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管理学院品牌新形象亮相山东 后疫情时代“就近留学”成新趋势
3月17日下午,新加坡管理学院在山东省会济南召开发布会,展示其全新品牌标识。学院标识的迭代更新,体现了新加坡管理学院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视角,反映了该校以行业为重点、以技能为基础、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发展核心理念。
全新形象彰显使命
呼吁求学者“生而向学,以学致盛”
由于当今创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与信息化科技的应用不断提高,以及对外部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高度需求,同样的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企业也需要转型。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管理学院的新形象应运而生。
发布会现场,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余燕萍女士在致辞中介绍,新加坡管理学院于1964年成立,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新加坡管理学院再次迎来新变化,就是品牌形象全新升级。
余燕萍女士对该校的崭新品牌做了全新解读,“全新品牌标识采用充满活力的红色和蓝色,红色代表着新加坡,蓝色则代表着未来。此外,圆形和三角形元素反映了学院全面的教育方法,表明它驱动所有学习者发挥最大潜力,推动他们不断追求自我定义的成功。”
据了解,新加坡管理学院的全新标识,也是品牌标语——“生而向学,以学致盛”的体现。
新加坡新加坡管理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余燕萍女士介绍学院情况
余女士说,“生而向学、以学致盛”这句标语囊括了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理念。“生而向学”是我们激励学习者的口号,即学无止境。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终身旅程,跨越人生的各个阶段,而非一个特定的终点。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而是对自我成长和进步保有持久的激情。
“以学致盛”作为一个习语,意味着取得相对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每一位学习者,无论是全日制学生、年轻毕业生还是经验丰富的职业中期专业人士,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能力、知识和技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取得成功。
“我们的两个核心业务机构——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和新加坡管理学院职业深造学院,都会提供一系列的课程以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需求,帮助所有年龄段的人提升他们所需的职业能力,助推他们的职业发展。”
赴新加坡中国留学生数量
逐年递增
持续三年的全球新冠疫情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负面影响巨大。然而后疫情时代的留学市场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到亚洲国家的“就近留学”趋势明显。据有关中国留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欧美仍旧是最热门留学目的地国家,但亚洲留学正呈现稳步增长的势头。其中,新加坡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亚洲区域的优先选择。
据新加坡管理学院中国区经理刘群女士介绍,自2019年以来,该学院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呼应了中国学生“就近留学”的市场现象。其中,2020年的中国学生注册量就较2019年同比增长47%,2021年则较2020年增长68%。目前,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拥有16,000名学生,30%的学生是来自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同时中国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2%左右,并保持逐年稳定增长趋势。
中国留学生赴新加坡人数逐年攀升的背后,余燕萍女士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中国学生可以通过新加坡的全球教育进入世界名校学习;二是相较于前往欧美国家求学,新加坡留学的学费和生活成本较低;三是饮食文化相近、更易融入环境。”
“在新加坡管理学院求学的学生,无需赴欧美国家,花费巨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同样可以获得与在本校就读学生相同的教学质量、课程标准和学位证书,回国后可以得到中国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余燕萍补充道。
新加坡管理学院中国区经理刘群女士发言
该学院中国区经理刘群女士还介绍道,为了适应当前中国教育市场的需求变化,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济南、珠海、合肥等地建立了共8个海外教学中心,使得部分中国学生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标准的前提下,先在国内完成部分学院课程,为更好地适应和展开之后的留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女士还介绍说,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联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十余所大学,共同研发开设了120多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术课程,覆盖预科课程,文凭课程、学士学位课程和硕士学位课程,旨在帮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入世界名校学习。
余燕萍女士代表新加坡管理学院为鑫泰洋国际教育总经理马国利先生颁发山东区域招生授权证明
除此之外,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还为中国毕业生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目前已与中国银行、中瀚石林(中国)、汇丰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和猎头公司建立联系,为中国学生进入一流企业实习与就业提供机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