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清华大学天文系祝伟阐述系外行星的统计情况及其理论意义
2021-09-09 10:23
清华大学
作者:

  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这是天文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它的探索本质上也是在追溯我们自身的起源。长久以来,人类所知的行星系统只有太阳系这个“孤本”,这极大限制了对该问题的研究。自1995年发现绕类太阳恒星的第一颗系外行星(获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已知系外行星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促进了该领域的飞速发展,并使之成为目前天文学最活跃的前沿方向之一。系外行星研究一个非常出人意料的结果是,已发现的行星系统大多与太阳系行星的性质和轨道分布迥异,并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这些发现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同时也给回答行星系统的起源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十年来,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卫星用凌星法(行星掩食恒星)搜寻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这些海量发现引领了系外行星前沿研究的一个重大趋势,即利用大样本观测数据系统地研究行星及其宿主恒星分布的统计性质,继而深入理解行星形成和演化的物理机制和环境。

图1. 已知的系外行星的质量-轨道半径分布。不同颜色的点代表不同方法发现的行星:地基望远镜凌星(紫色),开普勒卫星凌星(蓝色),视向速度法(橙色),地基望远镜微引力透镜法(绿色),直接成像法(褐色)。实线表示各方法探测的灵敏区间,绿色的虚线表示未来空间望远镜微引力透镜法的预计探测区间。小图标标识了太阳系八大行星。

  近日,清华大学天文系助理教授祝伟与合作者发表了关于系外行星统计和理论意义的长篇综述,评述了近年来行星统计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文章重点讨论了轨道半径较短(短于约日地距离)的行星的分布情况,这是开普勒卫星的主要探测区间(图1)。综述文章还讨论并总结了视向速度法和微引力透镜法等其他探测方法对轨道半径较长的行星的研究结果,以及微引力透镜法发现的流浪行星族群的观测和理论意义。文章全面梳理了系外行星领域的统计结果,并探讨了其对行星系统形成和演化的理论意义。最后,文章展望了该领域未来有望取得突破的研究方向。

  这篇题为“系外行星统计及其理论意义“(Exoplanet Statistics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于2021年9月8日在线发表于《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年评》(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祝伟教授为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东苏勃研究员为该综述论文的共同作者和通讯作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