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必先强师。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迎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的春天,华南师范大学聚焦主业,直面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痛点”,锻造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利器”,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助力破解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打造南方教师教育高地
学校率先设立教师发展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健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学科体系,积极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在全国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部,优化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意见》要求,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学校积极构建新时期“政府—高校—中小学”(“G—U—S”)协同培养机制,打造教育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从传统封闭师范教育向新型开放教师教育转变,有效对接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师资新需求。
为精准服务区域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学校将与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调研规划,做好教师队伍预警监测,从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摸清需求,根据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流动趋势,精确制订师范生招生计划。直面师范生学科知识不扎实、师范基本技能不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痛点”,以教师发展评估为抓手,着力强化师范生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核心能力。为让师范生更“接地气”,学校将加强与中小学师资互聘,吸收优秀中小学教师担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加强实习、实践环节,让师范生真刀真枪、扎实有效地提高专业素养。
促进区域师资均衡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根本靠教育,关键在教师,应激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这座火山的“潜力”。教师队伍的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的基础,学校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紧缺教师的补充力度,特别是加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及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炼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
在补齐乡村教师短板的同时通过职后培训,加强“造血”功能,破解当前乡村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培训者短缺、分层分岗不清、线上线下连接不紧密等难题。为缓解培训者供不应求的矛盾,学校正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把教师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工作量纳入职称评审等考核范围。
为让职后培训更切合教师的“胃口”,学校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区域差异性,以能力测评为基点,开展师资培训供给侧改革,根据教师发展梯度需求“量体裁衣”,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培训。同时强化培训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根据培养目标,构建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胜任力模型。然后目标倒推,分析培养对象的胜任特征及其内在要素构成,再研究各要素生成路径,精准设置培训内容和形式,“大锅饭”变“小灶”,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还将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置换乡村教师脱产学习,开展紧缺学科教师转岗培训等系列培训,派驻点专家担任乡村教师专业“领路人”等方式,破解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科研等专业素质能力偏低等问题。
助力区域教师教育科学发展
当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日渐成为主流,师范院校如何主动适应变革,培养漫舞云端的教师?学校借力新技术,开发了手机教师网、远程名师工作坊等互联网+教育平台,让基层教师云端共舞。
目前,学校正基于教育理论、物联技术和人工智能,构筑智慧化、个性化的线上线下学习空间,支撑和推动学校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深度改革。同时,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建设教师数字化学习港,构建集成课程资源、教研成果等丰富资源的网络平台,支撑教师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职业成长。同时,学校努力用“黑科技”帮教师向未来“移民”,着力打造华南地区师范院校“最强大脑”,助力区域教师教育科学发展。
广东毗邻港澳,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学校将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形成跨境、跨领域、跨学科的教师教育发展及研究联盟,融智聚力打造教师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着力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对区域教师教育发展开展“全链条式”系统性研究,准确“号脉”不同区域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供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考,助力华南地区教师教育行稳致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