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教融合发展大会暨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系主任年会开幕式上发布2022-2023年产教融合优秀实践案例。此次案例发布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更好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重点聚焦深化机制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实训基地、拓展融合模式、落地创新载体等方面。入选案例共10个,分别来自8家职业院校和企业,由工信行指委电子信息分委会秘书处组织委员推荐和专家评议产生,具体如下。
案例一:电子信息专业群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
推荐委员:张晓娟,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案例摘要: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双高计划”的政策和要求,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下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践行现代学徒制育人体系,创新“三环六步两重五结合”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牵头成立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对接产业链,创建“开放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校企师资“双向流动”,互聘互用,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展一系列项目建设,完善了电子信息专业群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院人才输出质量大幅度提升,服务行业产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
案例二: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体系,打造5G现场工程师育训高地
推荐委员:王磊,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案例摘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示范点专业,近年来与浙江八方电信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体系,在健全校企协同育训制度体系、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创新“个性化”“全人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X”课程体系、打造“结构化”教学团队、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培养了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5G现场工程师,为国家“新基建”战略和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案例三:“信创”引领机制创新,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推荐委员:彭勇,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院长
案例摘要:响应国家“信创”战略,以“信创”引领机制创新,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是构建信创校园治理模式,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数字校园云基座,集中管理、共享和优化校园信息化资源;制定治理制度,明确目标、策略、工具、资源、利益、监督和评估。二是改革体制机制,实施信创人才培养。依托中国电子集团,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创新产教融合工作机制;构建中国电子系列产品和技术的信创三层架构课程体系;打造信创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特色化示范软件学院、企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等平台;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组建跨专业教师团队,设立研究所,推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融合校园和企业“信创”文化,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治理安全、效率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获奖、促进就业等方面成果丰硕;学校在“信创”产业人才培养领域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案例四:南山职教集团-优必选公共实训基地
推荐委员:李晓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总经理
案例摘要:为了切实贯彻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政策,优必选科技和深圳市南山职教集团从2021年开始进行公共实训基地方面的合作,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逐步深入。通过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并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1+X证书认证培训及考核,指导学校学生参加智能机器人赛事活动;引产入教,开展企业相关技术服务;政校企联动,规划南山区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旨在共同构建职教、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深化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输送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案例五: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优必选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
推荐委员:李晓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总经理
案例摘要:结合扬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机器人+行动计划,优必选科技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龙头企业面向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人才的需求,与扬州市江都区职业教育集团合作,落地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通过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AI 职业教育课研中心、AI 人才认证中心、AI 人才教育运营中心、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实践中心、引产入教的方式,打造集真实生产、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国际化”人才创新平台。聚焦人工智能智能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旨在搭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产业为主体、以院校为支撑的人才生态,构建扬州市聚才育才一流载体,助力扬州打造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标杆。
案例六:实施“认证驱动、靶向培养、人职匹配”的华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
推荐委员:戴毅,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案例摘要:2020年12月,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科技学院共建华为ICT学院,双方围绕“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建设定位,秉承“内在需求+成果建设”的目标,遵循“结构化+系统化+阶段化”的合作原则,通过专业共建方式引入华为生态用人标准、华为认证体系架构。实施“认证驱动、靶向培养、人职匹配”的华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显成效。其中软件工程专业立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立项为广东省一流专业,累计培育了协同育人讲师32名,58名HCIE华为认证专家,300多+名HCIP高级工程师。2023年,广东科技学院被评为“卓越华为ICT学院”,就业率99%以上,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案例七:“双高”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ICT信息技术人才
推荐委员:戴毅,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案例摘要: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于2021年展开深度产教融合,共同培养ICT信息技术人才。企方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教学改革、订单培养、就业服务方面深入参与,落实“双主体、多选择、三递进”的培养机制。围绕软件技术专业群,按照 ICT 产业“云、管、端”三大领域的用人要求,建设5个ICT岗位技能训练中心,1个人工智能科研中心。并实施学徒制培养、构建 “教师+工程师”混编教学团队、建设优质教学资源、职业认证培训面向学生全覆盖,通过“双高”建设全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多措并举助力做强职业教育,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创新企业文化。
案例八: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情境化实践教学
推荐委员:管连,北京曾益慧创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教育研究院院长
案例摘要:自2018年开始,为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北京曾益慧创科技有限公司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并启动“基于真实产业案例的情境化实践教学”教改项目。双方以培养满足产业需要的毕业生这一终极目标,坚持OBE原则,经过4年的努力在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包建设、学生培养质量、打造双师团队、大赛成绩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企联合打造“基于产业需求”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基于真实产业案例的情境化”实训环境,完成基于情境化实训环境的岗赛课证融通国家精品课程、实训教学案例产品的开发。本教改项目中沉淀下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对于指导深化校企合作有明显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案例九: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育5G+现场工程师
推荐委员:孔雷,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副总监
案例摘要:201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科移动”)在5G新技术应用方面达成合作意向。2020年依托中信科移动的移动通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虚实结合的仿真平台。2021年校企倾力创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5G+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服务产业与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中信科移动技术储备为支持,依托学校优质教学平台,共同打造5G+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真实网络建设的工程项目场景,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工程的深度融合。5G+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以来,融合校企优势资源,双方实施双元协同育人,共同培养5G+现场工程师,为产业输送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充分发挥了社会服务功能,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成效显著。
案例十:北大荒XR产业学院
推荐委员:项征,哈尔滨爱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案例摘要:北大荒XR产业学院是哈尔滨爱威尔科技有限公司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共同建设成立,以服务黑龙江省X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产业人才培育为契机,以提升XR产业服务龙江新经济能力与水平为目标,针对“产学研用”双向交流合作、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对XR+智慧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有效衔接,实现学校与产业之间信息、人才与技术资源共享,实现从企业项目进入学校课堂,通过XR技术专业和传统农业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团队双师化、教学场景公司化、教学环境职业化,教学成果商业化,达到企业、学校的双方共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