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济南大学联合招生项目材料与化工专硕接受调剂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山东产研院”)于 2019 年7 月 30 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山东省政府设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实现技术产品化、商业化。产研院秉承“商业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唯一标准”的理念,以创新创业者为本,按照“让企业满意、创新创业者满意、党委政府满意”的要求,创新科技、赋能产业、助力山东。2021 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 322 个,建设各类创新研发机构 72 家,培育各类高技术企业 264 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8 家,培育上市企业3家),凝聚高水平创新团队 102 个,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 4000 人。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设机构,目标是通过发挥产研院的专家、技术、平台等资源优势,面向山东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寓教于研于产,实现产研学深度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一体化,向社会输送创新能力强、实现技能精湛、协同意识高的技术开发工程师、产品实现工艺师和企业创新管理师。研究生院拥有信息与智能融合、微纳与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绿色与健康、未来技术和创业与管理6 大学院。
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形成了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先进材料、精细化工、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科技、化学传感分析与技术、绿色金融、应用社会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形成了优势学科为龙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学校建有山东省高峰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3个、省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重点学科14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3个、省一流培育学科1个、省高水平培育学科1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9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研究平台58个。
师资力量
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团队共20位,其中岳云龙、张博明、孙华君、许家忠教授等13位导师在材料工程方向招生。薛冬峰、张熊研究员等7位导师在化学工程方向招生。
岳云龙,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教育总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2009年度“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山东省特种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建材协会玻纤及其制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土工合成材料标委会副主任。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ment andConcrete Research》和《硅酸盐学报》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作为科研骨干获国家建材行业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科技计划支撑子课题2项,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2项,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3项,山东省教育厅计划项目多项,项目总经费达到3500万元以上。
张博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产研先进材料研究院长,“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界面表征与评价、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力学,透波/结构一体化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机电结构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检索45篇;申请专利20余项;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项目有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强度表征与多尺度模型研究、高强高模芳纶增强结构/透波复合材料界面强化机理和多场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等。
孙华君,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分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委员会资深常务委员,中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压电材料、压电光催化材料、电介质储能材料、铁电存储材料。作为负责人承担横向纵向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数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许家忠,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标准委员会理事及评审专家,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曾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黑龙江省188金宝搏beat官网登录 教学成果奖(二等)、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哈尔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第12届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个人)。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制造装备研究。
于晓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新型晶体材料产业联合创新实验室研究员,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在研山东省自然科学重大项目1项,主持在研企业横向项目1项,目前可支配科研经费389万。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活细胞荧光探针;生物组织荧光探针;肿瘤诊断荧光探针)。
刘志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新型晶体材料产业联合创新实验室研究员。主持在研国家级、省级、企业横向项目3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05万。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排名第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荧光探针;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陈昆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晶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人工晶体学报》青年编委、《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青年编委、《无机盐工业》青年编委。市级领军人才,曾获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位)、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产学研协同创新优秀成果奖(第一位)、无机化工科技奖”技术创新奖(第一位)、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三位)、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第一位)。主持在研国家、省部级项目2项,可支配科研经费420万。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7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能源材料。
王栋樑,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合作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合作申请了 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 1 项国际PCT 发明专利。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2020年ICMC国际低温材料杰出青年学者奖;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优秀个人。主要从事新型超导线带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尤其在超导长线制备方面经验丰富。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负责人)等。主要从事新型超导线带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尤其在超导长线制备方面经验丰富。
张现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导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应用超导会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29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8322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50802093、51172230、5167717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实用化超导材料。
