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是当之无愧的“红色师范”,始终同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基层组织之一;这里走出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走出了五四运动八勇士、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先驱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革命志士。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档案馆(党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室)联合制作“百廿初心 红色基因”系列短视频,讲述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共产党血脉相连的重要人物或事件。本期推送为大家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赵世炎。
走进北京师大附中的校门,向前数十米处,映入眼帘的便是英姿勃勃的赵世炎烈士像。1915年至1919年,赵世炎曾在这里求学,领导附中同学参加五四运动,参与主编《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等进步刊物。
今年是赵世炎诞辰120周年,北京师大附中的师生们在赵世炎烈士像前举行纪念活动,重温革命事迹,传承先辈精神。
赵世炎(1901-1927),四川酉阳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1915年至1919年就读于北京高师附中(即现在的北京师大附中)。
1919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参与发起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6月,与周恩来等人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中央执委会书记。同年秋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1923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任旅莫支部委员。1924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成员、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宣传部部长、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上海总工会委员长等职,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赵世炎领导广大上海工人群众继续坚持斗争。面对严峻的白色恐怖,他坚持斗争。1927年7月2日,因叛徒出卖,赵世炎在上海不幸被捕。7月19日,赵世炎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26岁。
不平凡的童年
1901年4月13日,赵世炎出生于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他的祖父是鞋匠,父亲当过学徒和书童,后来成了商人兼地主,母亲出自一个贫苦之家,一生勤劳而坚韧。赵世炎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
赵世炎四岁就入了私塾,念《百家姓》《千字文》,后来又念《论语》《孟子》《通鉴细目》。那时候,许多孩子不愿意念书,害怕天天背书,甚至逃学,有的甚至被父母捆起来送去念书。可是,赵世炎总是高高兴兴去上学,从来没有背诵不了的书。老师还让他给比他年龄大四、五岁的同学补课。
1912年,赵世炎进了“龙潭高等小学”。龙潭高等小学的地理教师王勤山是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会员。他在给学生讲述香港岛、九龙被帝国主义宰割,祖国山河破碎时失声痛哭,赵世炎和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赵世炎的二哥进了军校,加入了同盟会,常常寄一些革命党人的小册子。夜里,赵世炎守在一盏小油灯下读着这些书,常常激愤得拍案而起,有时陷入沉思,在屋里来回踱步。当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想当皇帝。赵世炎二哥在贵州的一个朋友反袁失败,化名席正平潜来赵家避难。赵世炎和二姐赵世兰,还有四哥,机智地掩护了这位革命党人。
1914年,赵世炎从龙潭高小毕业,留校做了体育教员。在他三哥的资助下,1915年8月,14岁的赵世炎和四哥一起来到北京,考进了“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师大附中。
在师大附中的日子
赵世炎一生革命的生涯自师大附中开始。
师大附中是一所实验学校,学校设有研究部,还成立了多种学会,办有《励学旬刊》,并且设有“国货制造社”和“国货售品所”,让学生参加了工商劳动和社会实践。赵世炎在写给家乡亲友的信中曾说:“进这学校是一种幸福,岂可白白放过!”
在师大附中学习期间,赵世炎非常刻苦,各门功课成绩优异。他的国文成绩尤为突出,在校期间他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为《海王村公园游记》,生动地描绘了公园的前后变化,并对一些落后现象进行了抨击和评论:“人声鼎沸,车马驱驰……公园之乐无之也……陵夷至今,成为市场,其变迁诚不可测矣……”他的国文老师夏宇众先生(鲁迅的好友)给这篇作文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学生。师大附中的老校友陈遵妫、马巽等都曾回忆说:“当时我们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可是赵世炎的形象却很清楚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个子不高,四川口音,对人和蔼可亲。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图书馆和大操场。在校期间,他还组织过英文课外小组,并用英语讲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赵世炎是四川人,学习英文发音不太准确。一次在课堂上,他回答老师的提问特别认真,还大段大段念英文,但发音不标准,有些同学偷偷地乐,他四哥使劲捅他让他别念,但他一直念完才坐下。为了学好英语,他跑到教堂去听传教士传教。有些同学不理解,有的还以为他信教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英文进步很快。一次,附中的英语学会请来一位外国学者来讲演,但担任翻译的人没有按时来。正当讲演组织者十分着急的时候,赵世炎走上了讲台,原来英文并不怎么好的赵世炎,此时在讲台上态度从容,翻译得准确、流利。后来,有位英文教员还带着几个学生去访问赵世炎,让他介绍学好英语的经验。
中学时代的赵世炎非常关心时事,撰写了不少评论时弊的文章。1916年下半年,赵世炎发表了《三代专制辩》,其中有这样的论述:“古之民意机关公于众,今之民意机关萃于一,公于众者名实相符,萃于一者有名无实。”赵世炎揭露当时的国会有名无实,锋芒直指军阀专制,是很不简单的。在“论王安石青苗法”的文章中,他提倡反潮流的精神,他写道:“苟利于民,则虽障碍坎坷,事务掣时,人言啧啧,几无以立足……必可收效于异日。”在《论图书馆》一文中,他写道:“奴役人的尊者,只不过是自以为尊,而真正的尊者都是被奴役的小人。”他还在师大附中学生中组织少年学会,出版《少年》半月刊。赵世炎在《少年》半月刊上连续发表《说少年》等论文,分析当时一般青年的思想状态,揭露封建家庭、旧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的思想束缚和毒害。在他主办的《工读》半月刊上撰文,与朋友们共同讨论中国的前途,公开评论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主张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是“最公道,最平等,无军阀、财阀,无种族界、国界,经济上固然好,道德上尤其好”的社会制度。
1918年,赵世炎的人生道路发生了一个飞跃——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当时,李大钊正在发掘有志青年,准备筹建少年中国学会。一次,他在米市胡同便宜坊请几位著名学者吃烤鸭,到了开席时间,李大钊要求稍等一会儿,不大一会儿,有两位青年一起掀帘而入,这两个青年人就是赵世炎和毛泽东。1919年秋,赵世炎参加了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为创建一个有朝气的年轻中国积极奋斗。
五四运动的先锋
