在帮助儿童养成宽以待人的品质时,注意引导他们把握底线。对他人的宽容、接受、理解和体谅不是无原则的。在正确与错误、大是与大非面前,不可以一味让步,否则就成了纵容。在科学真理问题、法律正义问题上,要坚持底线。同样,在帮助儿童不断磨炼自我控制的冷静品质时,要引导学生遇事控制情绪,避免冲动,用理智指导自己行为;同时要注意在遇到需要救助、正义良知受到侵害的事情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可能的方式施以援手,而不能无动于衷,即宽以待人有底线,遇事冷静不冷漠。
(作者:孙彩平,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