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双一流”大学如何建?两会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委员,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代表,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畅谈思路和举措,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推进“双一流”建设,要努力构建具有良好引领作用的评价体系,包括人才体系、学科评价体系、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等等。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主要的评价体系中基本是名列前茅的,但它在国际上的几大学科评价体系中的排名跟国内的大学比较起来就非常靠后,这种反差之大很少见。这可能集中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如何统一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探索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的标准上下功夫,包括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等。这个标准要考虑到本土、民族、社会发展,也要考虑到国际比较和对外开放,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实现国际化和民族化的有机统一。
对学校而言,“双一流”建设不是“名分”,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作为布局在地方的“国家队”,作为在白山黑水中孕育而生、与东北地区的繁荣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东北高校,入围“双一流”大学之列的东北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要始终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摆在首位。
为进一步服务国家发展和东北振兴的战略,2015年,东北大学和有着“中国改革智库”之称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并以定时举行“东北振兴论坛”的方式,将东北大地上的各兄弟院校及各大研究机构连结在一起。
在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评价上,除了一些常规评价指标外,更应突出服务导向,如对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情况、对学生到国家急需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就业情况等进行评价;突出贡献导向,如可考察高校产学研重大平台建设、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效益等情况;突出责任导向,如可考察高校落实援藏援疆等对口支援任务、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等情况。
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依托。在一流学科的建设当中,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内涵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第二,特色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融合发展,促进交叉,优化生态,努力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一流学科体系。
高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有层次的,可以归纳为服务发展、支撑发展、引领发展三个层次。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局限在对社会有用,而是要引领发展,至少要起到支撑作用,比如科技创新应该聚焦在原始创新。这样,高校所做的工作才不是跟跑的工作,而是领跑的工作,这才是一流大学该做的事。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核心是人才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但是很多西部高校普遍面临高端人才匮乏、甚至自身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人才队伍也不稳定的问题。现在人才竞争激烈,一般说来,西部高校给出的物质待遇普遍比东部沿海地区低,有些高校花了大力气培养的人才,一到了要出成果的时候就被挖走了。
建议由国家针对西部高校联合地方政府成立人才专项联合基金。除学校给特别薪水待遇之外,再由专项基金为人才补给与东部沿海高校相匹配的差额部分,让本来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才,不会因为待遇问题而最终选择东部。
“双一流”建设不仅仅是资金、资源的分配,更是对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学科方向的提升和凝练。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其本身的文化,以及特色和特长。
大学应将自己积累的特色和特长与国际前沿的重大科技问题、科学问题紧密相连;或者适应国家的重大发展需求、承接国家重大项目;或者开发关键技术等,这些都是“双一流”建设所需要的。
来源 |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央视网、人民政协网、中新网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