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兰州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保四争六
2020-06-18 11:34
兰州大学
作者:

  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以来,兰州大学始终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把深化改革作为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体制机制这个核心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学校层面通过破解体制要动力。通过实施“一院一策”综合改革,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把学校的权力、资源向下沉、向下放,在权力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赋予院系更大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学院、研究院都成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动力源。

  学院层面通过活化机制要活力。围绕“问题找准了没有,目标定好了没有”,在职称评审、奖惩分配、管理考核等方面,破解束缚教师积极性、影响学院发展不公平、不科学的瓶颈和问题,让每个教职工都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发力点。

  2020年是首期“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两年多来,兰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建得怎么样?综合改革是如何推进的?基层的改革实践效果如何?为回答这些师生校友关心的问题,兰州大学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特访谈了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李兴业(以下简称“李”)和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以下简称“梁”)。

记:李处长、梁院长好。请李处长介绍一下目前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情况。

  李: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学校完善“双一流”建设管理,优化“双一流”建设项目设置类型、改革资源配置模式、加强项目申报指导等,推进“双一流”特色建设、内涵建设、高质量建设。“双一流”建设五大类项目,各有侧重,围绕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分类分层支持。以综合改革为着力点,优化资源配置模式,改革基于既往成效“论功行赏”的经费切分方式,实行“披挂上阵”式经费配给,将“对具有不同发展基础和前景的学科,实施差别化资源配置”与“鼓励披挂上阵,激发建设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相结合,全面优化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学校创新制定项目指南,加强“双一流”建设项目顶层设计,引导校内各单位补短板、强特色,确保项目申报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符合各单位现阶段发展实际,增强项目申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上一年度发布“双一流”建设项目指南,确定立项项目,年初与各单位签订目标任务书,年末考核各单位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初步形成具有兰大特色的“目标与任务相结合、资源配置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闭环管理模式。

记:学校刚刚完成了2020年“双一流”建设监测数据填报工作,请您从监测指标方面介绍一下情况。

  李:学校按照《兰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按计划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目前进度良好,已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各项建设任务指标总完成率为92%,应该说,我们自己确定目标的达成度还是比较高的,各具体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如下: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完成率9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成率9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完成率87%,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完成率100%,着力推进成果转化完成率92%,加强改进党的领导完成率95%,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成率98%,实现关键环节突破完成率89%,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完成率96%,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完成率81%。

记:如果我们把这次监测数据填报工作理解为一次考试,那么监测数据作为考卷,哪些题目答得好?哪些题目上我们还需要加把劲?

  李:通过此次监测数据填报,可以看出我校“双一流”建设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相对于进步快的学校,我们的客观性定量指标还不够突出,有些限项指标都填不满,所以我们在努力“用数据说话”的同时,更强调“用事实说话”,在开放性留白部分反映亮点与特色,特别注重写实性的描述。

  完成好的指标有:各年度在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专著;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代表性论文等。

  限项填不满的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等审批立项的重大、重点项目的主持人数及清单;建设集成攻关大平台、前沿科学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数量及清单;主编出版的具有较高水平、代表性的教材数量及清单;担任国际重大比赛评委、裁判人数及清单等。

 记: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情况如何?

  李:需要肯定的是,4个一流建设学科通过对标一流,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聚焦学科优势与特色,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凸显学科特色。第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科教协同,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引导、鼓励、支持学生积极赴国境外交流,提升学生国际合作能力。第三,引进一流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作用。第四,科研创新条件进一步完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出大量科研成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肯定各学科建设成效的同时,也有值得加强的地方,如教育教学成果产出相对不足,学术交流力度与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希望4个一流建设学科在现有基础上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记:梁院长,化学院作为答卷人,通过监测数据,您会发现咱们学院在哪些方面比较有优势?又有哪些短板?

  梁:化学院得到了学校各个部门的支持。通过两年的建设,我们在拔尖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化学学科有传统的优势,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两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方面我们走出了第一步,但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记:李处长,咱们学校其他学科在下一轮评选中有无冲刺一流学科的可能?

  李:前面提到,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学校的各项建设任务、改革任务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果按照上一轮一流学科进入的标准保持不变的话,我们有学科是有潜力冲击一流学科的。同时,根据第三方数据的预测,我校有2个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望进入A类。综合来看,我们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保四争六。

记:学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根本动力依然在改革,那么学校综合改革对于内涵式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李:综合改革是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矛盾和难题、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大举措,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15年11月,《兰州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审核备案。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4+4+2”“5+4”综合改革,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开展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绩效考核改革、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破解阻碍学校发展的难题,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丰富滋养和强劲动力。

