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科决策的主要意见来源”一项中,95%的学生选择了个人意愿。在山东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选科完全或者主要由老师、家长做决定的比例仅为3%,36%的学生完全自主决定选考科目,45%的学生在参考建议后自主决定。
在对某地区新高考改革的评估中,对该地区3500多名教师的数据调查显示,较大比例的老师认为新高考对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产生了正面促进作用。这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朱红在1月16日召开的2021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上分享的一项结果。
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将更多选择权交到了学生手中。选科成为每个试点地区学生“甜蜜的烦恼”。依据什么选,怎么选,是摆在学校、家长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现实问题。生涯教育,则成了高中阶段必须补上的短板——学生要深入了解自我,明确未来方向,才能做出更合理的科目选择。
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制度。
其基本原则,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考生高校入学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3个科目成绩组成。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则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从2014年开始,先后已有3批省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不过,不同地区也采取了不同的方案。
前两批试点省市,均采用了“3+3”方案。其中浙江略为特殊,其选考科目套餐中包括“技术”,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从总共7门科目中选择3门。
在上海、浙江先行一步“选科选考”后,“弃物理”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物理难度高,学得好的多为“学霸”。但对选考科目,新高考实行的是等级赋分。也就是说,考试成绩的好坏其实是一个相对值,和谁同场考试,成为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功利化考量下,选物理被认为“费力不讨好”。
为此,第三批试点省市则全部选择了“3+1+2”的方案。这个“1”,指的是“物理”或“历史”——学生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然后再从其他4门科目中选择2门。
“3+1+2”的方案,也是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曾指出,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物理,是奠定我国未来科技人才实力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历史则对培养考生的人文素质、完善其独立品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同样也对选考科目做出了限制。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会对学生的选考科目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必须要选择物理;有的还要求某科成绩必须要达到某个档次以上,才能录取。
科目选择权,本身就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高考这件事上,个体要有选择的自主空间,但也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要求,还要考虑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
选科的博弈色彩在减少?
朱红介绍,根据全国青少年生涯教育调查报告,在“选科决策的主要意见来源”一项中,95%的学生选择了个人意愿。在山东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选科完全或者主要由老师、家长做决定的比例仅为3%,36%的学生完全自主决定选考科目,45%的学生在参考建议后自主决定。“选择的自主权的确交给了学生。”朱红说。
此前出现的“弃物理”等选科现象令人忧虑,在其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情况有没有变化?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生涯教育课题组在对北京市选科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选科决策趋于理性。学生选科的前3个重要原因依次为:个人兴趣(70%)、优势学科(50%)和大学可选择专业更多(26%)。避开竞争对手的博弈因素占比低于10%。
“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李怀东说,学生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自己的学科优势是什么;同时也要了解高校和专业,知道自己的选考科目能够报考哪些专业,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除了这些现实考量,学校也要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国家的发展需要科技人才,我们不会让学生刻意避开某一学科,反而会鼓励学生,能选物理就选,对未来科技报国打下基础。”李怀东说。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为了帮学生做出理性选择,深圳市宝安区开发了高中发展指导平台。该平台搭载了选科抉择系统、学科潜能测评系统、专业兴趣测评系统、等级赋分管理系统、生涯探索系统和高考指南系统等。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成绩,推荐相应的专业和选科组合,但这仅仅是一种参考。“我们做生涯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充分的自我认识,让学生进行足够的外部探索,提升他们的综合决策能力。”宝安区生涯教育项目负责人曾卉君说。
并非“一选定终身”
不过,很多学生选科时面临的困惑之一,就是并不清楚自己的学科兴趣,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规划。这类学生在选科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也会随大流。
生涯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解决学生选科和职业规划的困惑;而它的发展性目标,则是培养学生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适应多变的社会,实现个性化成才。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生涯课程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多数高中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体系。
面对突然到来的选择权,学生和家长常有一种焦虑,甚至是恐惧。有些人担心,“一考定终身”会变成“一选定终身”吗?
曾卉君说,焦虑来自未知,学生一上高中,就要紧锣密鼓地选定选考科目,其实准备时间是不足的,要把对孩子决策能力的培养前置。一些国外的孩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困惑,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有完备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不该到了高中才谈生涯教育,到了高一才真正认识学科、认识专业。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曾卉君呼吁。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舰月说,家长和学生也要明白,不是高一选科之后,孩子未来的专业甚至是职业方向就被决定了。“选择你热爱的学科,但要尝试、挖掘尽可能多的学科。”张舰月说,过早把专业限制得过死,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入高校后,仍有多次转换专业的机会。
朱红强调,给学生选择权其实非常重要。“哪怕是小孩子,我们也可以从小训练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考虑自己的偏好,也兼顾他人的感受。”朱红表示,如果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了明确的方向,那很好;如果高中阶段还没办法明确,也没有关系。大学里还有很多机会,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同样还有很多选择。
朱红表示,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这是选科选考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她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