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新冠”黑天鹅撞停中国经济
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2019年12月,武汉地区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2020年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显示,COVID-19的传染系数为1.4-2.5,即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能够感染1.4-2.5人。飞沫和近距离接触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COVID-19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2020年1月10日起,中国进入传统的春运季,大学开启了寒假模式,加之探亲访友和年终会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极其不利于疫情防控。新冠肺炎发病凶险,治疗艰难。唯有快速阻断传染,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月23日,武汉实施封城,至1月29日,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都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除了保障民生工程和防疫抗疫的物质需求外,暂停其他一切经济活动,禁止人员外出、流动和集聚。COVID-19这只黑天鹅轻松撞停了奔驰中的中国经济列车,中国经济近乎停摆。
国家统计公报的数据表明,经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万亿元,逼近100万亿元。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最大,为53.9%。2019年年末,我国大陆地区总人口14亿人,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5009万元。如此规模的经济活动被迫暂停,损失巨大。
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疫情。为应对严重疫情,武汉迅速建立了16家方舱医院,连续运转35天,累计收治1.2万轻症感染者。在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的支援下,武汉及全国抗疫取得明显成效。3月10日,16家方舱医院已经全部休舱。3月17日,首批41支国家医疗队的3675名医护人员陆续返程。我们已经度过了疫情的“至暗时刻”,抗击新冠疫情的曙光初现。
眼下,COVID-19这只黑天鹅开始在世界各地疯狂流窜。截至北京时间3月29日24时,中国以外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641575例。其中,美国累计确诊143101例、死亡2581例、治愈4856例;意大利累计确诊97689例、死亡10779例、治愈13030例;西班牙累计确诊80128例、死亡6803例、治愈14709例。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位列中国境外新冠感染人数前三甲。澳大利亚内政部长、加拿大总理夫人、伊朗副总统、英国首相等多名外国正要高官被确诊患有新冠肺炎,欧洲已被COVID-19攻陷,成了重灾区。3月10日起,意大利“封国”;3月13日,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3月14日起,西班牙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15天的“封城”;3月18日开始,马来西亚实行移动控制至本月31日。鉴于新冠肺炎令人震惊的传播速度和严重程度,3月11日,世卫组织(WHO)已经把新冠肺炎评估为全球性流行病。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各国恐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迫在眉睫。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北京时间3月3日,澳大利亚联储宣布降息25个BP,随后马来西亚宣布降息,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BP。
油价近期暴跌,与新冠肺炎疫情共振,引发世界金融市场的恐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3月8日、9日、12日和16日,美股4次熔断。3月12日,全球金融市场惨烈暴跌,美国、加拿大、巴西、韩国和泰国等11个国家股市触发熔断。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认为,若新冠肺炎发展成全球性大流行病,可能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在2020年上半年陷入衰退。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到零至0.25%的超低水平,并推出7000亿美元(近5万亿人民币)的量化宽松计划,作为应对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大萧条的紧急措施。3月23日,美国宣布实施无限量QE政策,首批6万亿美元的救市资金已经到位,美国正在积极挽救被病毒重创的经济。
No.2
疫情下中小民营企业损失惨重
绝处求生
“新冠”疫情流行时恰逢中国传统假期春节,春节长假本应是消费旺季,以商业零售、餐饮、旅游、教育和娱乐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被迫“冬眠”,深受重创,一批中小民营企业断崖式破产倒闭。
人民法院公告网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有14家卫浴企业和27家房地产企业被人民法院下发破产公告文书。2月15日至3月15日之间,各级人民法院下发了421份破产公告文书,仅3月9日至15日的一周内,就有146家中小民营企业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这146家企业中,广东位列第一,共有30家,浙江24家,上海11家,其次是江苏。破产潮还波及到安徽、四川、贵州、湖北、辽宁、天津、深圳、北京等地的中小企业。广东破产的中小企业主要是纺织、电子器件、投资开发公司。浙江主要是工贸公司、小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主要是餐饮、音像制品、电子元器件和小型快运公司。深圳主要是电子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被法院下达破产文书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民营企业。
现金流不足是中小企业断崖式倒闭的直接推手。防控疫情伊始,餐饮头部企业西贝莜面村的董事长即公开表示,西贝账上的现金最多支撑3个月的员工工资。疫情期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7.1%的企业账面现金余额仅能够维持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中小企业能勉强维持6个月以上。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受沉重打击,阻碍了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创投委近期对近200家创投机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90%的调查对象认为此次疫情对创投行业影响很大或有一定影响。95%以上的调研对象表示此次疫情对已投项目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占23.35%;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61.93%。70%以上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人认为疫情将对中国“双创”产生严重影响或较大影响。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牵头的《企业开工力调查·报告》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约96%的调查对象难以承受两个月以上的延期生产。其中,约67.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最多能承受两周以内的生产延期,能够承受2周至1个月延期开工的企业约占20%,能够承受1个月以上延期开工的企业仅有7.1%,能够承受2个月以上延期生产的企业仅占1.7%。
