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面前,每一个尽职尽责的公民,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7月19日,李宝龙结束完夜班工作,交接后他像往常一样回家休息。夏日的天空下起暴雨,空气中有了一丝清凉,消去了很多暑夏的闷热,美美地睡一觉再好不过。当时他不会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雨势持续不断,愈演愈烈,给这座他努力工作,积极拼搏中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一天,郑州市的降雨量达到了市内一年的总量。当晚十点后,地铁五号线被淹,灾情一触即发……
地铁是穿梭于地下四通八达的城市文明,在城市的最低点,创造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度。洪水来临,李宝龙隶属中铁四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他所在的地铁十号线属于在建项目,相对于其他线路更低一些,整个京广路段(郑州市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距离李宝龙所在的地铁十号线仅仅两公里。李宝龙回忆:“当时的隧道水位最深处已经达到了胸口,大概在1.2~1.3m,路面场地施工的积水也达到了70cm的高度。只有身处其中的人们,才能够深刻理解那种生命在灾难面前的无助和恐慌。”但是除了无助和恐慌,李宝龙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党员,他需要保持镇定,投身到紧急抢险的工作中去。
一号线与十号线换乘车站处,主要工作是防止水流倒灌,李宝龙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分成三个抢险队,一队六人,二队十二人,三队十六人。一队是项目部抢险,二队主要在地铁线路内工作,三队在紧急抢险在建线路,李宝龙被划分到第二队,主要做防淹桥沙袋的搬运的工作,当天他们组共计搬运了20吨左右的沙袋。情况十分紧急,能遇到的车辆全部被淹,没有一辆可以动。整个工地只有一个十五吨的叉车在叉沙袋。沙袋不够,用水泥和速凝剂码墙在堵水,墙有1.5m高。后第二梯队又在洞里码了两道0.8m高的墙。如若这些墙堵不住,洪水都会倒灌下去,后果不堪想象。由于雨势过大,雨衣已经毫无作用,从下午两点多到次日凌晨两点,李宝龙在水中泡了足足12个小时,60kg的他好几次险些被水冲走,幸好同行的“战友”能互相搭把手。
整个抢险工作过程中,没水没电没有通讯,对讲机都连不上,通讯处于瘫痪状态,给抢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上级领导下达命令:所有任务出行必须两人以上,不可单独出行,地面上也有返水被冲开的井盖,除了抗击灾情,同时让人紧张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安全。李宝龙认为:“就当时情况而言,没有人可以划入生命安全线内,太多的不确定。没有经历过这种灾害的我,从一开始的惊慌很快意识到,只有镇定和行动也能产出有效的结果。”生命中重要的人像电影影像一样撞击李宝龙的脑海,大学时代班干部和党员工作让他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到对自己高要求。“笃实维新、负重图强、驰而不息、交通报国”李宝龙默默回想母校(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的校训,尤其是最后“交通报国”这四字,他反复默念。与以往完成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不同,这一次李宝龙不仅是一名职员,是一个90后的有为青年,也是见证者和作为者。
7月21日至23日,李宝龙连续工作26个小时后,用电和通讯恢复。紧急抢险控制住了局势的恶化,抽水、清淤,恢复电力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需解决,虽危险系数不高,但对体力和精力依然是极大的消耗。二话不说,和其他很多同事一样,哪里需要去哪里,李宝龙积极恪守自己的职责。当他听到一次次最新报道中,无人员伤亡的消息时,紧张的情绪、疲惫而有些僵硬的身躯能得到短暂疏解。
洪水无情,肆虐冲撞着城市的文明;青年有为,用行动践行着岗位的担当。紧急防汛工作结束后,李宝龙投入到四站三区运营线路的清淤工程,一直到8月2日清淤工程结束后,他又投入到十号在建地铁项目的复工之中。
防洪结束后,地铁公司和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李宝龙所在单位进行表扬和感谢。对李宝龙个人而言,灾难面前每个人都能最大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平凡的工作中,用心也能铸造不平凡的人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