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项目驱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学院探索“新文科”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创意是一个年轻的交叉学科专业群,面向的业务领域也非常之广,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广告、教育、交互设计等。如今,身处于人工智能、5G传输、实时渲染等新的科技语境,伴随着4K/8K、高帧率等全新的影像技术标准,虚拟偶像、直播带货等文化消费现象不断涌现。
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环境,“新文科”数字创意人才应该如何培养?怎样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更有力地解释我们的数字化生活?如何让学生更有创造力和洞见力?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学院的刘亚婷老师和刘梦霞老师用融合式项目驱动课程来探索答案。
“通过我们前期在‘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体验与采访,参加‘黑暗跑团’志愿者服务,以及对多位视障朋友的采访调查,我们希望制作一个具有交互式体验的H5,把视障朋友现实生活中的障碍困境作为场景,把人物对话作为互动,将前期调查所获得的图片、故事、音频、数据等融合到里面去。”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出镜记者班李润英同学在讲台上分享他们小组的H5报道策划。
(出镜记者班李润英同学汇报小组黑暗中对话H5融合新闻作品策划)
(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小组调研活动)
(黑暗中对话小组成员周鑫(左二)和谢雨晴同学(右一)参加黑暗跑团领跑活动)
“我的想法与你们不谋而合!”2019级视觉传达系赵丽萍同学走上讲台,分享她们小组的创意策划。“通过研究‘黑暗中对话’体验馆职员刘京川的故事,学习腾讯新闻关于盲人的互动游戏《见》,我们希望对盲杖进行创作,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入手来制作H5报道。让受众更加深入了解视障人群的内心世界,也能切身体会他们在生活中的不方便。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视障朋友。”
(2019级视觉传达设计班级赵丽萍同学)
“那你们与受众的关联在什么地方?”“我为什么要点开来看?”“如果没有故事,或者跟我没有关系,我可能不会看,更不会转发。”台下其他同学纷纷给出意见建议。
(播音与设计的同学一起上课)
这是一堂普通的课,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维大楼多媒体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对项目策划实施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这也是一堂不那么普通的课,课堂上,播音与主持系同学在刘梦霞老师带领下探索全媒体内容生产,视觉传达专业同学在刘亚婷老师带领下探索数字媒体艺术表达。平时看上去呈平行线的两个专业,在这里实现了交叉融合,为解决同一个现实问题而协同合作。
他们要解决的不止一个现实问题。除了“黑暗中对话”——关注成都市视障人群的生存现状与就业需求以外,还有“蜀绣:指尖上的艺术”——关注非遗蜀绣的传承与发展、“战旗飘飘”——以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为核心案例看乡村振兴、以及“鹃城豆瓣”——关注非遗豆瓣酱的技艺、文化与电商机遇。这四个选题的融合报道是本次融合式项目驱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黑暗中对话”——关注成都市视障人群的生存现状与就业需求)
(“蜀绣:指尖上的艺术”——关注非遗蜀绣的传承与发展)
(“战旗飘飘”——以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为核心案例看乡村振兴)
(“鹃城豆瓣”——关注非遗豆瓣酱的技艺、文化与电商机遇)
项目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播音系与视传系同学通过前期调研、选题申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历经三次修改才最终确定了这四个选题项目。
“以前老师布置好了选题,我总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播音系陈至尚同学说。“我们组做的选题是‘战旗飘飘’,其实从寒假开始就已经在查资料了,当时是为了创业大赛做的准备。实地调研后,我们觉得这个选题也非常适合本学期的专题融合报道实训作业,所以进一步充实了策划方案,同样的素材,完成两个不同的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因为有兴趣,所以非常想要把它做好!”
(战旗村小组成员实地考察)
“前期会碰壁,哈哈,主要是不知道该怎么实现自己的想法。”设计系的游和翔同学说,“为项目做了很多的创意,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就很迫切得想要听老师上课,想要老师指导着我们把这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做出来!”
(2019级视觉传达设计游和翔同学)
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同学们真真正正走进社会,采集一手素材,提升实践技能;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先碰壁,先受挫,再回头来珍惜理论知识的积累,反向驱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也因为要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不断训练自己深度思考,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头脑风暴 以赛促学 结合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每次上课都是一场头脑风暴。同学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在头脑风暴中不被打败,不被吹翻,就要在上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
“鹃城豆瓣”组同学多次探访郫都区鹃城豆瓣厂,参观豆瓣博物馆的馆藏作品,聆听讲解员详细的介绍,了解豆瓣的技艺、历史和传承;在官方公众号里了解豆瓣传承大师邱玉龙的故事……接下来就小组内头脑风暴。图文报道中心人物选哪一位?数据新闻去哪里挖掘数据?新媒体音频怎样去讲述故事?短视频如何拍得唯美大气?最重要的H5作品,用哪条故事主线?搭配什么画风?这个交互式动作的意义是什么?
