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作了题为《勇闯无人区 攀登制高点》的演讲,深情寄语2024级研究生新生。
勇闯无人区 攀登制高点
——在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奎岭
2024年9月19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陪伴和支持大家的父母师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研究生阶段是开展科研训练和学术研究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术活力迸发、孕育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你们有幸成长在新时代,正在经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业,见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各国围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都在全力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各个领域的制高点。面对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面对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战略部署,我们要坚定方向、勇担使命,传承百廿交大“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主动探索未知、勇于挑战难题、不懈攀登高峰,向“无人区”进发、向“制高点”冲锋,在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今天这个特别的场合,围绕“勇闯无人区,攀登制高点”主题,我和杨振斌书记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一是探求人所未知,向前沿迈进。勇于探索未知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指引着我们深入了解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奥秘。同学们选择攻读研究生,意味着不能单纯满足于获取知识,而要带着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使命,突破现有认知,以宽广视野和敏锐洞察力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出真问题,追寻新发现。
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先生穷其一生探求未知,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在研究生期间,他每周都会主动找老师讨论一些十分前沿、富有创新性的问题。他常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告诉大家不要满足于获取已有的知识、接受现成的答案,而应积极发问以求创新。时至今日,我校李政道研究所师生们秉持“天问”精神,以突破根本性科学问题为目标,有的致力于研发高精度光谱仪,在浩瀚宇宙寻找第二个太阳系;有的尝试研发拓扑量子比特,以期实现可以实用的量子计算;有的努力通过对基本粒子性质的精确测量,来揭示物质最深层次的结构……他们的足迹上天入地,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不断拓宽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认知边界。
探索未知,永无止境。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希望同学们热爱、专注于自己所选择的领域,善于从不同维度思考并提出问题,持续激发自身潜能与创造力,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深邃浩瀚;不给自己设限,敢于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勇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获得新知识、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构建新理论,为人类发展和文明传承贡献力量。
二是挑战人所未做,向难点攻坚。科学道路上没有坦途和捷径,只有向难而行、迎难而上,才能脱颖而出、有所成就。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但制约原创性成果产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发展的很多难题仍未破解,需要我们激流勇进、奋楫向前,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向难题发起冲击,力争填补空白,打破“卡脖子”枷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学优化算法求解器”作为数学、计算机、系统工程的软件集成,在现代航天、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行业门槛高、科研投入大、创新迭代快而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成为制约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发展的“难点”所在。我校安泰经管学院葛冬冬教授团队依托管理科学、数学理论、人工智能和软件工程等进行交叉研究,持续攻坚克难,“从0到1”打破垄断,将国产求解器做到从无到有,再到世界一流,并开创了GPU架构的新一代高精度高性能科学计算框架。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同学们,唯有不畏艰难、敢闯敢试,才能将学术道路走得更加扎实。“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尽力而为”,而要有“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执着。希望大家涵养直面困难、愈挫愈勇的意志,做常人不愿做的研究;增强创新自信,提升多学科知识储备和跨学科思考能力,做常人不曾做的研究;坚持在深耕不辍和交叉融通中积淀核心竞争力,做常人不能做的研究,披荆斩棘、排除万难,成就一番事业。
三是致力人所未成,向高峰攀登。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伟大创新往往都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个人在未竟事业的征途上付出的努力和积累,最终能够汇成推动历史前进的洪流。学术道路没有终点,我们所走的是一代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铺就的一条向上之路,即便当下的付出不能立刻得到回报,也要始终怀揣追求卓越的志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向着“人所未成”不懈攀登。
今年由我校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陈竺院士和赵维莅教授作为带头人的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获得了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而荣誉背后是团队师生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成立初期,团队创始人王振义院士就带领团队攻关白血病治疗方法,最终在国际上实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的原始创新,阐明发病分子机理并发展了革命性治疗的“上海方案”,使其从最凶险的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在此基础上,团队师生一步一个台阶、一茬接着一茬干,进一步拓展协同靶向治疗的思路,使骨髓瘤、淋巴瘤等其他血液恶性和遗传性疾病治疗获得新的突破。团队成员“一门四院士”传为佳话,王振义院士也成为今年四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无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希望大家摆脱浮躁、专心致志,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锚定目标持续进行探索和尝试。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团结协作,在日积月累中砥砺前行,在千锤百炼中追求卓越,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生命因敢闯而精彩,人生因攀登而辉煌。作为交大的研究生,要在探索前沿中彰显勇毅,探求人所未知的奥秘;在攻坚克难中奋力拼搏,开展人所未做的研究;在与日俱进中成就人生,完成人所未成的事业。面对科研道路上的不确定性和艰难险阻,希望大家始终充满激情与活力,乐于尝试“新事物”,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勇于探索“无人区”,以进取之心挑战未至之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矢志攀登“制高点”,在追求卓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启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再次欢迎大家成为交大的一员。我相信,百廿交大将因大家的加入更加精彩纷呈,你们的人生也会因交大的求学生涯更加璀璨多姿!祝大家在交大学习生活愉快顺利!
谢谢大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