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8)》细致刻画科技人才队伍全貌,系统介绍中国科技人才发展全局,集中反映我国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报告指出,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当量,均居世界首位。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对人才吸引力逐渐加强,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达数十万。科技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R&D人员总量(全时当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科技部《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分析》],2017年达到8705万人,比上年增长4.9%。2017年,我国R&D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折合全时工作量人员为403.4万人年,这也是我国R&D人员总量(全时当量)在2013年超过美国之后,连续5年一直居世界第1位。R&D研究人员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达到174.0万人年,其中近 2/3 都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从科技人才分布执行部门来看,R&D人员主要分布在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三大类部门,其中企业所占比重最大。近几年,企业R&D人员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从科技人才行业分布来看,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总量(全时当量)为273.6万人年,比2016年增加了3.4万人年。2017年,全国共有30个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超过1万人年,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
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更趋年轻化。201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61位院士,平均年龄54岁,60岁(含)以下的院士占91.8%;中国工程院增选67位院士,平均年龄56岁,60岁(含)以下的院士占85.1%。2016年国家科技“三大奖”最年轻第一完成人年龄均已降至39岁以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冒尖”。2013-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资助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别为81578项、1998项和990项,从各层次、各阶段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2017年,全国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8万人,有1.1万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完成研究工作顺利出站。截至2017年年底,在站博士后人数为6.2万人。2017年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为300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为3329家,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近19万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理、工、医、农等13个学科门类的全部110个一级学科,全国博士后流动站单位数为494家,其中高校有350家,占70.9%。
越来越多的女性科技人员投入研发活动。我国R&D人员中女性比例在逐年提高,2017年,我国R&D人员数量达到621.4万人,其中女性R&D人员为166.0万人,占比26.7%,比2010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从四大区域R&D人员性别比例看,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女性R&D人员总数所占比例要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01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R&D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26.3%、24.5%、29.3%和32.5%,与2015年占比基本持平,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在三大执行部门中,企业女性R&D人员所占比例最低。2017年,企业女性R&D人员为103.1万人,仅占企业全部R&D人员数量的22.3%。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女性占各自执行部门R&D人员的比例分别为33.4%和43.0%,比2015年分别提高0.7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从国际上性别比例来看,2017年中国女性R&D研究人员所占比重与2015年的德国(28%)、法国(27%)基本相当,高于2017年日本(16.2%)、韩国(20.1%)女性R&D研究人员占比。
三类研究类型的R&D人员数量均持续增加。2017年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为403.4万人年,其中从事试验发展的人员有325.4万人年,占80.7%;从事应用研究的人员为49.0万人年,占12.1%;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为29.0万人年,占7.2%。2010-2017年,三类研究类型的R&D人员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从事基础研究的R&D人员增速最快。(见图1)。
图1 三类R&D人员总量变化(2010—2017年)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8)》。]
全球人才吸引力排名上升四个位次。根据《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各国对人才吸引力排行中,中国居第23位,比2014—2015年的第27名前进了4名。我国留学生回流加速,对外国留学生吸引力增大。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增加6.39万人,增长了11.7%;留学回国人数增加了4.84万人,增长了11.2%。从2011年开始,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占出国留学人员数量的比例超过半数,更多的出国留学人员选择了回国发展。2010—2017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3.97万人,年均增长19.9%,高于出国留学人员11.5%的年均增长率(见图2)。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生源层次显著提升,2016年在华留学生中硕博研究生人数达6.4万人,占总人数的14.4%。“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数量增长明显,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共207746人在华留学,同比增幅达13.6%。
图2 中国学成回国人员数量变化(2010—2017年
[ 数据来源:科技部,《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8)。]
从国际比较来看,2017年,中国 R&D 人员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中国 R&D 研究人员总数(全时当量)超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远超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R&D人员投入强度虽然不断上升,但是与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人员投入强度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2017年,我国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仅为德国、韩国的1/3左右,日本、俄罗斯、英国的1/2以下;从国际获奖情况来看,我国科学家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王贻芳研究员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位列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榜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登上国际奖的舞台,但是总量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二、科技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消费贡献率达到到58.8%[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服务业比重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升至第 17 位。涌现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出一些引领世界潮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结构出现的重大变化,意味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传统产业生机焕发、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国际科技论文总量比2012年增长70%,居世界第2位, 国际科技论文被引量首次超过德国、英国,跃居世界第2位。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产出大国。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369.8万件,我国专利授权数为183.6万件,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第1位,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3位。
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在基础研究领域,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领域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深地探测、干细胞、基因编辑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还将在脑科学、再生医学等领域加速突破;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历练了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天宫、神舟、天舟、嫦娥、长征系列成果举世瞩目,深海装备形成功能化、谱系化布局;在重大工程领域,造就了一批既懂得科学技术原理,又敢于创新实践运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层次专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