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种样式的文学作品,能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性人情的表现上出彩,便是上品。江西师范大学已故唐宋文学专家,《唐诗三百首详注》的编著者陶今雁(1923—2003)教授自己创作的大量旧体诗词是公认的上品,我也很喜欢,虽然对他怎样用典、怎样调平仄、怎样拗和救等等不甚了然,但并不影响“读人”。陶先生用诗性语言描摹的,汇成系列、跃然纸上的人物,给了我牢牢的吸引和深深的感动。诗以人传,人以诗传,诗在人就在,岂不贵哉?
一
陶先生咏得格外用心,描得最为恭敬的是老师。
“予幼读私塾,老师万运机先生教态极严,其授课中有《声律启蒙》,责令大者对对联,小者调平仄……抗日期间读小学,语文教员吴世英先生,授课之余,朝夕诵诗不辍,耳濡目染,使予亦养成诵诗之习惯。”这是陶今雁在他的第一部诗词集《雪鸿集》自序中说的话,勾勒了万、吴二先生的轮廓,而分别收入《雪鸿集》和《秋雁集》《寒梅集》中的《忆吴世英老师》《望子》《曾记》《浪淘沙》《师恩》等,将这两位老师尤其是吴世英吟得血肉丰满,咏得呼之欲出。“览观群籍连朝夕,爱育诸生等弟昆。屡借藏书开眼界,每听哼调动诗魂。”这个“朴学根底雄厚,家中藏书甚富”的吴先生,教了陶今雁好几年,自个儿不写诗,却喜爱摇头晃脑诵诗;视学生如弟兄,慷慨地借书给大家读;对陶今雁特别好,弟子在省城念大学,寒假返乡,他还冒着严寒登门看望,并送野蜂蜜。陶今雁念念不忘这两位“系第一粒扣子”的先生,“笑语欢容,终生缭绕在胸中”;“感荷昔年沾化雨,白头难忘是师恩”。
刘永济、徐天闵、黄焯、胡国瑞、程千帆等,是陶今雁本科的业师,武汉大学“五老八中”之人。“五老名师誉九州,宫墙欲列岂能酬?后来借得东风便,终住洪斋(注:陶今雁就读武大时住洪字斋宿舍)道业修。”这些老师,陶今雁结交甚笃感情最深的是黄焯,敬重有加后来有较多工作联系的是胡国瑞,十分仰慕却难得见上一面的是程千帆。陶先生吟咏这些老师的诗词合计20余首。“渊博郑笺师独议,精深黄学孰旁通?长江浩荡文情富,鹦鹉峥嵘品格崇。”“感公培植衷肠热,愧我荒疏疾疢稠”。这些诗刻画了黄焯博学而谦恭、与生为友的君子形象。胡国瑞教授改革开放后在武大领衔带研究生,是校方重点保护的人物,一般不让外出,1979年江西师范学院开始招收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陶今雁同胡守仁任导师,多次请胡国瑞赴赣主持论文答辩,国瑞先生有求必应,不辞劳苦,其中饱含着他与胡守仁、陶今雁之间深挚的个人感情,三人酬唱之作甚多,见事见物,更见情见人。程千帆晚年在南京大学效力,与陶今雁保持着书信联系,互赠论著和诗作,陶今雁有《呈千帆师二首》,称颂程先生“硕士南天争立雪,文人北斗共依航”,有《读千帆师<闲堂诗文合钞>三首》,用“南轩一读一回新,夫子文章独轶群”“文苑先驱日渐稀,吾师才学世珍奇”“联璧辉光传海宇,学林无不揖清芬”等诗句凸显程千帆高迈的名流形象。
胡国瑞赠陶今雁诗
师辈中人,经陶今雁“立体式刻画”的是胡守仁。
胡守仁(1908—2005),字修人,号拜山,江西师大(原江西师范学院)老牌教授,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和教育家、诗人。陶今雁和他关系不一般。
初步统计,陶今雁三部诗词集中专咏胡守仁的作品有35题49首,多以“奉酬”“奉答”“呈”“贺”为题,统称“修人师”,一律毛笔书写,留有底稿,至今墨香醉人。
“黄鹤楼前过万舟,先生才思似江流”;“酿蜜吐丝五十载,诲人不倦仲尼风”;“诗承山谷传神韵,文法欧阳得妙微”;“乐在歌诗不知倦,先生龙马是精神”;“夫子不嫌长点铁(注:陶先生谦虚,用“点铁成金”意),他年庶可少乖讹”;“留得光辉典型在,长教后世仰望频”……这些滚珠溅玉的诗句,将胡守仁仁者、智者,人师、经师,诗翁、诗痴的形象描得淋漓尽致,吟得回肠荡气。
