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灿莲花、妙语连珠 |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辩论赛场迎校庆展风采
4月9日,为迎接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7周年暨迁校67周年,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首届辩论赛决赛及校友论坛在丝路大讲堂举办。据悉,本场赛事在中华网直播间、陕西抖音、微博累计70万人观看,校内社团B站、微博、 skyclass、思源平台合计访问观看10432人次。
本次比赛到场的领导及嘉宾有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辛晓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进,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卫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纪梦然,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黎明,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建科,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伟,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劲,西安交通大学团委副书记石杨根,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团委书记茹静。
西安交通大学国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工读书会会长,国际辩论赛知名评委,陕西教学名师韩鹏杰,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负责人陆卫明,西安交大辩论队首批队员,三届队长‘1996年、1998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20年央视主持人路一鸣(校友);西安交大辩论队队员、1998年全国大学生电脑大赛电视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七曜投资创始人谭琦(校友);西安交大辩论队队员、中华名校辩论联盟理事、全国公安与司法教指委副主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院长、1997年陕西省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1998年蓝带杯全国大学生电视辩论赛队员王莹(校友)出席本次比赛并担任评委。
经过激烈角逐,孙健楠、孙一诺两位辩手摘得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首届辩论赛决赛“最佳辩手”桂冠。
在本场辩论赛中,8位辩手就辩题“接受现实/改变现实更需要勇气”展开激烈辩论。正方提出接受现实并不是向现实妥协,更是一种坦然和豁达的态度。反方则讨论了改变需要打破思维定势,面对更大风险。双方辩手首先明确了“接受”与“改变”的定义,其次讨论了“现实”具体的指向与聚焦的客观状况。
在自由辩论环节,正方提出“接受”是“改变”的前提。反方则提出“认清”不等于“接受”,重要的是“九死而由未悔”的行动。双方通过对大量的历史典故与当下热点问题的讨论展开了“唇枪舌战”,深化了观众们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经过激烈角逐,孙健楠、孙一诺摘得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首届辩论赛决赛“最佳辩手”桂冠,邓淇徽荣获“最佳主席”,李一木、董嘉兴、雷冠莹获优秀组织奖,郭欣欣等3位同学荣获优秀辩手奖。
评委路一鸣说,几位辩手的严密逻辑展示了交大学子的风采,并对学弟学妹的表现提出了改进意见。
“辩论应该抓住‘勇气’作为关键信息,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评委陆卫明建议,辩手应结合实际情况切入,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刻思考。
评委韩鹏杰老师对本次辩论进行了精彩的总结,首先韩老师提出了精彩的辩论应该基于“铁立论”与“铁逻辑”,而有文采的辩词对于严密逻辑更是锦上添花,韩鹏杰老师回忆了路一鸣、谭琦校友的优秀辩词作为典例,最后以经典辩词作为寄语:“一心情似海,感动天地间”。
在颁奖典礼结束后,比赛获胜的正方与校友现场组成的反方进行了即兴辩论表演赛。双方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展现了西安交大辩论赛的传承与活力。
在下半场的“雄辩文化论坛”上,主持人西安交大校友雷宇,邀请西安交大知名校友路一鸣、谭琦、暴蕾等嘉宾,以“这个时代,更需要好好说话”为主题展开了分享。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嘉宾并与西安交通大学思辩学社全体成员和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首届辩论赛队员们进行了问答式交流。
据了解,西安交通大学首届“国运杯”系列辩论赛由西安交大校友企业家李健、辛晓红伉俪发起的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捐资支持,西安交大人文学院教授韩鹏杰发起,教育基金会、教务处、人文学院主办,9门通识课组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团队、“国运杯”辩论赛会务组、西安交大人文艺术名师工作室、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承办。旨在以辩论的方式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践行立德树人目标。此次辩论赛既是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展示,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