“一手抓防疫控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2月9日开始,全国各地已经按照疫情的风险等级,陆续有组织有秩序的恢复生产。根据前面的调研结果,延期复工的时间越长,中小民营企业倒闭的概率越大。
对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来说,疫情期间,零收入或收入锐减,而员工工资、租金、社保等基本支出并未减少。中小民营企业现金流短缺,不得不绝处求生。
No.3
疫情下的金融支持政策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血液”。中国有中小民营企业30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7000多万户。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好比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中小民营企业“缺血”会导致经济组织的坏死,推倒多米诺骨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经济衰退的“灰犀牛”。
现代社会,经济和金融合二为一,经济金融化、社会金融化,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金融深化的程度已超越过去任何时代。
2017年4月,在中央高层的集体学习会上,习主席强调:“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为有效抗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政府部门反应迅速,迅即启动了应对经济下行的财政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1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共有30条措施。这些措施一方面助力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对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在30条措施中,用于扶持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困境的金融政策分为以下几类:
1.存量贷款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罚息、可展期、可续贷、可调整。
《通知》强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有困难的,金融机构应给予贷款展期或续贷。疫情当前,金融机构不能做“黄世仁”,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进行催贷。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还本付息的不算逾期、不收罚息、不调风险分类、不降客户分类等级、不计入征信不良。”政策出台不久,金融机构已迅速为252户小微企业的1.3亿元贷款实施展期,为489户小微企业的8.7亿元贷款调整还款计划,为933户小微企业的62.7亿元贷款提供续贷服务。
2.增量贷款价格优、期限长,额度高、费用低、便捷快速。
《通知》强调“为了支持中小民营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安全复工复产,稳就业,稳经济,金融机构要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要增加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延长贷款的期限,发放中长期贷款,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轻贷款的利息成本,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引“金融活水”浇灌“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要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要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受政策引导,2月26日,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3.拓展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通知》强调“金融机构应该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供给能力。金融机构要建立、启动快速审批通道,简化业务流程,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在受到交通管制的地区,要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在就近网点办公、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尽快为企业办理贷款审批和发放等业务,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鼓励清算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对特定领域或区域特约商户实行支付服务手续费优惠”。
4.定向投放,定向降准,拓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途径。
为了疫情防控,支持企业有效顺利的复工复产,1月31日,央行设立了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截至3月13日,通过9家全国性银行和10个省市的地方法人银行向4708家全国性、地方性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1821亿元,平均每户企业获得优惠贷款4000万元,平均每天发出抗疫专项再贷款100多亿元。这种专项再贷款的投放对象主要是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重点企业。
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应对疫情损失,普惠性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2月26日央行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受到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的地方法人银行已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107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0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385亿元。
此外,《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提高债券发行服务效率,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通道,拓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途径,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央行宣布,3月16日起,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500亿元,支持银行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发行抗击疫情专题债券等方式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截止2月6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共发行215亿元抗击疫情的专题债券。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扬州城控集团发行了超短期(270天)的疫情防控专项债券3亿元,票面利率2.6%,是扬州市有史以来期限最短、利率最低的专项债券。3月13日,募集资金已全部到位,用于城控集团旗下物业中受到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1143家中小企业房租减免和购买民生保供物资。
No.4
疫情下金融对中小民营企业的
定向扶持