陶今雁以雁自况,以清荷、秋菊、寒梅品格为崇。胡守仁不仅是他的长辈和老师,不仅是名家、名师,而且对他有知音之谊、知遇之恩。胡先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导师之一,他带研究生,拉上陶今雁一块干;胡先生嗜诗如命,和陶今雁“身虽异代心相契,长揖清芬若结邻”(《秋雁集˙四次奉酬修人师见赐之作二首》);胡先生赞赏陶先生的人品和才华,视为知己;胡先生赠陶先生的诗不下40首,也是用毛笔端端正正抄录。胡守仁身上有“五老八中”的影子,有万运机、吴世英的痕迹,陶今雁将自己对各个学习阶段恩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倾注在了胡守仁身上。这种爱与敬是互动的。以胡守仁和陶今雁等为代表,江西师范学院曾经是江右诗歌的重镇,群峰竞秀,风骚遥领。有研究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江西诗派的当代余韵”。
胡守仁《四叠韵奉酬今雁教授弟即希吟正》手稿
被陶今雁尊为老师而深情咏赞的,还有著名戏剧家石凌鹤、著名语言学家余心乐、著名外语和外国文学教育家张谨之、著名书法家陶博吾等。“英烈教授”姚名达是特殊的一位。
二
刘方元、邓志瑗,这两人在陶今雁诗词中出现的频次高,咏他们的诗词多,有10余题20余首。
刘方元(1916—2011),笔名陵君,江西萍乡人,是钱基博、马宗霍等名师的及门弟子,1964年调入江西师范学院(现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先秦两汉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孟子今译》《礼记直解》《龙文鞭影新注》(与刘松来合作)等,酷好诗词,有《方元诗词选》和《方元诗词选(续)》存世。他很敏捷,写诗作词和走路一样飞快,陶今雁感叹“读罢佳篇动我衷,古稀行止快如风”;刘教授夫妇同臻八秩时,陶今雁以诗祝贺,咏赞他们“气养浩然人不老,童颜共饮九霞觞”。从《寒梅集》的编排上看,陶今雁写的最后一首诗是《谢刘方元教授》:“平生宿疾未能瘳,近岁新疴又效尤。感激温存常勉励,何时重上故人楼。”这首诗作于2003年2月底,陶先生2月28日(当月的最后一日)仙逝。最新发现,刘方元70岁时,陶今雁步胡守仁诗韵作贺诗两首,未见收入诗集,但非常生动有趣,谨录于此:“七十今朝不算奇,奇于健步似偷儿。偷来王母蟠桃食,长为人间赋妙辞。”“廿载沧桑绝代奇,昙花一现弄潮儿。从今海晏应无虑,为祝期颐献俚辞。”
陶今雁《奉酬邓刘二同志见示咏菊》四首手稿
陶今雁《寿方元同志七十胡老韵》诗文手稿
邓志瑗(1915—2008),字希玉,号愚夫,笔名梦樵,江西奉新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诗人,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古汉语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训诂学研究》《中国文字学简说》《广韵反切校证》《仪礼直解》《梦樵诗词文寄情集》等。陶、邓二先生是“江西井冈山大学”沟边办学时才相识的,一见如故,结为至交。陶今雁“奉”“赠”给邓志瑗的诗词,除表达通常的思念、慰勉等之外,更有“畴昔遇尘劫,蛮触战旗红”“先生学富擅才华,阅尽沧桑鬓尚鸦”“蠖屈斯须莫怨嗟,青云终竟属龙拿”“论交永忆吾嫌晚,品味难忘子餽鱼”之类,内蕴深曲,切合邓志瑗的经历和性格。1996年所作《丙子日怀邓志瑗教授》更是足见对邓的敬重:“一识瑗公廿七霜,先居井岳后南昌。沟边看虏情难吐,湖畔论文意共扬。既羡胸中多朴学,复钦笔下擅词章。年虽八十苍松健,长映青阳立岱冈。”邓志瑗有大量诗词赠与陶今雁,二人出集子,相互作序言。
刘方元和邓志瑗,是陶今雁文友、诗友、挚友的代表性人物。
陶今雁诗词所咏“友朋”类,可以开列出一串串的、长长的名单:陶元明、舒扬、苏兆群等,小学同学;洪博斋、王绍春等,中学同学;彭印冲、邓庆佑、郭锡良、高蹈、潘忠庭、苏意俊等,大学同学;姚品文、万萍、杜德凤等,单位同事;李春林、席联鑫、李华等,因出书而结交的朋友;旅美侨胞方民希,外省的徐迅、吴柏森,本省的周作亿、熊柏畦、谭耀炬等,因注诗、编诗、论诗、兴办诗词学会而结缘的友人;帅新吾、林勇等,病友;魏宽煌、李志刚等,医生……这些人在陶今雁笔下各呈风姿,组合起来,是诗人长怀心中的好友群。
着墨为多,刻画为细者如:
