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
2024-01-05 17:31: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中华民族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这个重大论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特质的集中概括。从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出发去理解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对于认识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 青春特质 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1]那么,研究和阐释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中的青春元素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文化内核。对于认识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讨论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的概念,即什么是青春。一般来说,青春是指青年人在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独特特征,这些特征使得青年人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旺盛的生命力”[2]是青春期最大的特点。而同个人一样,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一直流淌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有着“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传统,也有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情怀,更有着“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可以说中华民族一直寄望青春,因此能够永葆青春。
  一、从创造精神领悟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
  青春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优秀特质。其中,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是衡量一个民族能否缔造辉煌文明、能否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关键因素。“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3]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青春特质,它持续推动着中国这一古老文明国家不断向前发展,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为了准确理解这一青春特质的本质,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其内涵。
  中华民族得以持久繁衍,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其关键在于我们民族始终坚持的创新创造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能够灵活适应、适时调整,以应对时代变迁。《周易》的序言中提出:“随时变异已从道也”,《诗经》也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说法。马克思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4]。为了不断充实和获取生活资料,人们需要在现实中立足,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开拓。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尽管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始终有着创新创造的精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创造出了璀璨的物质精神财富,积淀了深厚的创造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列举的,在物质文明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深刻且积极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无数具有创新创造精神的匠人,设计建设了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令人赞叹的伟大工程。在精神文明上,我国诞生了庄子、孟子、韩非子等思想巨匠,无数文人墨客创作出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伟大文学作品。格尔萨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史诗,被人们至今歌颂。这种青春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使得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蕴含着饱满的青春特质。
  如何面对新挑战与新机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创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灵魂,不仅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成为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内在特质。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创造精神。一是保持对中华民族的青春基因的珍视,维持在社会变革中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源自于民族的求新求变精神。新时代的创造精神需要深深扎根于物质生产、人民需求和多元文化之中。在追求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新时代的创造精神应以社会实践、物质生产、人民大众和全面开放为基础。通过这些基础,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应开辟出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和人类文明的新境界。应通过具有创造性的中国智慧、方案和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活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直接来源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党的理论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因此应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理解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尊重人民的创新和实践,形成一种为人民所喜爱、认同和依赖的理论体系。使之成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从奋斗精神领悟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奋斗是绝对的主旋律,可以说,奋斗者,正青春。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外部表现,是中华民族建设大好河山,形成多姿多彩生活的重要精神保障。马克思指出:“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5]。他还强调,个体只有于集体中奋斗中才有实现价值的可能。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是由无数中华儿女合力奋斗铸就的。
  中华民族是具有奋斗精神的民族。始终坚持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对于奋斗的要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融化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保持青春活力的永恒特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辛勤劳动,并认为人们通过勤劳奋斗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从夸父逐日到大禹治水,从后羿射日到精卫填海,从盘古开天地到愚公移山,中华民族面对着复杂的自然环境,没有屈服与顺从,而是充满了改造自然、战胜灾害,克服一切困难的非凡勇气。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不仅使中华民族能够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而且这种青春基因也深深扎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
  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惧艰险,勇往直前,从不退缩。无论何时,始终能坚守信念,毫不消沉,以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一切挑战。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哲学思想,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青春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百年大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把“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7]。这不仅是在党的建设总目标中第一次提出,同时也是党对认识到自身的青春特质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在新时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永葆青春的政党,离不开对于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挖掘。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奋斗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又与共产党人的坚定政治信念紧密相连。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作用。
  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深刻汲取并继承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变革过程。为了在新时代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和新特征,发挥奋斗精神,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应对各类风险与挑战。这需要全党增强奋斗的意志、信念和能力,振奋精神,牢记初心和使命,增强“四个自信”。同时,我们还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持续进行自我革命,勇于自我完善和提升。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割除毒瘤,防止出现内部问题。全体青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奋发向前,成为引领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广大青年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从团结精神领悟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存在形式,是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现条件和保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处世之道和价值追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为构建中国各民族繁荣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团结精神也维护着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核心,夯实其基础,并推动着中华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创新发展。
  团结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永恒的基因。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这种团结精神已经化作民族精神的瑰宝,为推动我们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朴素道理到“人心齐,泰山移”的金玉良言,从“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观念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精神始终被中华民族视为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从历史传统上看,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彼此之间交往交融,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整体。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实践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抗外敌入侵,抵制国家分裂,保卫国家统一,尽管也曾出现过短期割据与不同民族统治阶级之间的战争,但团结统一始终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主旋律。不管分裂多久、不管分裂到什么程度,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只有保持"大一统",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从哲学主张上看,
  中国哲学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人们具备深厚的道德修养、仁爱的价值追求以及中庸的处世智慧。在面对困境时,倡导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以凝聚强大的力量。在与不同民族和文明的交流中,崇尚和合、追求大同,展现出强大的文化整合能力历史上统一的文字和丰富的史书,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基石。而长期的国家统一,不仅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发展,更激发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青春活力,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不竭之源。这种对内团结、对外合作的精神文化传统,历久弥新,不断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民族共同繁荣,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追求团结、推动世界大同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继承和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 [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必须促进各个构成要素和系统的协同配合。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战略、任务时,必须深入了解并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以更广泛地汇聚群众智慧,形成广泛的共识。这一过程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确保人民的参与和决策的公正性。同时,积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将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新时代的团结精神还要求具备更为宽广的全球视野。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应进一步提升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团结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从习近平的梦想精神领悟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
  梦想精神作为中华民族青春特质的源泉,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灵之中,是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团结精神的内在驱动力。梦想为中华民族的创新与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青春活力的基因,促使民族不断发展。梦想精神与中国传统世界观紧密相连。在中国传统世界观中,人们追求的并非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而是脚踏实地的此岸现实。这种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古代文献如《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传达了古代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论述,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图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梦想的追求。正是对于梦想的追求,推动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新、奋斗,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成为始终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始终展现出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品质,坚定地走在团结奋斗的道路上,以创新创造将梦想化为现实,这种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内在力量。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是中华儿女对梦想执着追求的确证。这种奋斗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追梦者不仅要勇于追梦,更要勤于圆梦。从古人的奋进格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励志之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凝聚着智慧和勇气的箴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持久的努力超越现实的制约,涵养了中华民族的青春活力,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中华民族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为中华民族的青春特质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深重的苦难,国家蒙受屈辱,人民生活困苦,文明遭到践踏。然而,正是这些苦难和挑战,激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坚定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积淀的文明相融合,释放出强大的创造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引领着中国人民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以无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勇气,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这种奋斗精神,不仅在国家层面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更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播下了梦想与希望的种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梦想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前赴后继、奋力拼搏。他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种追梦精神,不仅铸就了我们的历史辉煌,更将激励我们继续前进,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同时,这种追梦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正是因为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中华民族才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明,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和朝气蓬勃的状态。这种追梦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3]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第 7 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年版,第 591 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6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50、1 页.
  (作者:刘垣友,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