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
2025-03-21 16:38:00
金宝搏188入口
作者:

走出课堂,乘上巴士。近日,一场主题为“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卅运动一百周年”别开生面的巴士研学活动从上海机器工会旧址(全国首个产业工人组织诞生地)出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携手,通过实地研学的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参加研学的大学生来自多个专业,同学们乘坐“一大”初心号研学巴士,以流动课堂形式串联起上海工人运动五个红色地标,课程讲解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串联,再现了那个轰轰烈烈的革命时代。

“初心号”成为穿越时空的红色信使,将建党前后工人运动的星火历程化作可触摸的城市记忆。“通过边走、边看、边听课,近代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立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爱国主义成为了可感可知的生命形态,课本里的概念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上应大朱晓玮同学感叹道。

“行走的大思政课”南昌路红色文化地图手绘板

整合梳理上海红色资源,设计历史信息丰富的“行走的大思政课”,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品牌课程。这种“移动课堂+现场教学+史料实证”的立体化思政教育模式,已形成如“行走的课堂”“巴士课堂”“红船课堂”等系列创新课程,充分盘活了上海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的生动践行。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

在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浪潮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不断探索思政教育创新模式,“学校打破校内外围墙和各专业壁垒,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实现思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校园到社会的全方位拓展,引导学生在知与行中感悟思政力量,在社会大熔炉中锤炼品德修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表示。

协同育人,思政教育从“孤岛”走向“全域”

如何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学科协同,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从“孤岛”走向“全域”,真正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

“思政教育不是一门课的‘独角戏’,而是全校乃至全社会的‘大合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海瑾说,学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批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改项目

在顶层设计上,学校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价值观塑造嵌入技术能力提升中,通过学科融合、实践转化和数字赋能,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彰显“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以应用立校、以技术报国”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旨归。

在《美丽中国》课程中,学生开展乡村小微空间重塑共建行动,获上海市知行杯一等奖

比如,在《美丽中国》课程中,生态学院、化工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组建教学团队,结合全校美丽中国的政策研究和科研成果,将跨学科知识以及校企协同场景化实践,通过“真实问题导入—政策梳理和技术创新求解—社会实践验证”的闭环设计,将绿色发展的“生态共识”转化为“生态行动”。学生们参与“城市口袋公园生态设计”“乡村小微空间重塑共建”等课题,在技术中渗透“科技向善”“生态责任”等价值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该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充分发挥第一学院的优势,与各学院结对共建,定期开展教学沙龙,为专业教师提供思政元素挖掘的指导,比如在《香化技术》课程中,讲述中国古代香料贸易与“一带一路”的历史联结,引导学生理解全球化中的中国角色。近期还围绕“AI伦理”“工程伦理”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将价值观引导融入学术交流和课程教学。

除了打破学科壁垒,学校还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共同搭建思政教育实践平台。学校与上海城投集团、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参与“苏州河生态廊道设计”等真实项目,实现“学以致用、用中悟理”。在奉贤区“区校联动”项目中,知行学社的同学们走进奉贤区律师事务所,在实习实践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识,体会法治精神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从“孤岛”到“全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构建了校内外360°育人生态体系,让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每一个链条。学校成功获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重点试验高校以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实践赋能,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

实践教学是连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桥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实践教学载体,从“大手牵小手”到“巴士课堂”,从一体化联动到虚拟仿真,实践赋能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

新学年开学第一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00后大学生们组成“大学生讲师团”,走进了闵行区田园第二外国语实验小学,以“海派老字号品牌课堂”为主题,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上应大“大学生讲师团”为小学生们带来了海派老字号品牌课堂

复兴的美加净、茶庄里的红色故事、指尖非遗艺术南翔小笼包……大学生们精心挑选了“美食、餐饮、日化、日用、茶饮”五大类共24个老字号品牌,通过“主讲+助教”的方式,带领小学生们开展主题班会和游园活动。课堂上,用粘土模拟制作小笼包,用艾草、金银花等材料制作花露水,情景剧的植入让教室充满欢声笑语。

“原来小笼包不仅是美食,还承载着上海非遗文化!”一名小学生兴奋地说。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上海老字号的文化底蕴,也让大学生们在教学相长中深化了对思政教育的理解。

“大应携小鹰 话百年初心”巴士课堂

一辆巴士课堂,穿梭百年,重温红色记忆。在“大应携小鹰 话百年初心”为主题的巴士课堂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化身思政老师,带着上海市师专附小、平南小学等近20名小学生,沿着青年毛泽东在上海的足迹,重温了1919年至1925年间领袖与上海的故事。

“原来这里是毛主席的‘追星’现场!”“大学生哥哥姐姐设计的红色人物好可爱!”巴士穿梭于城市街巷,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游戏让小学生们感受到红色历史的温度。大学生们也在身份转变中,从“学习者”变为“传道者”,深刻感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源头。

此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上师大附属第四中学、上海市光明中学等多所中学长期保持联动,自主研发一系列思政课创新课堂。经过多轮实践,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联动的系列课堂已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品牌之一。

引入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学生参与设计的“中国近现代史之重大事件亲历”虚拟仿真课程

当下AI火爆出圈,如何利用新技术赋能思政教育?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引入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了沉浸式思政实践体验场景。

学生们参与设计的“中国近现代史之重大事件亲历”虚拟仿真课程,以及“开天辟地”“领袖足迹”等小程序游戏课程,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在虚拟场景中,学生们“亲历”重大历史事件,感受近代历史的厚重与震撼。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沉浸感和感染力,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思政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行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向前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思政教育向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用实践赋能,以技术赋能,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熔炉式课堂不仅打破了大中小学之间的壁垒,还激活了思政教育服务社会的内在价值,真正成为了连接“小课堂”与“大课堂”的桥梁。

师资强基,思政教育更“深”如人心

教师是思政课的坚实基石,是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的关键纽带。如何让思政教育更加“深”如人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师资力量,邀请校外专家、杰出校友、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家走进思政课堂,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深度,又关照现实温度。

“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硬核力量,也是每一个青年的时代担当。”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新东教授在课堂上的分享。他被学校选派到上海市科协挂职锻炼,亲身参与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回到课堂后,他将这些鲜活的案例融入教学,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热血沸腾!”

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研讨

从课堂到社会,思政课教师需要“双重修炼”。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学术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调研和实践,将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让思政课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驻村第一书记、校友林丹丹为学弟学妹分享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无悔追求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这是2013级校友林丹丹在思政课堂上分享的一句话。毕业后,她放弃了上海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学弟学妹,也让“小我融入大我”的理念变得更加具体而深刻。

像林丹丹这样的“校友名师”还有很多。86级校友、汇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建中通过设立“汇得基金”,支持母校发展,并亲自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传递“技术报国”的情怀。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保林红,毕业后扎根云南西双版纳15年,将天然香料资源转化为优质原料,并制定了四项行业标准。他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奋斗经历,向学生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与热爱”。

这些杰出校友用亲身经历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感慨“榜样就在身边,他们的故事激励我们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梦想奋勇前行。”

为了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学校还制定了涵盖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并引入了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向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用人单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反馈意见,学校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

“有温度的思政大课,不仅传递知识,更传递梦想和力量。”郭庆松说。未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探索更多“小课堂”与“大课堂”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让思政教育滋养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不断书写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育人新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金宝搏188入口 2024-11-08 14:08
金宝搏188入口 2024-07-11 16:17
金宝搏188入口 2024-04-28 16: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