姚品文,1959年毕业于北师大,同年分配到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主讲元明清文学,是明宁王朱权曲学研究的权威。陶今雁赠姚品文教授的诗词有7题7首,盛赞她学术和人品“铜山独辟(作者自注:用顾炎武“采铜”意)昂昂”,“岁寒松竹奇姿显,战雪迎春更有梅”。陶今雁主编《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姚品文是副主编,配合默契。姚品文深谙陶今雁诗词精妙,写过多篇高质量的评论文章,还为《寒梅集》作序,直言陶先生是“真正称得上是‘诗人’的人”。
陶今雁赠姚品文诗文
陶元明,陶今雁“情同手足”的小学同学。从1947年春的《寄元明》到2002年6月的《永怀故人陶元明》,陶今雁先生共有7 首诗写这个友人,自青春年少时的“雷陈高义吾侪在,元白遗风世俗羞”,到盛年时的“雷陈旧谊终难变,久别重逢惜发苍”,再到垂暮之年忆旧时的“平生知我君为最,情同管鲍芝兰芳”。陶元明去世后,陶今雁写了两首诗予以哀悼。
陶今雁《忆元明》等诗词手稿
陶今雁忆旧友舒杨诗词手稿
邓庆佑、高蹈,都是陶今雁老南昌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同学。陶今雁诗词集中有五首“怀邓庆佑”之作。邓庆佑先生是红学专家,长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出版过《红学人物志》,编过《红楼梦学刊》等。“黄(庭坚)诗胜会临风叹,红(楼梦)学嘉评奏凯回”,是赞邓庆佑的学术成就;“纵横驰骋君诚健,左右羁縻我独孱”,是赞邓庆佑身康体健;“川原遥阻隔,情谊永葱茏”,是咏关山阻隔却无碍二人的深厚情谊。高蹈先生长期在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任教,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陶今雁与他日常联系多,关系密切,有诗为证:“珞珈回首卅年间,沧海三迁放目看。夏口暂分蝉共苦,豫章长聚月同欢。纵横驰骋君诚健,左右羁縻我独孱。屡渡湖桥劳勉慰,不须摩诘唱阳关。”(《赠高蹈》)
林勇是陶今雁1962年春天在乌石桥医院住院时的病友,《寄林勇》《怀林勇》《忆林勇二首》都是写这个人的。林勇原籍山西,是“少小参与抗日,十四即入红军游击队”的老革命。二人因治病而“萍水相识”,“情极欢洽”。 “羊肠小道君先走,一马平川我后来”, 陶今雁赠林勇的这两句“贻诗”富有深意。
陶今雁《忆林勇》等诗词手稿
李春林、席联鑫。李春林是《唐诗三百首详注》前六版和《雪鸿集》的责任编辑,他和陶今雁因这两部书特别是前者的出版结为忘年交,所演绎的著作者和出版人之间亲密合作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相互之间的诗词唱和也是极美妙的文化逸事。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陶今雁和席联鑫之间。席先生是《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的责任编辑,陶今雁有《赠席联鑫》等四首诗词相赠,“浩劫频年承顾念,旧情长在水长流”,除了著者与编者之间的友谊外,他们之间还有师生之情——席联鑫是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1966届毕业生。
方民希,广东中山人,后移居美国,国学功底深厚,喜好诗词。陶今雁的《唐诗三百首详注》传到海外,被方民希发现并推崇,通过出版社联系上作者后,长期保持通信联系,深入探讨文化。陶先生有《赠旅美侨胞方民希先生四首》《怀旅美侨胞方民希先生》等诗作赠与方民希,“唐音同好契嘤鸣,九载神交万里情”,两人虽未见面,但惺惺相惜,建立的是横跨大洋的情谊,而将他们紧紧相连的,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三
陶今雁教过私塾和小学,时间极短,教大学时间长,三十余年,指导研究生20名,培育的本、专科学生难计其数。众学生在陶先生心中的分量之重,吟咏学生的诗词之多和用情之深,一目了然。学生,是陶今雁诗词人物画廊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突出的是研究生,虽然只有20名,但这都是陶先生和胡先生“金针”细度、呕心沥血、寄予厚望的对象。五批研究生,从1979年招的第一批第一位曾子鲁打头,到1987年招的第五批年龄最小的姜钦云收官,研究生们全都得到了陶先生的诗词和手札,多则七八件,少则二三首,偶有合吟,多为单咏。读陶先生写给研究生的诗词,读着读着会热泪盈眶。这些诗词背后都有故事,言外都有旨趣。诸生的经历、性格、才情,以至年龄、家庭等等,与诗词内容莫不紧相契合,一人一面目,一人一情性,但先生对学生“莫学桃花逐流水,好留风骨与神州”的教诲和期冀是完全一样的,先生对学生“比对儿子好”的感情也是完全一样的。
