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开展山东方言吟诵田野调查 采录最美的读书声音

金宝搏188入口     2018-06-05    

  寻访最后的私塾老人 采录最美的读书声音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开展山东省方言吟诵田野调查工作侧记

  “青灯黄卷,独对书案,念不尽圣贤古文,读不尽春秋左传古圣先贤……”,4月11日下午,斜阳正好,园蔬香逸,年将九旬的私塾老人樊德秀先生端坐没有院墙的老屋庭院中,用手在腿上轻打拍子轻声曼吟,在场采录和陪同人员无不陶醉其中。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还能听到绵延三千年的中华古老读书声……古调吟诵,“如听仙乐耳暂明”,恍有隔世之感。

  这次采录活动是2018年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山东省教育厅年度重点工作山东省方言吟诵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吟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读书方式,也是当代人深入古代经典的锁钥和津度,古代所谓读书就是吟诵。这是古人在阅读深奥的古代雅言典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读书方法,因此形成了世界文明之林中华文明独有的“诗教”和“乐教”传统,从先秦开始,通过官学和私塾的口传心授,绵延至清末民初,因鸦片战争失败,西学东渐,吟诵这种读书方式逐渐式微。“礼失求诸野”,如今这古老的读书音仍隐约散落于市井乡野,若不及时抢救,就会随着最后一代私塾老人的离世而消失殆尽。

  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明的发源地。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承袭周礼,杏坛设教。《论语》中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夫子“雅言”就是当时通语,夫子生活语言讲鲁国方言,公务和讲学则操雅言通语,历代吟诵都是当时雅言通语,当时的方言文读系统,因此呈现为各具地方特色的语调。吟诵在鲁西南一带被称为“唱书歌子”,在儒家文明的诞生地寻访以中原雅音为语音载体的传统读书调,开展古调吟诵的普查采录,正是寻找优秀传统文化“正声”的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先后选派教师参加山东省方言吟诵普查员培训班和经典诵读师资培训班,本院青年教师温柔、李飞在首届中华吟诵大赛分获大赛一二等奖。现在在省语委办公室指导下,正在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济宁地区古调吟诵调查采录和吟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整理工作。

  经过多方寻找,我们得到了几位私塾老人的线索。2018年5月25至27日,在山东省教育厅研究员、省语委办公室调研员李志华老师指导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山东省方言吟诵采录小组温柔、李飞、袁琳等人,深入济宁市区和邹城市的街道和乡村,先后对三位私塾老人开展了方言古调吟诵的拜访录像工作。

  采录第一站是在邹城市太平镇樊家村,在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吕雅丽副校长和太平镇政府有关人员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樊德秀老先生家。樊老字玉田,1930年出生于樊家村,是孔门贤徒樊迟1第73代孙。樊老是村里主办各种乡村仪典婚丧嫁娶的“主事”“儒者”。樊老生活简朴,一个人住在老宅,三间瓦房没有院墙,堂屋迎门一张八仙桌一对灯挂椅,条几上一幅水墨竹子中堂画,一副对联“高峰亮节立天地,虚怀若谷居人间”。里间是卧室,一张单人床榻挂着蚊帐,床头叠放着古旧的辞典,南窗用旧砖垫脚的老书桌上一排新老书籍,几卷手写线装书册,一方老砚台正面墨渍,反面是点读古书的朱砂残渍,电视机里循环播放着樊老喜欢的地方戏。昏暗的卧室入口还挂着一个被磨的油亮的线木钻和钢丝锯……樊老擅长细木工家具雕刻,他兴致盎然的为我们演示了工具的用法,并取出了亲手雕刻的木龛,雕花精美流畅,沉淀着老先生以精细手工艺养家谋生的生活印记。

  樊老先生幼年在本村读私塾6年,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发蒙读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等等,时隔八十年,老人背诵起当年所学如行云流水,老先生还以柳子戏青杨调为基调吟唱了《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苍老委婉的腔韵,质朴深沉的感情,听得在场每一位人员热泪盈眶。这正是吟诵的魅力所在,历经千年仍能直击人心。正如《礼记·乐记》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声”。

  采录第二站我们来到济宁市市中区任松筠老先生家。任先生字英华,1933年生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直在济宁技校任教,任先生生活俭朴清明,好读书、爱写作,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采录过程中,先生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老先生女儿任清平老师说:从未见过父亲与陌生人说过这么多话,老先生把我们视为知音了。我们请他吟诵《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诵读时老人几次哽咽,沉吟许久。这一份动容似有无限感慨无法倾诉,背诵过程几次中断。

