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60周年的纪念日。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60年前颁布的这部方案,让汉语拼音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当年是如何产生的?记者对“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生前的回忆文章做了梳理。
源头可以追溯到明朝
“《汉语拼音方案》的拟订,曾经参考了从利玛窦以来到解放为止300多年来的几十种主要的汉语拼音方案。”这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产生经过》中写下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汉语拼音方案》是可以追溯到明朝的。1958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也表明了相同的态度——“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已经经历了350 多年的历史”。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
其中的一些注音方法甚至延续至今。例如,利玛窦的这本书采用不同的附加符号表示不同声调,而这也被周有光认为是开“符号标调法的先河”。
此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也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
不过,周有光认为,这些外国人给汉字注音还都只能算是“外国人为外国人而拼音化”,“是他们自己为了便于学习中文而创造的权宜之计”。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产生了多种外国人拟订的译音方案。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产生经过》指出,这些不同的方案“接近不同的外国文字”。1867年(清同治六年)英国人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i、u、ü等写法沿用至今。
当时,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利用字母拼写各地方言,翻译《圣经》,传播教义,“使上帝的语言直接通向广大人民”,不必经过繁难的汉字。
周有光在《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桥梁——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三十五周年》中写道:“他们提倡废除汉字,认为‘繁难的方块字是20世纪最有趣的时代错误’。这是外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这种越俎代庖的拼音化,没有得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