  逐步完善形成了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兰州大学2025行动计划纲要》《兰州大学综合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强大的改革意识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综合改革、条件建设三大攻坚任务谋深做实。落实“放管服”,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兰州大学学院规程》,修订《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探索建立有效的学院管理体制,增强学院自主办学能力,合理、清晰划分校院责权关系,规范学院管理,促进内涵发展。制定了《兰州大学教学科研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及分配办法》《兰州大学非教学科研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及分配办法》,突出目标管理,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管理各单位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手段引导工作,以有效监督为途径规范管理权力运行,激发校内各单位发展活力,增强教师干部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按照“系统、协同、深化、落实”的方针,持续推进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深化分类考核评价、医教研协同、“一院一策”等改革,探索开展公共资源管理机制、公用房定额分配有偿使用、办学运行成本分担机制等改革,确保近两年的改革成果落地见效。同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着力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鼓励创新、注重实效、包容多元、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兰大特点、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记:2018年学校出台了试点学院改革方案,管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为3个试点学院,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大胆探索?

  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逐步深化、逐年深入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再上新台阶,必须抢抓机遇、勇于变革,必须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释放每个学院、研究院的活力。

  2018年10月27日,学校召开试点学院改革启动会,在管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先行先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探索推动“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学校给学院足够的创新空间和资源,三个试点学院在推进“一院一策”综合改革中,通过专业化的工作谋划和推动,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立足学院历史和实情,在公用房有偿使用、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索,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学院的活力和教师的动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总结和凝练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做法。例如:

  管理学院积极建立师资分类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构建适合不同岗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引导和促进从事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教师充分发挥特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强化岗位管理,细化教师岗位职责,规范基本工作量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类各级岗位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重点工作绩效导向,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建立国际化和复合型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本科生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举办跨学科实验班、“成功计划”项目、领导力和社会责任研修班,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专业能力。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核心任务,以“教学改革”为牵引,实施综合改革,全面调动师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构建14个教学团队,打造“课程群”体系,覆盖学院所有课程。以教研室为基础重组基层组织架构体系,实现党支部、教研室和工会小组三位一体,确保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群团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有机融合。积极开展“院企、院所、院院”合作,实施“本硕博”贯通和“本科———专业学位”贯通培养,探索“拔尖人才2.0”和“新工科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层次专业型人才搭建良好平台。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高水平大学,空间资源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中这一矛盾愈发突出。化学化工学院探索实施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资源分配管理制度,推动公用房灵活调配,高效配置,盘活存量,树立成本意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率。学校制定了《兰州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兰州大学公用房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支持并全面推进学院开展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

  在“一院一策”综合改革中,职能部门也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与学院共同协商,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支持学院尤其是试点学院推进综合改革。

记:梁院长,请您介绍一下化学学科这两年一流学科建设的大概情况。

  梁:我们坚持从学院办学实际出发,广泛借鉴国内外院校的先进经验,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形成了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以重点改革为突破的这样一套综合改革方案,力求以改革促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

记:刚才您是从宏观层面介绍的,接下来请您从学科建设层面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梁:根据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要求,根据学校补短板、对标对表的要求和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指导思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凝练了学科方向,形成了“一头两翼”的三个学科方向群:(1)依托有机化学学科,形成“功能分子”研究方向群,涂永强院士、王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2)依托无机化学学科,形成“稀土化学”研究方向群,严纯华院士、刘伟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3)依托物理化学学科,形成“能源与催化”研究方向群,李灿院士、杨生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改变了之前发散性的学科局面。

 记:依托这三个学科方向群,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方面是否有一些突破?

  梁:通过这两年的学科实践和学科建设,这三个学科群都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涂永强教授课题组开展的“碳碳键重组构建新方法与天然产物合成”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王为教授团队首次合成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大尺寸单晶,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无机化学团队在严纯华院士、刘伟生教授的带领下,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唐瑜教授获聘2018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席聘贤教授获得2019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严纯华院士2019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点项目获得立项。能源催化研究方向群在李灿院士的带领下,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团队,2019年获得1000万元经费支持。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社会或产业转化方面,化学院这两年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使命,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何改革举措?在推进这些改革举措方面会遇到哪些问题?

  梁:化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从本科生、研究生、到青年教师的培养,化学院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办法。在本科生方面,通过全员导师制、创新创业项目全覆盖、国际化、培养环节监控等来加强本科生的培养。对研究生,我们通过导师遴选、导师的考核以及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以及预答辩、出国交流来完善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院内老师传帮带,通过与国外高水平教授专家结对子,大手拉小手的办法,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

  化学化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对外交流。在本科生出国交流方面,有许多政策,我们首先在外语考试方面,从2018年春季学期起,学院为在校期间参加雅思、托福、GRE考试并达到一定成绩的本科生报销考试报名费。在研究生方面,我们通过导师支持、学生自筹、学校支持三方面来支持他们的对外合作与交流。2019年学院还出台了联合培养政策,即国内导师将研究生送到国外研究生导师实验室进行短期交流,学院出资支持经费。

记:兰大化学院的学风在全校乃至全国都是有名的,这一定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是息息相关的。

  梁:化学院有70多年的历史,老先生们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得到了保留。从80年代开始,化学楼不灭的灯光照耀着兰大校园,进了化学院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们都非常努力、踏实。他们追求学问,追求科学的理想和信念也感动着我。兰大校园里熄灯最晚的可能也是化学楼,本科生、研究生为了完成他们的论文,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奋斗在化学楼。这种踏实的学风也是我们享誉校内外的原因。

  记:化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何高招?

