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重大战略导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江苏产业体系完整,科教资源丰富,市场体量巨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好,应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江苏担当和贡献江苏力量。
一、江苏已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综合优势
1、科技创新要素有效集聚
江苏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江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聚力创新”的鲜明导向,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发出“建设科技强省”的动员令,创新已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创新投入看,2021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5%,接近世界创新型国家的中等发展水平。全省研发人员超过9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17人,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创业类人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创新产出来看,截至202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累计实施1197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直接带动新增销售5418亿元、利润666亿元,纳米科技、超级计算、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水平位居国际前列。
2、数字经济成为关键增量
近年来江苏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跨界融合,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小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和产业链“智改数转”升级。截至2021年底,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5.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1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6%,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电信业收入分别达到3.56万亿元、1.15万亿元和1135.51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江苏信息通信行业累计建设投资3705亿元。固定网络完成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跃升,实现“户户通光纤”,移动网络完成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实现“镇镇通5G”。
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惠商
江苏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344项,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 76%,92.5%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企业开办实现线上办理1个环节、平均用时压缩至1.5天,连续三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4.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
江苏以‘双稳双提’为牵引,落实市场监管领域‘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建立评审早期介入机制。在全省范围实施“一照多址”改革。深化“不见面”审批,开展住所在线核验试点,积极探索智慧登记、智慧审批应用。全面推行涉企证照电子化,有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2021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8.5万户、总量达1358.9万户,均列全国第二位。2021 年,全省企业实现开票销售 41.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6%,与 2019 年同期相比的两年平均增幅达 12.8%。减税降费的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效应也逐渐显现。
二、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1.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针对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产业,深入强化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创新网络主体的集成,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支持服务科研机构的建设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旨在促进使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加快构建“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编制人才图谱,支持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人才集群推动产业集聚,从而打响“中国创造”的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创造”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二是要引导建立支撑创新集群健康发展的服务体系,为创新资源的聚集、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支撑,加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技术中心的建设,建立与产业集聚、创新资源集聚相配套的孵化中心,增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人力、知识的交流,提升产业集群系统运行效率。三是相关部门应积极促使新开发的技术、产品尽快与国际接轨,使之能真正符合国际标准与国际市场的需要,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双轮驱动”。
2.推进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发展,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一是政策激励产业数字化进程。由政府和公共事业机构共同推动,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率先实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完善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是加快企业数字化的场景应用。推动敏捷供应链建设,加快改善信息传送质量以及大规模远程办公的运用,数字化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展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健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
建设充满活力的微观市场体系是我国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韧性与能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一是引导资金投入领域。围绕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增加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优化资金投向,强化资金监管。二是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改进政府参与方式,搭建各类融资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和响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面需求,对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给予专业性综合性的跨境金融服务。三是做好生产要素的保障工作。针对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市场载体,由规划、国土、科技等部门同步做好要素保障,加强企业用地的规划、储备和供应工作,合理规划控制范围和预留空间。
4.营造透明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就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又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有为作用。江苏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就是努力做到市场机制最活、服务效能最佳、综合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政府要加快建设“云+网+端”为技术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政府牵头,建设政务审批服务一体化的政务平台,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发挥制度和规则的创新示范效应和叠加效应,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二是要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消费市场环境的系统性竞争力,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和品牌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打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包容有序的开放环境、优质普惠的要素环境、活力充盈的创新环境;三是通过政府牵头,建设政务审批服务一体化的政务平台,积极改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和企业登记等事务的办理手续,集成优化“一网通报”、“一地受理、一次办理”为一体的审批服务办理流程,积极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深化中小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推动登记方式多样化,切实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发挥制度和规则的创新示范效应和叠加效应,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李逢春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张为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座机电话:010-51078994
投稿邮箱:rmtnews@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