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到武汉琴台音乐厅观看演出,这是一台由湖北交响乐团与美国男犹他交响乐团“纪念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专场音乐会”。
琴台音乐厅气势恢宏,装潢精美,富丽堂皇。
演出开始了,帷幕拉开,由两国100个音乐家组成的乐队和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爱乐100人组成的合唱团让人眼前一亮。
正当我聚精会神准备好好品尝音乐大餐时,忽然我的椅背传来咚咚响声,回头一看,是两个8、9岁的女孩和一位妈妈,其中一个女孩不停地踢我的椅背。
我没说什么,估计孩子们刚进剧场很兴奋。
过一会,又是咚咚踢椅背的响声,我再次回头看了那位妈妈一眼,希望她能够劝阻孩子,但她似乎毫不在意孩子的行为,于是我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孩子们安静。
这时台上艺术家们正在演奏《西班牙驿道组曲》交响乐,这是一部描述以西班牙驿道为代表的美国西部广阔大地上发生的悲欢离合历史故事音乐。
我努力想使自己沉浸在音乐的描述中。
不幸的是,后面又传来了两个孩子呜啊的哼声,原来,她们在比赛练声谁憋气长。
我耐着性子,希望她们的妈妈能劝阻孩子,但我失望了,两个孩子一声长一声短的哼鸣声塞满了我的耳朵。
我再次回头,轻声说了句:小朋友,我们是来听别人演出的,对吧?我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旁边的妈妈,她真沉得住气,仍然无动于衷。
两个孩子安静了不到5分钟,又开始聊天了,聊天持续下半场,一直没有停过。
下半场是气势恢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其中无伴奏的演唱非常不错。
这两个女孩似乎更加肆无忌惮,其中的一个竟然跟着舞台演出放开歌喉大声地唱了起来。
我实在忍无可忍,回头严厉地说,太不像话,小孩子也要守规矩!这个火我真的是冲着这个妈妈的“不作为”来的,如果孩子呆不住,可以带出去啊。
这位妈妈只是看了我一眼,仍然不吱声,当然,孩子终于安静下来了,但离音乐会结束也只有几分钟了。
我气愤极了,美好心情荡然无存。
这次的观看,让我想到了许许多多。
我曾经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美国音乐中心听过音乐会,观众素质之高不得不令人钦佩。整个演出期间,除了台上的演奏,下面安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人们似乎屏住呼吸,全身心沉浸在音乐中。那是真正的听音乐,人的灵魂在纯美的音乐中得到净化,产生共鸣和碰撞。
但在国内的音乐会,迟到、接手机、说话等现象司空见惯,人们很难在这种环境中真正去了解、享受音乐,沉浸其中。著名钢琴家殷承宗在武汉演出时,由于观众席的不安静,他愤然罢演,当众合上钢琴盖离席而去。
我不止一次地想,我们的GDP也许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第一,但我们的软实力、我们的国民的素质什么时候才能和GDP同步呢?
这两个孩子的行为让我心痛,但更让我心痛的是这位妈妈的“不作为”。
我们的家长可以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殚精竭虑,可以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大动肝火,可以带着孩子学钢琴、舞蹈、美术、绘画……,但你的孩子连起码的规则、纪律都不遵守,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欠缺,起码的自律、尊重都没有,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能有竞争力吗?
1993年,孙云晓发表了《夏令营中的较量》报告文学,内容是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的故事。由于文章涉及到了教育的诸多问题,引起几百家媒介和千百万家庭的强烈关注,形成长达数年的教育大讨论。
让我们回忆一下《较量》中的片段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一位漂亮的中国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矮小的日本男孩子黑木雄介也病了,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毫无疑问,我们与日本孩子可以同时到达目的地,但这场较量输赢一目了然。
中国有句漂亮的口号:“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在许多家长眼里,“最美好的东西”大部分是外在或物质的东西,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工作、吃最好的食品、穿最好的衣服等等。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父母可以牺牲一切,惟恐孩子吃一点点苦,遭一点点罪,恨不得把孩子的一生都安排好,不用孩子操心。
然而,最美好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真正的爱又是什么呢?
这位妈妈也许认为这是“爱”孩子,是给孩子“自由”,但你有没有想到,你让你的孩子自由了,却剥夺了他人的自由,你的孩子带给他人的是“害”,害他人心情糟糕、搅乱了他人的美好时光,更没有尊重艺术家的劳动。
当然,最终这个“害”的最深的无疑是你的孩子,因为,她不懂自律、她不懂尊重、她不会克制、她眼中无人。将来她可能钢琴会考到十级、她学习成绩不错、她的歌声如同天籁,但如果走向社会,她可能输给竞争对手的恰恰就是你熟视无睹的“细节”——自律、尊重、宽容、理解……
你的毫无原则的纵容和宠爱,对孩子的心智、道德和人格完善都会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你不信,看看学音乐专业的药家鑫,音乐是离开了真善美就完全无法诠释的东西,而药家鑫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假恶丑,而且丑到令人发指、惨绝人寰、让全国人、全球人都震惊的程度。
你还可以看看在机场对自己的妈妈连捅了九刀的留日学生汪某,他学历不低,智商不低,知识不少。
我的女儿参加过无数次的面试,如联合国欧洲总部、德国西门子公司、欧洲商会、中央电视台等实习面试;有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德国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研究生面试;有德银、瑞银、美国投资管理集团等工作面试,雯雯说,竞争到最后,无论你准备的再充分,甚至把牛津、剑桥面试大典背个滚瓜烂熟都没有用了,因为考官会挖掘你内心甚至灵魂的东西,创新意识、研究能力、生活态度、诚信、沟通、爱心、合作、兴趣、甚至幽默感……
从女儿的经历中我深深地体验到:世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三个层次:成绩、知识和技能是第一层次;第二是个人潜质,你个人独有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优势;最高的一层是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正如企业竞争,从产品质量到产品管理、最高一层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所以,最具有竞争力的孩子应该具备健全的心智、高尚的道德和完善的人格。
这也是家长们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最理智的爱。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让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塑造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