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唯物辩证法,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中外资源,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在理论学习宣传上,在学术研究交往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上,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宽广胸怀、恢弘气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勇于并善于在知识、观念、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其一,要把握好利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所提供的资源。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大增量”,并以哲学社会科学多样化具体学理性文化创新形态和创新成果呈现出来。
其二,要掌握并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文化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文化大势,反映中华文化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华文化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这一“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培根固本的文化座架作用。
其三,要掌握并利用好世界上其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成果所提供的资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以开放的心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解决好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坚决反对关门主义,坚决拒斥生搬硬套。适用的就拿来用,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就拿来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精神。
立足科学认识论,坚持解放思想、持续创新,紧跟新时代新征程,在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华文化的历史方位,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发挥主体性、自觉性、原创性,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学术追求和人生目标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章写到民族复兴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征程中、写在祖国大地上。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其一,要让世界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知道“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要以党中央关心的事情、强调的事为中心,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开放气象。
其二,要让世界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知道“发展中的中国”。要紧跟时代迅速发展的步伐,感悟中华文化发展的脉动,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向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伟大实践、伟大革命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以无可辩驳的系统事实论据、铁一样的学理性逻辑说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形式表达,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发展气象。
其三,要让世界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知道“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中国”。要弘扬中华文化深厚的天下情怀,运用情用力用理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华文化形象。用饱满激情讲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文化奇迹的动人故事,以严密理论逻辑讲好中国人民创造新生活和心灵世界向善向好感人故事,用科学态度讲好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引人故事,以真诚的态度满足国际社会希望解码中国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的文化交流意愿,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气象。
立足系统工程论,坚持统筹协调、一体推进,扎实推进创新工程,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和标识性概念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社会认识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它们一起构成整体反映特定经济基础结构的“一块整钢”。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诸形式只有在“百花齐放”中才能充分显现中华文化的繁荣景象。
其一,通过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而为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及其引领作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人类普遍价值意蕴的学科体系,通过系统努力、协调推进,铸造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繁荣新气象。
其二,通过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而为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培养强大的后备军。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之一体两翼,完善的教材体系崇尚“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追求,能够为学科体系的学理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强大力量,完善的教材体系能够使受教育者合乎规律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进而为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充沛的精神生产劳动力。
其三,通过创新加强完善话语体系建设而为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内在驱动力。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开拓中华文化新境界。要摆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科学解读中国实践,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精于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达到“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的文化交往新境界,激发中华文化的内驱生命力,强化中华文化的内在逻辑力量,发掘中华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22
(作者:孙卓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