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快十岁了,成天还要我陪着才能入睡。有几次,我把他哄睡着就回自己房间睡觉,结果半夜他突然醒来大哭。我于心不忍,又陪他睡一起。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他独自睡觉。”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独睡,很多事情完全可以自理。但很多时候,由于孩子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就会对父母过于依赖。
而到了孩子本该“断奶”的阶段,很多父母也舍不得孩子从自己身边分离,。与其说是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倒不如说是父母自己不愿意让孩子“断奶”。陪着孩子睡,自己才能睡得香;喂着孩子吃,自己才能安下心;围着孩子转,自己才能闲不住。
曾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爱极了孩子的母亲,从儿子出生后就和孩子在一个床上睡觉。一睡就是十九年,直到儿子考上大学,而孩子的父亲则被撵到另一个房间里。
虽然这种极端的事例不多见,但现实生活中,不愿意放手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很多父母从小就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做法,从性质上跟这个事例无异。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父母都是这样做的: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父母都很乐意替孩子的人生做主。很多人还把这样做解释为“我太爱孩子了,舍不得让孩子受苦受累”“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等,并说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因此,他们才把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安排好。殊不知,这样做,很可能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很多选择,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父母的考虑。
因为他们始终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希望能够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些做法,基本上都会被父母冠以“爱孩子”的美名。然而,这种看似对孩子的爱,却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伤害。不仅害了父母自己,而且害了孩子一生,甚至害了一家人。
一个总是依附于父母的人,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自己独立生活,最终失去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过度的爱,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害。
其实导致父母不愿对孩子放手的原因,既有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客观因素,更有很多人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心理因素。深入分析,其实就是很多父母自己不愿跟孩子一起“断奶”,希望通过孩子的依赖来获得自身的安全感,通过对孩子的呵护来寻找成就感。
女儿伊伊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纠结。心里总是对孩子一百个不放心,老是为孩子到了幼儿园会不会自己吃饭、午睡会不会穿脱衣服、会不会生病感冒、上厕所会不会擦屁股等事情操心。但没过多久,我们发现伊伊以前在家不会做的事情,在幼儿园很快就学会了。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往往都能做得很好。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往比家长想象的更强。
有一次,我参加伊伊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有机会观察孩子们的午餐过程。当天的午餐,有一道菜是虾。平时在家里吃虾,我们都会给伊伊剥好壳,因为孩子一直说自己不会剥。
可是那天,老师不允许任何家长帮忙给孩子剥壳。最后我发现,班上每个孩子都知道吃大虾得先去头,再去尾,最后剥掉壳。令我吃惊的是,班上34个小朋友,没有一个不会自己动手剥虾的,哪怕是平时在家吃饭不乖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好奇地问伊伊,怎么在幼儿园会剥虾,在家还要我们帮着剥。伊伊做了个鬼脸,略带娇气地回答:“我自己剥还是挺累的啊,不小心还会扎着手的。而且外婆一直都给我剥了壳,我再吃的呀!”
看来,在孩子心里,任何事情,只要能寻找到靠山,就不愿自己动手。长期这样做,孩子就容易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心理上难以跟父母“断奶”。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如果我们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进行“断奶”,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屁孩”。
曾经有人戏称,中国的父母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没有父母不操心的事情。但是孩子们往往却并不领情。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上娇气十足,在性格上我行我素,在人际交往上自我中心,在面对挫折时不知所措。曾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打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只是因为父亲没有及时给他一百元压岁钱;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整日游手好闲,完全靠“啃老”度日。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自动提款机。既然有了提款机,还需要出去工作吗?父母变成了溺爱的父母,孩子变成了忤逆的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由于父母的娇生惯养,导致孩子脾气暴躁、依赖性强、性格孤僻的现象,则比比皆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