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2011上海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国际交流更要本土认同
2011-12-30 09:02:00
作者: 文汇报

  顾力行(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我在中国待了三十几年,在上海也已住了18年,所以我受到这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我对孩子的培养。

  我在美国堪萨斯的农场里长大。上大学前,我差不多没有和别的文化接触的机会,到大学才认识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开始受到一些启发。另外通过留学生,特别是中国留学生,我发现有很多方面我都不是很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我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我大学一毕业就到中国来工作、学习。18年前我带着全家来到上海,我夫人是德国人,我们觉得孩子在中国这样的“中间国”长大,可以学三种语言,三种文化,拥有多元文化的背景。、

  我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很有意思。1996年我们接受一档电视采访,有人问我小女儿:“你讲什么语言?”她说:“我母语是德语,我的‘父语’是英语,我的‘国语’是中文。”她7岁时参加绘画培训,老师问“你的籍贯是什么?”她愣了半天,然后写了“美德中”,就是美国人、德国人、中国人混合的意思。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概念。

  我的两个孩子先在中国的幼儿园上学,也接受了三年的中国小学教育。后来我发现她们的“母语”、“父语”都弱了一点,就让她们到上海的国际学校学英语、德语、法语,中文还是保留了。现在我的小女儿在荷兰读书,正在做英语项目,有很多同学是德国人。她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国际人才。虽然目前看来很不容易,但是我知道,长期来说,这种教育对我是很有益的。”

  中国的学生花很多精力去考试,要“预备”将来找个好工作。其实这整个过程也是很重要的,每一个机会中都有跨文化的经验在培养他们。现在的上海,有很多机会让孩子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交流。这种交流非常宝贵。学校可以多开一些课程,多办一些讲座,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国外文化。国际交流中,本土的心理、本土的认同很重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