  任松筠老先生动情吟诵《离骚》

  时近中午,我们告退时,先生赠送了他创作的几卷诗词和小说散文等,这些自刊著作凝结了老人的沧桑阅历与深入思考。临别之际,老先生在客厅执手相送,突然高声吟唱起《长恨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一幕深深感动了所有采录人员。

  李志华老师在采录记录中说:“采录济宁技校老教师任松筠老先生,感慨良多。老先生小时候只在家乡菏泽学过一年多私塾,大学毕业一生执教,历尽坎坷,幸有私塾蒙学经典浸润和文学爱好伴随一生,写小说写散文写诗填词,日以吟诵咏唱为乐,家里除两个书橱几件老旧家具,别无长物,酒瓶养花的细节映射出老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室内门窗上悬挂的对联是老人自己设计请人制作的,虽然简陋,却流露着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的诗人情怀和老骥伏枥壮志未酬的烈士心态。老人讲述坎坷过往老泪难抑令人动容。吟诵让他们对作品倾注了感情和心血,唯对知音而长吟!因此,每一位读过私塾的吟诵老人都值得我们多次采录,反复回味。那些身处陋室,蜗居乡村老屋,衣着简素,饱读四书五经的老人,随便提起一段经典都能滔滔不绝背诵或吟诵。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如入宝山,我们要赶快记录下最后一代私塾老人的读书生活和读书方式。这样的老人在全国也只能以千计数了,他们都已是九十岁左右的人生暮年,灯油将尽,每天都在十位数的离去,每个省有几十位、上百位就是珍稀的国宝。所以要拿起你的手机,赶快记录下你身边的私塾老人并推荐给我们。”

  采录第三站,在邹城市文联主席李樯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拜访采录了住在邹城市岗山东麓的张延龄老先生,张先生1934年出生于邹城郭里镇,幼年六至九岁断续接受两年半私塾教育,九岁至十六岁读济宁上教会小学至初中,有很深的古文和英文功底,曾任邹城文化馆馆长、图书馆馆长,一生坎坷,潜心学问,擅长文史考据,诗词、地方戏剧本创作,音乐和书法等,著作有《孟子新志》《邹县古县志汇编》等系列文献,是当地著名的硕学通儒。张先生宁静淡泊,睿智通达,能客观分析旧学新学的彼此优劣,他谈到许多读私塾仪轨趣事,如进门先拜夫子牌位再拜先生,学童大小不一,读书进度不一,上课先生”正书”,下课前学童“复书”,若背不过书就挨戒尺惩戒,但不疼,没有课间休息,不能随便出入,如厕要在门口取“出恭签”,完事放回原处,下个方可执册出恭,个别顽劣学童贪玩儿拿着“出恭签”出去闲逛,尽兴而归就苦了后边内急学童……

  张先生学识严谨认真,为我们分别诵了《滕王阁序》《离骚》《春夜宴桃李园序》《诗经·殷其雷》,吟了十几首近体诗,仄起七绝《春日偶成》《春日》、平起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仄起五绝《登鹳雀楼》、平起五绝《春晓》《宿建德江》、仄起七律《蜀相》《登高》李商隐《无题》、平起七律《宿府》、仄起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平起五律《登岳阳楼》。张先生吟诵《诗经·关雎》时,把小注也一并背过,透露了古代私塾学习的要求是要背诵注释的。张先生学问之扎实,吟诵之丰富,音律之严谨,出乎意料,令人钦佩。

  此次田野调查采录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共同的感受是要加强对以上老先生的后续采录和关心,要做老先生们的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敬重和热爱,他们才会放下负担倾囊而授。正如“当代中华吟诵推广第一人”徐健顺教授所说:?我们学习、采录、推广吟诵,不仅是为了继承发扬吟诵,?更是以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做教育,是中国文化精神和教育体系的重建,吟诵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项。

  山东省语委办公室调研员李志华老师再次强调:

  要尽快抢救采录上过私塾的吟诵老人,尽可能继承这笔濒危优秀文化遗产,让承载经典的和古代腔音的读书方法重新复活。让传承千年的吟诵雅音走进当代课堂!方言吟诵普查工作时不我待,如果你身边有读过私塾的老人,请赶快记录下他们的读书声音,让“唱书歌子”在经典咏流传中重新焕发生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作者/温柔)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金宝搏网站首页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haocharen.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