岳广全,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主持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复合材料机体结构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及工程化应用、复合材料 C 型梁结构固化仿真与回弹补偿研究、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L 形制件热变形成型工艺缺陷形成机理分析等多个由产研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商飞等委托的产业应用创新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5项。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复合材料工艺仿真。
张子立,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任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应用超导中心Schuler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超导磁体与强磁场应用部门“创新人才”副研究员。主持科研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科院磁共振联盟重点课题1项,发表文章 41 篇,其中 SCI 共计32 篇,第二作者完成译著《超导材料的磁通钉扎原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导材料、金属材料。
董持衡,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第九批会员,主持在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先导项目2项,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B,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ripta Materialia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引用2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8项,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主要研究方向为铁基超导材料。
冷金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济南大学-鼎镁石墨烯轻量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石墨烯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和山东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二十余年从事高性能铝合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方面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及企业横向创新项目,在 Scripta Materialia 等 SCI 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 余篇,近五年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发明专利 30 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以下为化学工程方向招生导师:
薛冬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在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项,可支配科研经费500万,多项授权专利,曾获中国科协“2021 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之首、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2020年度全国无机化工科技奖技术创新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dv.Mater., Phys. Rev. Let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500 余篇,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 5000余次。主要研究领域:新型材料的设计与探索;功能材料组成-结构-缺陷-性能;晶体生长机理和方法;功能材料制备的化学过程。
张熊,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及高性能电极材料应用基础研究,系统开展了高品质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高比能锂离子电容器的研制、建模仿真及应用示范。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北京市科技新星,荣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重点合作基金等科研项目。在 Adv. Mater.、Adv. Funct. Mater.、Energy torage Mater.、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100 余篇,他引共5000 余次,合作申国家发明专利 50 余项,已授权 27 项。
彭超,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固体光电材料表界面的多尺度研究,集中在电化学储能材料及(光电)材料表界面结构性质研究、界面催化反应等相关领域。在 Nat.Chem.、Nano Lett.、ACS Catal.、J. Mater. Chem. A 等著名杂志上发表系列论文。
李晨,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在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68万,在Adv.Mater、J.Power Sour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石墨烯纳米材料规模化制备。
孙现众,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超级电容产业联盟副秘书长,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正在承担的项目有: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60万、2021-2024年、主持)、先进电磁研究院支持项目1项(500万、主持,2021-2024年)、企业横向项目1项(150万、2021-2022年、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
周光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部部长、研究员。199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高分子材料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1至2004 年分别在日本九州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科技部863新材料领域专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领域专家、面向2035材料领域战略研究专家,《应用化学》、《弹性体》杂志编委。发表90余篇文章,共申请专利150余件、授权专利近70项目,主持科技部、基金委、科学院、国防和企业项目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工程塑料无定形聚芳醚酮(砜)的制备与加工、生物基聚酯、高性能聚(双)烯烃、高性能泡沫和材料加工技术。
刘振东,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20年复旦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理学博士毕业。目前主持水发集团和山东省科技厅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一作文章10篇。代表作有:Z.D. Liu, et.al. J. Colloid.Interface Sci. 2018, 531, 618-627. Z.D. Liu, et.al. J. Taiwan. Inst. Chem. Eng.2019, 96, 214-222. Z.D. Liu, et.al. J. Alloy. Compd. 2015, 651, 29-33. Z.D.Liu, et.al. Mater. Res. Bull. 2019, 118, 1-9.曾获董氏东方奖学金、“科技创新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能源催化、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
联培学科
一、调剂专业
济南大学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等专业学位类别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济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材料学科入选山东省首批高峰学科。
调剂专业: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方向、材料工程方向)
学习方式:在济南大学完成课程学习(第1学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科研实践和论文撰写(第2、3学年)
济南大学各学院咨询电话:
0531-82765474(化学工程,刘老师)
0531-82767357(材料工程,郭老师)
二、奖助学金体系
1. 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其他在校学生享受同样的济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
2. 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所开展学习期间,除享受以上待遇外,由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提供必要的住宿和学习条件以及一定数量的助研金,第一学年在济南大学进行理论课程学习期间,产研院发放助研金2000元/月,共发放10个月,第2、3学年在产研院进行科研实践期间,产研院发放助研金3000元/月,共发放20个月。
三、调剂
材料工程方向基本要求和调剂程序请参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方向基本要求和调剂程序请参考化学化工学院
四、联系方式
济南大学研究生院首页:
http://yjs.ujn.edu.cn/
济南大学研招办电话:0531-82765949、89736151、89736986
产研院研招办电话:0531-88981076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