(郫县豆瓣酱小组现场考察)
小组完成讨论形成策划方案,到课堂上来接受检验。老师和同学们化身挑剔的受众,也代表广大年轻的网络用户群体,对小组方案进行讨论,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又分小组圆桌讨论,老师逐一走进讨论团队,指导同学们完善方案。
(老师在各小组内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方案策划——实地调研、采访——全媒体报道——阶段性汇报——头脑风暴——方案完善——又一轮实地调研、采访、报道——循环改进提升——最终定稿。
“要说不比较是不可能的。”设计系赵丽萍同学说。“我们暗地里都在较劲,要把其他小组比下去。学习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再努力去挖掘素材,查找资料,想要做得更好。”
“我们是以作品的标准来完成作业的。”播音系王颖同学说。“我们要向着四川省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进发!”设计系杨冰妮同学高兴得补充道。
头脑风暴、以赛促学,让同学们围绕项目进行有目的的、有标准的学习实践。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阶段性的汇报检查、督导纠偏、正向鼓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最大的成就感应该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
“我希望我们的报道可以帮助视障朋友拓宽就业渠道,哪怕帮助一位视障朋友实现心愿找到工作也是巨大的成功!”播音系周鑫同学满怀信心地说。
“数字创意”是近几年188金宝搏beat官网登录
兴起的一个交叉学科专业群。
它以“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相关专业方向为主体,结合“新闻传播学类”“美术学类”等部分专业,借助“计算机类”专业及其信息技术,构建起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文科”新兴专业群。由于数字创意特殊的专业构成,导致它的教学与传统艺术学、文学和工学专业都存在较大差别。特别是智能媒体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数字创意领域,为新时期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智媒时代,传媒行业已领先开启了改革进程。面对从技术到制度的行业变革,播音主持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五年前就开启了“教学媒体化”、“实践专业化”、“人才综合化”为核心的分类培养模式。“出镜记者”就是分类培养模式下的一个专业方向。
刘梦霞老师教授课程《(播音主持创作)出镜记者全媒体技能实训》这门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项目实操来培养学生融合报道的思维与技能,培养具有新闻敏锐度、采访报道能力、新媒体技能运用能力的“新文科”全能型记者。
“同学们现场采访报道、短视频图文报道、移动直播报道都得到了不错的训练,但是在融合报道的思维上以及新媒体技能的运用上还比较欠缺。”刘梦霞老师说道:“可以说,H5新闻是最能够训练学生融合报道思维的一种方式了,所以这次我们的融合式项目实训就以H5作为载体。”
H5新闻是指建立在HTML5技术上的一种新闻呈现形式,其内容可包含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用户通过点击、长按、拖动等屏幕操作行为与页面进行丰富的互动,获得相应的视听体验。在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快来看我的军装照》、《无人知晓的天使》就是H5新闻报道的经典案例。
“我们想设计一款H5——《你的蜀绣服装值多少钱?》。从蜀绣122种针法和9种布料中选择几款代表,让用户自行搭配选择,再结合用户头像生成美照,同时告知这样一款蜀绣服装需耗时多长时间,具有什么样的工艺,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样会让用户产生分享的冲动,也让大家在游戏中得知了蜀绣的技艺美,价值高,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是,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软件来做。”播音系的李佳滢同学说到。
技术是播音系同学完成H5报道的难题。这也是刘梦霞老师的困惑:“我的专业背景是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是我的知识盲区。因此我和视觉传达专业的刘亚婷老师一起合作,我来讲怎么采访挖掘故事,她来讲怎么用数字创意艺术表现故事。”
刘亚婷老师教授的《广告设计1》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尤为重要的主修课程之一。广告设计作为大众媒体传播形式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推进中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性。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已经因传统广告新媒体技术手段的介入呈现了新的诠释。这来源于新媒体设计宽泛的表现性,信息的双向交互、夸时空传播、强烈的感官刺激等特点得到大众广泛青睐。它已产生并具有后现代经济以价值为“中心”,“异质化”,“感性优先”三大优势特点。展望未来,读图化,情感化,娱乐化,休闲化将成为今后新媒体设计发展趋势,因此,在刘亚婷老师对每一届的广告设计课程安排都会有所变化:紧密联系时代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顺势调整,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广告媒体形式。本次的课程联动,通过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教学,既是让学生对学科间交叉部分的知识做多层面学习和探讨,同时也是实践项目驱动教学的改革创新实验。
