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江苏科技大学打造“向海图强”科教航船
2022-05-13 09:26
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海洋学院院长,江科大邀您一起迈向未来。”4月海军节前夕,随着招募“英雄帖”海内外发布,江苏科技大学新组建的海洋学院进入各方视野。这所以“海洋、船舶、蚕桑”为鲜明特色的高等学府,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向海图强打造“海洋人才高地”进程再获实质性进展。

  致力建成“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江苏科技大学坚持以国家需求为驱动,全力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和江苏海洋强省发展规划,集聚资源要素,强化 “海洋”办学特色,积极培养海洋类紧缺型高层次创新人才。据校方介绍,从2022年开始,海洋学院新增“海洋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将招收首批学生,年内预计海洋学院5个本科专业、3个硕博士点的在校生总人数达到1300,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约为3:1。

  集聚要素,擦亮“海洋”名片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据《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9万亿元,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8%。此前不久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显示,为了持续发挥“蓝色引擎”作用,到2025年,江苏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要达到1.1万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与此同时,业界专家指出,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桎梏之一。当前急需培养高端海洋人才,支撑海洋经济发展客观需要。

  “经过多年的论证、筹建,今年2月底,学校印发了成立海洋学院的文件,4月18日宣布了学院领导班子,海洋学院正式运行。”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葛世伦告诉记者,成立海洋学院,既是抢抓海洋强国战略机遇的战略举措,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

  聚焦海洋装备研发关键技术,学校将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积极培养海洋类紧缺型高层次创新人才,进一步彰显“海洋”特色。系统构建以海洋信息、海洋新能源开发为特色的海洋技术与工程学科体系,做强水声工程学科方向,聚焦深远海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极地深海前沿理论及装备设计技术等研究领域,提升海工装备科技创新能力。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信息感知、海洋产业经济等方面聚力作为,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作用的创新成果,提高学校在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海洋学院的成立,将形成校内海洋科研人才、特色专业、学科方向、海洋类实验室等资源集聚。例如,我校水声工程二级博士点方向原来由电信学院、船海学院、能动学院3个学院共同建设,组建海洋学院时,从事水声科研方向的教师全部调入海洋学院,形成合力。”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嵇春艳目前兼任海洋学院院长,她介绍学院拥有水声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水声工程、海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5个本科专业,拟新增海洋机器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等专业。

  产教研融合,培养“蓝色”人才

  “结合新冠病毒防控的实际需求,我们这个项目主要围绕传染性病毒检测为研究方向,通过光电信号实时采集以及数据融合算法判断样本属性,在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时可进行快速诊断,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防控提供有效技术手段。”谢雨珊是江苏科技大学2018级水声工程专业学生,她和团队同学正在导师朱琎副教授带领下,开展《医者仁“芯”——突发传染性病毒快速筛查医学设备领军者》创新研究。这一项目已经入选学校“挑战杯”和“互联网+”培育项目,积极备战省级、国家级赛事。

  朱琎是海洋学院海洋信息系主任,主要从事智能传感检测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AI图像处理等技术研究。2022年,朱琎所在的海洋学院60多位教师,已经形成水声信息获取与安全技术、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传感检测与处理等7个科研团队。团队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本科生创新,共获得本科生创新项目校级立项51项,实现了本科生参与创新覆盖率100%。

  立足海洋、服务国防,是江苏科技大学培养“蓝色”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在海洋学院的探索实践中,学校瞄准打造“海洋信息工程师”的摇篮,按照新工科要求,重构“海洋”特色课程体系。依托现代优化理论及应用教学、电子信息综合实践教学等5个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依托7个科研团队,开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

  进入大二,学生们的宿舍就成为了第二实验室。秉承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校强化实践,构建了本科生四年不断线“实践+实训+竞赛+毕业设计”实践体系。在海洋学院每间学生宿舍,配备2块51单片机、1块STM32、1块FPGA开发板、1台带信号源的双通道示波器,保证学生100%具有本科生创新、宿舍实验室等实践经历。随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教室)、第二课堂(企业参观见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宿舍实验室,正成为青年学子认同并热衷参与的“多元课堂”。

  依托与中船海鹰企业集团等海洋领域央企名企科研合作基础,江苏科技大学携手企业共建“蓝色”人才实习实践基地,着手推进全景式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学校强化科研反哺教学理念,聚焦课程、教材、案例库等精品教学资源建设,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特色实验装置和教学案例。依托省级高水平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努力打造国际化、行业化“双师型”导师队伍,促进海洋技术发展、产业变革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校企联动、学做结合、工学交替”的长效育人机制。

  “截至2021年11月,世界上有585人到过100公里以上的太空。而在被称为地球第四级的马里亚纳海沟,至今只有10几人到过。”在海洋学院专业分流宣讲会上,学院党委杨奕飞书记告诉青年学生,人类正在进入海洋内部,海洋强国必须优先发展海洋技术与装备,“加入我们一起远航。”

  向海发展,持续深蓝探索

  “依托海工产业,聚焦海洋技术。”围绕海洋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以海洋重大科研项目和海洋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牵引海洋类紧缺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循着这一链条,江苏科技大学探索深蓝之路无限延展。

  在水声工程方向,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已经实现“本硕博”贯通培养。学校特聘院士、中国工程院杨德森院士带领水声工程方向团队,针对矢量阵近场聚焦源识别、反向声激励传递路径分析等方面开展了基础原创性研究工作,为解决我国声隐身状态测试与评估重大技术难点做出贡献。学院王彪教授、张友文教授等针对水声通信所面临的通信安全难以保障难题,基于海洋环境感知开展智能水声隐蔽通信技术研究,解决如何自适应地利用环境噪声实现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水声通信技术,为构建水下通信网络及水下安全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撑。

  任何一个海工产品的研发,必需要经过海上试验。嵇春艳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海洋工程结构水动力学理论与可靠性评估方法”主持人。在工信部支持下,她勇挑重担,承担了浮式防波堤的设计和海上试验项目,联合中国船舶集团第702所、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等国内优势单位,共同联合攻关、克服了在安装过程中南海土台风袭击、地质地貌复杂等一系列难题,最终顺利完成了浮式防波堤工程样机的设计和海上试验与示范。所研发的新型浮式防波堤,有效提高了消波性能,极大降低了经济成本。目前浮式防波堤已经海试近3年,运行良好,各项海上监测数据性能优异。

  海洋学院成立后,江苏科技大学特聘中国工程院李华军院士指导海洋学院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团队组建和学科发展规划。李华军院士作为著名海洋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海洋工程结构与水动力学及安全防灾技术研究,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的国家重大需求,在新型海工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安全运维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将围绕海洋新能源开发技术、海洋空间利用技术等研究方向组建高水平学术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升我校在海洋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技术实力。

  谈及学校全力打造“海洋”特色科教航船时,江苏科技大学校长周南平介绍,建设具有江科大特色的研究教学型海洋学院,是做强、做实学校“海洋”特色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坚持面向未来、交叉融合、科教结合、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做强水声工程博士点学科方向,做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做优海洋技术与工程学科,发展海洋信息工程等新兴专业,构建海洋特色学科与专业交叉融合平台,助力船海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为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提供强有力支撑。

  从“向海发展”到“向海图强”,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正向着深蓝勇毅前行,不懈探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504758910 2022-06-08 14:3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