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信息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让学生在大量的志愿服务实践中感受真实社会,认识付出与给予,懂得责任与担当,自2012年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至今,从开始链接基地、设计项目到开辟特色、形成主线,再到内外联动、全员参与、理念传递,从参加省赛国赛到引进承办高水平志愿服务赛会,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诸多荣誉。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学校逐渐衍生出打造“志愿者之校”的工作构想。
建设“志愿者之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指示批示精神,弘扬志愿服务正能量,将志愿服务转化为学校教育功能,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园文明、社会文明的重要选择。“志愿者之校”聚焦校园志愿者参与和文化建设、校地共建和资源整合等方面,主张人人志愿、力所能及、互帮互助、双赢共促,让志愿服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工作和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牵引力和助推力。这样的选择背后凝聚了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现有的体系、平台、特色和成效,也寄托了学校对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美好期待。
制度完善:完备的工作体系是稳定发展的支撑
学校坚持“把大学办在社区里”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核算为2个必修学分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96321”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涵盖学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项目落地、资源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截至目前,全校在校注册志愿者2.2万人,注册率达100%,活动覆盖率达100%。
队伍健全:特色的“一支一项”是创新发展的灵魂
学校设有校级青年志愿者联合会、8个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46支专项志愿服务队,在长期的实践中,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与学科专业相融合的双百计划、立足城乡社区的情暖社区等百余项目,每学年围绕项目开展近700次行动,3万余人次走出校园,深入周边社区、村镇开展志愿服务行动。
培训专业:系统的培训赋能是良性发展的保障
2018年,学校成立山西省首家“公益学院”,并以此构建“益无边”青年公益赋能计划、志愿发声等多个平台,在校内志愿服务理论培育、精神传递、项目孵化、理论研究、课程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提升青年志愿者骨干服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吸引和鼓励更多的青年学子主动投身到志愿服务实际行动当中。
活动多元:新鲜的烟火气息是保持活力的关键
学校充分营造校园志愿服务氛围,打造多样化实践育人平台,现已形成“一月一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思路。依托主题月活动,全校每年开展大小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累计参与人次逾5万,学生在多样化、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汲取力量,体验不一样的志愿氛围。
外延丰富:深度的校地共建是纵深发展的基石
学校链接各级各类校外志愿服务基地70个,先后发起山西省高校志愿服务论坛,承办山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多项省级活动,不断加强高校、省际之间志愿服务联动共建,累计派出220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山西省文博会等大型赛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努力书写学校志愿服务靓丽名片。
实效突出:多方的鼓励认可是不断前进的动力
近年来,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百余项。2013年至今,学校先后有738名青年志愿者远赴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派遣人数连年位居山西省高校前列,志愿服务各项工作获共青团中央网、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逾700次,学生在大量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传递爱心、责任和担当,不断用真情创造奇迹。
多年来,学校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举措与成果也为“志愿者之校”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加强对“志愿者之校”的全力打造,着力构建志愿服务全方位育人新模式,让每一位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受社会疾苦、体验成功艰辛,感知生活温度,从而更加自信从容地走向更大舞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