目前,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推广,疫情“已由危转安”,应紧紧抓住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重新构建和稳固产业生态链。据官方统计,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创造了60%以上的GDP,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中小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必须重振中小民营企业,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金融应定向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争取有所作为。
1.利用CRMW定向扶持中小民营企业。
近期国家出台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都是指导性的,最后要落到实处,还要靠商业银行和基层金融机构的具体执行。疫情后期,可利用CRMW定向扶持中小民营企业。
为了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2018年10月,国务院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进行债券融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核心工具是由中债增信公司承接央行资金,联合其他银行发行的CRMW(Credit Risk Mitigation Warrant),即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有三个参与主体,分别是:创设机构、标的债券发行人和市场投资者。2010年是CRMW的市场元年,2018年之后CRMW才取得快速发展。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9日,CRMW共发行165单,其中2018年10月至今共发行152单,涉及标的主体85家,标的债券发行总金额达到500多亿元,为民营企业开辟融资渠道指明了方向。
CRMW为民营企业增强信用,降低了标的债券发行成本,能够在特殊时期呵护民营企业信用债券市场,恢复市场信心,有利于民企融资,部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
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期,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并引导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创设CRMW,为疫情中遭受巨大损失和影响的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扶持。
2014年,“超日债”的违约打破了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的规则,债券违约已是债券市场的“新常态”。截至2020年3月9日,共有违约债券369只[1],其中民营企业违约主体284家,占76.96%,见图1。图1表明,2014年开始,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数量远远超出非民营企业。
从违约金额来看,违约债券总金额为3356.2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债券2317.80亿元,占69.06%,见图2。图2显示,2014-2020年3月间,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金额占比呈波浪式趋势。
债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必然会传导并影响CRMW市场,为了避免或减少自己的损失,CRMW的创设机构,都会选择信用评级高的标的企业,见图3。由图3可见,CRMW标的主体评级为AA级的,占23.68%,AA+占59.21%,AAA占13.82%,仅有3.29%没有评级。目前来看,CRMW的标的主体全部都是体量较大的行业头部企业,没有顾及到中后部的中小民营企业,这与政策设计的初心不太吻合。
上述的简单分析和现有研究文献都表明,目前的CRMW市场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处理不明确、创设机构的资质和门槛高、标的债券期限短、CRMW的定价基础不充分、定价模型不明确、市场投资者不积极等问题,影响了CRMW的效率。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对此进行改革和创新。
2.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精准扶持。
经济和金融已完全融合,唇齿相依,皮存毛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两个种群,处在同一个社会生态系统中,互利共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二者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多,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方法、路径和技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疫情后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精准扶持,与中小民营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3.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保理”业务,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
疫情开始前,正常经营中的中小民营企业大都具有商业信用,即应收账款或生产订单,由于疫情暂停中断生产过程,无法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和生产订单,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宝贵的资产,地方性商业银行熟悉本地区的生产环境,易于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可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开展“保理”业务,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中小民营企业顺利度过难关。
4.鼓励商业银行和大型企业合作,为中小民营企业进行 “供应链融资”。
中小民营企业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上有一个大型的头部企业,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同时积聚了多家中小型民营企业。上游中小民营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大型企业同时为其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疫情当前,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产业链上的头部大型企业开展合作,为产业链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5.鼓励电商类金融机构扶持中小民营企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网络科技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大型电商B(百度)、A(阿里)、T(腾讯)、J(京东)以及苏宁纷纷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如阿里金融、腾讯金融和京东金融等类金融公司。BATJ的客户大都是中小微民营企业,他们可以企业在网络平台的销售数据和业务流量为依据,为自己平台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扶持,助力中小民营企业度过眼下的难关。
中小民营企业称得上是中国经济的擎天柱。在当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稳就业、稳经济,必须稳定中小民营企业。在特殊时期,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刻不容缓。
[1] 统计债券范围: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