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把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从组织方式、活动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使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理解国情、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树立互联网思维,完善信息化志愿服务体系,提升组织育人凝聚力。加强规划设计,以信息化为手段,优化运行机制,利用“互联网+”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动员优势,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升级换代。依托新媒体平台,借助学校“E江南”信息系统,开发“第二课堂成绩单”志愿服务平台,构建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直接联系的网络组织体系,引导团员青年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2018年新增注册志愿者5381名。全校近两万名志愿者组建1500余支志愿服务队,赴全国各地开展志愿服务。全年为马拉松等23场大型赛会活动提供志愿服务6156人次,献血1174人次。
探索项目制模式,培育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彰显实践育人影响力。以岗位化为基础,以专业化为目标,主动应对志愿服务场景变化,优化志愿服务项目设计,做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者、志愿服务项目运营者。制定志愿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严格执行岗位管理,以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依托学科专业服务社会需求,设计“食品安全进社区”“益起设计”“博爱青春”等品牌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有机结合,与无锡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等部门签署协议,采用“项目制”合作模式,组建学生兼职宣传员队伍,宣讲国家政策法规,让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
打造“小彩虹”名片,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激发文化育人引领力。重视制度建设,强化资源保障,注重适时评估,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出台学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细则》《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管理细则》等文件,将志愿服务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重要考核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服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世界击剑锦标赛、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大型赛会,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奋斗的青春打造江南“小彩虹”志愿名片,彰显江南大学学生勇做志愿先锋的价值追求和担当精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