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 09:54:56 来源:国际教育
01
著名80后作家马伯庸发表在2021年《收获》杂志(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作品《长安的荔枝》,堪称老马“历史可能性小说”中的又一部力作。
通晓历史的马伯庸,用极具现场感、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盛唐余晖中的驿道,目睹一位50多岁的从九品官员李善德为完成上峰交办的大概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安华清宫的杨贵妃农历六月初过生日吃上岭南鲜荔枝——所经历的艰难筹划、周密布置、突发挫折、直至涉险完成。
作为“荔枝使”(朝廷特派专员)的李善德,凭借自己职务所能调动的资源,在技术上实现的荔枝保鲜期最长不过5天,而唐朝驿站所能发挥的作用,却需要当权者杨国忠的腰牌,否则即使保鲜期再长,也无法如期运送到首都长安。大约一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02
有关这个杜撰故事的唯一史料根据是《新唐书·杨贵妃传》中的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再有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那首耳熟能详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寥寥数笔的史籍、诗作,却被老马扩展出一篇10万字的小说。这种技法很像海外教育教授历史的模式:在参照某一时点多侧面史实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历史事件的广度和深度,将自己的理解串联起事件背后的合理化空间,做自圆其说的分析。
据说老马也曾是海外留学生,不知道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教育蕴含的思辨意识是否对《长安的荔枝》的创作起到了引导作用。当然,所有的灵感,包括马伯庸的创作,也包括海外学习的思维拓展,都源于大量的阅读,深度的思考,举一反三,而不是凭空想象。从一颗荔枝看大唐王朝的盛衰,这样的角度对学习非常有好处。
03
疫情背景下网课形式的留学被证明效果不佳,虽然几乎所有海外院校都承诺他们的在线课程不会降低质量,而学生的实际体验并不理想。以英国留学为例,全英学生满意度调查(NSS)的结果表明,在校学生对2020/2021学年(几乎全年在线教学)的满意率只有75%,几乎是历史低位。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全面转为教育内循环模式,即“国内留学”(中外合作办学),也就失去了留学的核心意义。
很多中国学生认为留学的意义仅仅是海外学位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所谓“留学镀金”很大程度上是为找工作服务的),却很少有人重视留学对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提升。因此,如果“国内留学”无法达到思维方式提升的作用,也就失去了“留学”的意义,只能算是以海外学位为核心的培训而已。
不少中国学生希望借疫情的挡箭牌混个学位,有些也确实“得手”了,但我觉得很可惜,这样的海外学位能有多少含金量呢?
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国际教育频道主编 赵刚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