  梁:化学院非常重视人才队伍,这两年仰仗双一流建设,学校各个部门的支持,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们也创新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理念:(1)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内培外引两手抓。对内,通过制定分类聘任和分类考核工作

  细则,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盘活存量;对外,在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上,通过精准引进所需人才做好增量。大力延揽高层次人才,为学科把方向,带资源。引进青年人才,用考核、退出机制,激励人才发展。(2)优化教学科研人员结构,向“倒金字塔”模式过渡。在全校率先实行青年研究员和国际师资博士后短聘制度,探索长聘、短聘制度相结合制度,建立起教师队伍的淘汰机制。目前学院有教授80人,副教授68人,讲师38人,师资队伍由原来的1:1:1比例逐步向“倒金字塔”模式过渡,实现了教学科研人才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记:近两年学院新引进各类人才多少人?

  梁: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院士、高级海外专家,特聘三级教授、副教授、青年研究员40人,占学院教学科研人员的五分之一。

记:化学院在全校率先实行的青年研究员和国际师资博士后制度目前成效如何?

  梁:从学校实行制度以来,学院共引进9名博士后,11名青年研究员,2020年又会有4名青年研究员加入。学院目前有3名优秀博士正在美国、德国一些知名院校和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学习。

 记:这和青年教授的区别是什么?对于学院的贡献又有什么不同?今后在这三方面是否会有所侧重?

  梁:青年教授是内培的一个方法,属于我们的在编人员。为了给他们提供快速发展机会而采取的一种机制。而青年研究员是我们引进的人才,属于短聘的方式,是要经过考核的,我们对他们是有任务目标要求的,如果考核达不到要求,会通过淘汰机制进行淘汰。

记:刚才您提到了考核、退出机制,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学院在考核方面的一些经验。截至目前,真的有相关人员退出吗?

  梁:化学院属于兰州大学试点改革单位之一,为进一步完善我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院从各专业的发展出发,结合学院人才梯队建设,学院梳理不同岗位,对不同岗位,实施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聘任、分类考核办法。两年来,我们对在编教师进行考核,已有两名教师退出,一名教师长期完不成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考核不合格。另一名出国逾期不归,已经辞职。对于短聘人员,我们有一个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我们有一个入门的门槛,在第三年的时候有一个中期考核,如果我们认为他们不合适,会劝他们退出。如果他们中期考核合格,聘期结束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会建议他们离职。

  这样一来,学院学缘结构和学术梯队不断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引进人才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记:李处长,请您再介绍一下学校层面有关退出机制的情况。

  李: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从2016年开始,国内高校学位点撤销的情况,4年来,全国高校共撤销学位点1598个,各知名高校均积极开展学位点的动态调整撤销,其中不乏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我校在2017年撤销学位点12个,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决心。同时,通过与金博宝最新官方网站查询网址 相关专家的沟通交流,我校明确提出对学科评估后30%的学科要予以黄色预警,对连续两个建设期均为后30%的学科进行动态调整。希望大家都能予以重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学科发展。

记:对标世界一流大学,请李处长谈一下我们还有哪些不足或者说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作为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对标高校,该校所在的威斯康星州位于美国中北部,靠近五大湖区域,地处内陆,经济活力不足,在获取当地资源、运行经费、人才吸引方面劣势明显,但其世界排名位于全球前50位左右,成就卓越,其发展路径与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提出“威斯康星理念”,主张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以此推动学校发展,我校的“三个主动”与这一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校应贯彻“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理念,发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应对高水平人才流失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其结果表明,加薪、改善科研条件以及提供更好的职位等措施效果最为明显。我校在学校发展路径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可借鉴其有效的经验与做法,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记:梁院长,从咱们学院或者一流学科的角度,是否有对标的大学及学科?

  梁:按照双一流的要求,每一个学校一流学科都要对标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同类学科,我们学院经过认真讨论,选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院作为我们的对标院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我们有相似之处。第一,它是公立大学,第二,它的体量和我们相当,第三,他也在美国的西部,西海岸。最重要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院的学科特点突出,他们和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有紧密的合作,而我们兰州大学地处中国的西部,也有我们的优势学科,像有机化学,依托西部资源环境和资源优势,另外我们凝练的三个学科方向分别对标我们西部的自然资源,对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和我们比邻,以后也可以加强合作。所以我们以他们为目标,我们认为也是可行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