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被女性家长带大、学校教师几乎都是“娘子军”……由于普遍成长于女性行为范本为主导的环境下,在基础教育中,部分男孩展现出内向、柔弱、胆怯等性格特点,甚至出现男生过早被边缘化的现象。男孩的教育偏差该如何解?记者进行了走访。
部分男孩“成长女性化”引担忧
北京的4岁小男孩晨晨(化名)上幼儿园后的一些表现,让妈妈周女士有点“忧心”。她告诉记者,孩子所在的公办幼儿园共九个班,教课、保育老师全是女性,一位男教师也没有,课程内容也偏“女性化”。
“幼儿园每周一有一节舞蹈课,班上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我看着晨晨穿着那双粉色舞蹈鞋、白色紧身裤,觉得特别别扭。”周女士说,“晨晨回家展现在学校学的一些舞蹈,动作也都是‘女性化’的:踏着小碎步、翘着兰花指,活脱脱一个女孩的模样……为什么不教些适合男孩的舞蹈?”
忧心的不止周女士。长沙市民曹女士说:“孩子好几次回来告诉我,班级男孩女孩分开进行一些竞赛,总是男孩子输,他因此特别沮丧……这次六一儿童节班级排练节目,都是女孩当主角,男孩大多充当树木、花草等背景,一句台词都没有。只有个别男孩比较擅长舞蹈,装扮成女孩演出,让别的男孩羡慕不已。”
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女教师居多,“女性行为范本”在幼儿园、小学非常普遍。在一些班级,老师往往安排一个文静的女生,坐在有个性的男孩旁边“当榜样”;一旦男生调皮捣蛋,就将被老师责罚。
“我们曾做过调查,在中小学校班级里大多都是女孩担任班干部,女生相比男生更受老师的偏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更让一些家长焦虑的是,有的男孩甚至出现了一些“偏女性特征”。5岁男孩佑佑(化名)的家长刘先生告诉记者,佑佑喜欢女孩的花衣服,喜欢玩毛绒玩具、芭比娃娃等,还不时呈现出女孩的动作和姿态。“佑佑说,女孩是好孩子,他不喜欢和男孩玩……小男孩天天在‘娘子军’的耳濡目染下,我真担心孩子会变‘娘娘腔’,产生‘性别偏差’。”刘先生说。
男性角色缺失易导致“男孩危机”
“‘男孩女性化成长’问题,说到底是成长过程中男性角色缺失、缺位造成的。尤其6岁以下的小孩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还没有成型,模仿是主要学习方式。如果生活、学习中长期缺少男性角色的教育和关怀,男孩就容易产生偏差。”湖南商学院心理咨询师蒋瑛瑾说。
而记者了解到,各地不少基础教育的学校里,“男教师荒”已很普遍,在低年级更为严重,幼儿园则是“男教师难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