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Q空间内发布了多条“说说”,诉说自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2800余字。最终留下一句“我真的要自杀”,这成了他的“绝命书”。(6月16日《华西都市报》)
沪州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两高中生因学习压力大相约跳楼自杀;大三男生因考证失败跳楼自杀……他们自杀的缘由,在旁观者看来,不过是毫微之事,完全不足以让一个人为之付出宝贵生命的代价。可即便是易地而处,我们也无法完全体会到当事人心中的压抑、痛苦与挣扎。为此,我们能做的——比如这次的小斯之殇——不过是坚持不懈地奔走呼告: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要让父母的爱和期待变成沉重的枷锁,让悲剧不再重演。
中国的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成材抱有深切的期盼,可一旦这种期盼的动力转化为压迫感,便会桎梏孩子的自由生长。而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敏感、脆弱、固执且心思纤细,他们可以明确地感知父母在自己身上寄寓的厚望,更别提父母不时的耳提面命,传统的“打是亲骂是爱”的“过激”表现方式,无不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与阴影。
家长们大都无法领会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历程,一方面父母容易低估孩子的心理发展成熟程度,而错把三观已逐渐明晰的中学生仍视为不懂事的小孩,担忧其不知事、不明理,还抱着童稚时期的“游戏”观对待学业,所以耳提面命,所以施加压力,所以报以“挫折教育”催逼孩子“成熟”起来。另一方面,父母忽视了孩子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当今应试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不断增大,在学校,学生忙着提升学习成绩,处理师生、同学间的关系,期盼回家后能享受片刻的安宁与温暖,可到家以后还可能会感受到来自父母压力,如报道中的小斯父亲,让小斯好好学习,不要浪费他的钱。
长期的沟通失调,让孩子在父母期盼与内心阴影的张力撕扯下,心理负担沉重,又苦于无处排解,极易酿成苦果:轻则深深的压抑停留心底,重则给一个家庭带来长久的伤痛。
孩子可能无法理解为人父母的无以言表的温爱,那么就请父母对孩子更坦诚一些,告诉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对你的期盼不过是希望你能更好,但在父母心中,没有什么比你的存在这件事本身更为重要的了,你能开心就是父母最大最基本的愿望。警钟长鸣,莫待悲剧已成事实,空悲切。文/黄子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