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北京学界决定在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游行示威,为准备这次游行示威,李大钊、赵世炎、黄日葵、许德珩等人参与撰稿、编辑、出版了一个“五七”刊物。
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一些核心领导人物经常在李大钊处举行会议,研究局势,进行决策。领导五四运动的还有一个“十三校联会”,是五四运动的前线指挥部,主要成员有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瞿秋白。赵世炎也是成员之一,他是师大附中的代表。
5月3日,得知北洋政府将在5月7日采取镇压措施,游行决定提前到5月4日举行后,赵世炎立即通知了附中学生自治会的邢大安。邢大安问:“何不把游行时间告诉同学们?”赵世炎说:“不妥,泄露机密,会影响全局。”邢大安又说:“附中同学可靠,不妨通知。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同学参加。”赵世炎说:“要遵守大会纪律,不让说时不能说。敌人的惯技是攻破缺口,附中同学年轻,又已经受到注意,绝不可做一着不慎,累及全局的事。”赵世炎的老练让比他还大几岁的邢大安非常佩服。
师大附中学生参加1919年“五四”运动,左一为赵世炎
“五四运动”之后,胡适提出“多提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口号,掀起了一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当时,担任《少年报》《平民周刊》以及《工读半月刊》主编的赵世炎,经常对时事进行评说,力求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赵世炎还勇敢地走到产业工人中去进行革命活动。他和邓中夏、许德珩等人到铁路工人中进行讲演,开办学校,还成立了“十人团”,开展革命活动。
留法勤工俭学
留学法国勤工俭学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它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留学法国勤工俭学的队伍中涌现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领袖人物,如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朱德、陈毅、王若飞、李富春、李立三、聂荣臻、肖三、许德珩、徐悲鸿、张天翼、邓小平等,这个队伍中还有被斯大林誉为天才政治家的陈延年和天才组织家的赵世炎。
从师大附中毕业以后,赵世炎于1919年9月进了吴玉章主办的“北京法文专修馆”,这是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在这里,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要做学生会的工作,帮助贫穷的有志青年筹措去法国的路费,办理各种出国手续,还要参办李大钊筹建革命组织的活动。学习法文和时间剩下不多了,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和学习,常常在学校里过夜,没有床,就在办公桌上卷曲身躯,曲臂当枕而眠,早上醒来,急忙翻身下“床”,买来烧饼就白开水吃。
1920年9月初,赵世炎遵照李大钊的意见,制订了“留法勤工俭学计划”,并接受了李大钊布置的任务:在国外配合国内共产主义运动,并了解法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和经验。赵世炎带领100多名青年从北京到上海登船赴法国,于1920年5月9日乘“阿芒贝尼克”号轮船离开上海,在上海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赵世炎多次与正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长谈。陈独秀与赵世炎约定了联系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陈独秀委派赵世炎为中共中央驻巴黎通讯员。
当时,赴法勤工俭学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张从上海到法国马赛的船票就要一百块大洋。他们买的是四等船票,轮船的底部又住人又放货,100多人住进了长不过四、五丈,宽不过六、七丈的底舱里,拥挤不堪,空气混浊,机器轰鸣,伙食又很糟糕,一些青年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赵世炎提出成立自治会,靠自己的力量改善了处境。
1920年6月末,赵世炎一行到达法国马赛,法华教育学会接待了他们。1921年2月,赵世炎接到陈独秀的信,拿着信找到了张申府,后由张申府,赵世炎、刘清扬、周恩来、陈公培组成了巴黎小组(旅欧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小组是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8个小组之一。1922年6月,在赵世炎、周恩来、刘伯坚、王若飞、李维汉、李富春、陈延年等的领导下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勤工俭学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共产主义运动,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改为“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赵世炎任书记。
赵世炎(右一)在法国留学时寄回母校的照片
巴黎小组成立后,在五人组成的旅欧共产主义小组中,赵世炎、周恩来、刘清扬、陈公培四人还参与领导了被称为“国外五四运动”的胜利斗争,这是赵世炎与周恩来第一次并肩指挥群众运动。
1923年3月18日,赵世炎按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王若飞、陈延年一起从巴黎启程去莫斯科,周恩来专程从德国来为赵世炎送行。
为革命壮烈牺牲
1924年7月赵世炎回国,先后参加中共北方区委、中共江浙区委的领导工作。同年秋,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地委委员长(1925年1月,委员长改称书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设立中央北方局,李大钊任书记,赵世炎任常委,共同领导北方地区的革命运动。李大钊称赞身边这位主要助手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5年5月至1927年6月,赵世炎调到上海工作,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组织者,成为上海工人的真实领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和周恩来同志一起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在斗争中身先士卒,并成立了上海市特别市政府,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1927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赵世炎当选中央委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领导广大上海工人群众继续坚持斗争。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他临危不惧,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他主编过党的内部刊物《政治生活》,撰写了70多篇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时弊的文章,对提高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7月2日的黄昏,赵世炎被捕。在龙华监狱中敌人用尽酷刑,但他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屠刀,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当时《救国时报》曾评价:“人们公认他是上海部工会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天才领袖,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英雄。” 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忆赵世炎烈士》一诗:“龙华授首照丹心,浩气如虹烁古今,千树桃花凝碧血,工人万代仰施英。” “施英”,是赵世炎在党和工会的刊物上写文章时用的笔名。
邓小平题词“赵世炎烈士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