在融合式项目中,刘亚婷老师运用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对每一组的命题进行了梳理和解析,重在对知识体系进行全方位探讨和定位。跨专业的知识构架让专业课程不那么陌生和孤立,设计专业的同学们也惊奇的发现播音专业的同学们所提供的内容构想更加复合内容本身,忠实于主题。这就是课程的高阶内容,即从课程的跨专业实践中,我们找寻到了形式美与内容的高度融合。
刘梦霞老师为视传的同学们带来了创作的新思路和方法,任何形式的表达终究是服务于主题的。在刘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主题结构的组织方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内容中的情节性有了新的认识,两个专业的同学们在分组讨论中激发出了难以控制的创作激情,课程并未在下课铃声结束后停止,讨论中一波又一波激昂着奋进的情绪。
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开放交叉融合,搭建跨科学课程体系。刘亚婷老师和刘梦霞老师在项目组内努力构建起不同学科思维与专业知识相互碰撞、相互激发、相互协作的跨学科生态体系,践行探索“新文科”的复合型未来型人才教学模式。
(全班同学讨论情景)
融合项目实践让播音和设计的同学在专业知识上收获颇多。
播音系的徐英嘉同学提到:“我发现设计同学对视觉效果的呈现有着很强的专业度和敏锐度,而视觉表现往往是我们学习播音时容易忽略的。我认识到画面不但可以以二维的表现形式呈现,还可以通过三维建模,以动态虚拟卡通人物的方式呈现,而这种方式在表现力上有着极强的传播效果,与我们所追求的传播效果不谋而合。通过跟设计同学的交流和探讨,打破了以往我对H5新闻的想象,使我收获颇丰,并对新闻融合媒体报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视觉传达专业的游和翔同学说:“我对H5这种新的传播媒介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以前我做设计更注重视觉艺术上的美观和冲击力,在融合式项目实践中,我发现播音的同学跟我们设计专业同学专注点不一样,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对物体本身的来历,内涵,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我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警醒,让我在以后的设计中多增加对于作品内涵以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战旗村小组讨论)
(黑暗中对话小组讨论)
(郫县鹃城豆瓣酱小组讨论)
(蜀绣小组讨论)
融合式项目实践培养了同学们的群体非认知能力。通过沟通,同学们发现了不同专业对于这个作品的融合有着不同的构思想法,设计同学会考虑到作品制作出来的色彩基调、呈现画面、排版设计,播音的同学则会注重新闻的内容、故事性、叙事性、受众的接受程度等。通过高效率的交流,多次的修改订正,最终播音和设计的同学优势互补,确定了各小组H5融合新闻作品呈现最优、可操性最强的制作计划。对于现在的很多新媒体创作公司来说,每个融合新闻产品都需要很多部门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例如平面设计、文案策划、文稿编辑、软件编码等多项工作。在融合式项目驱动课程中,同学们便与未来职业相关联,各取所长、分工合作,相信在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要求。
社会服务型艺术实践教学彰显社会人文关怀,服务人民文化需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融合新闻报道关注的不再是简单的新闻现象,而是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融合报道的出发点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努力服务社会。以此次新闻融合报道选题之一“黑暗中对话”为例:同学们把视角延伸到帮助视障群体健康生活的社会组织——黑暗陪跑团。通过小记者的亲身体验,带给大家独特的感受,也促使更多的人们加入到陪伴视障群体健康生活的行动当中。秦秦是一位视障人士,通过黑暗陪跑活动与出镜记者班的谢雨晴同学成为了朋友,秦秦很热爱播音,谢雨晴同学则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结合社会中声音工作岗位需求 ,比如:有声小说录制、电台主播等,帮助秦秦练习有声语言表达。“雨晴,你的声音真好听,我真的太感谢你了!”秦秦在微信上一直和谢雨晴同学保持联系,像朋友一样亲切。
融合式项目实训融入思政课程,价值观导向积极向上,在社会服务型艺术实践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学会了如何做人。
(刘亚婷、刘梦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