挑几个我比较熟悉的来说。
谢苍霖,第一批5名研究生之一,硕士毕业后到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工作,我有幸与他同事9年,且在同一栋讲师楼同一单元居住5年。谢老师是赣南于都人,家庭条件差,劳动之余自学获得知识,从生产队长直接洗脚进城立雪胡门陶门,为人纯朴真诚,为学孜孜不倦,不善交际,特别能吃苦,长年除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关在家里著书立说,冬天写字时间长,冻得两手开裂,用胶布粘贴伤口。他每年春节必定要携夫人到师大老校区给胡守仁和陶今雁先生拜年,雷打不动。所著《三千年文祸》和《绰号异称辞典》等,全是学术精品,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陶先生写给谢苍霖的诗词共3题6首。1991年6月有《寄谢苍霖四首》,其三:“从来逆境出人才,谢子经过亦苦辛。继晷焚膏穷岁月,沍寒搦管手为龟。”同年稍晚又有《鹧鸪天˙赠谢苍霖》:“贡水蜿蜒入赣江,不辞千里注鄱阳(作者自注:鄱阳湖)。洪州㓖冹心弥暖,湓浦艰难气益昂。 挥健笔,转刚肠,千秋文章费平章(作者自注:近有《三千年文祸》一书问世)。更看扬子波澜阔,日夜奔流送巨航。”2002年春天有《风入松˙赠谢苍霖教授弟》:“频年弟子远离多,常忆可如何!青蓝旧地游人少,谢萦怀、几度来过。畴昔情亲未减,依前淳朴堪歌。 豫章二纪苦研磨,造诣信峨峨。博闻强志同侪冠,路漫漫、好骋明驼。承贶《桑榆忆往》,深惭岁月蹉跎(作者自注:《桑榆忆往》为先师程千帆教授所著)。”多么形象啊,谢苍霖栩栩如生!
王德保和我本科同学,是胡守仁和陶今雁先生带的第二批3名研究生之一,后来读了北京大学孙钦善教授的博士,长时间掌门南昌大学人文学院。陶先生赠王德保的诗词计4题5首。1985年10月《送王德保》:“长聚原为梦,翻贻送别吟。三年增汝累,没世疚吾心。赖有青桐树,终成绿绮琴。神州天地阔,何处乏知音!”听德保同学说过,读硕士那几年,陶先生的眩晕症很厉害,难于出行,而《唐诗三百首详注》已正式出版并热销,取、投信函包括取稿费之类的事较多,他曾经帮助先生往来邮局办事,也曾受导师委派到武汉大学迎请胡国瑞先生来赣主持答辩,陶先生诗中的“增汝累”当是指这些。1987年7月,王德保已经在读北大,忙于课业 ,诗写得少了,陶先生作《赠王德保二首》,其一:“未诵瑶章二载期,传经吟什两相宜。曹操征战犹耽咏,杜甫流亡不废诗。从古风骚关社稷,于今京邑振旌旗(作者自注:北京已成立中华诗词学会)。劝君重举凌云笔,才思骎骎莫自羁。”陶先生的诗没白写,王德保的“诗功”未废,如今更是“健笔凌云意纵横”。
胡迎建是第三批研究生之一,年岁稍大,功底甚深,最擅长诗词,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研究,曾任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著作等身,且家庭和睦夫唱妇随,陶先生写给他的诗词不少,其中有这样一首:“风雅因缘气味投,泽兰江芷两悠悠。纵违胡越同明月,况距寻常共唱酬。佳作频仍开胜境,贤妻朝夕助良筹。南金有价程途远,赞语时闻慰白头。”(1991年《赠胡迎建》)
姜钦云是第五批中最小的研究生,也是陶先生的小同乡,后来从事专业出版,成就不凡。当年他也在先生看病、取药、投稿等琐事上出过微力,陶先生出诗词集也征求过他的意见,赠与他的诗词就别有意味了。如1990年作《临江仙˙赠姜钦云》咏及:“同饮青岚湖里水,何缘又聚洪州?深惭多病累操筹。感君才思捷,长济泛时舟。”1997年元月作《赠姜钦云》:“青蓝亭畔漾清沦,同住婴城日月新。广结善交敦友谊,出奇制胜展经纶。《雪鸿》问世常关注,《秋雁》成书更费神。自叹樗材兼老病,闲吟有愧百年身。”
再说两个不熟悉但我很尊敬的人:
卢和,第五批研究生之一,毕业后回福建工作,陶先生有6题9首诗词赠与他。“豫章三载婴君累,几度沉思望月明”“品善业精才自倚,山高水险路恒通”“感子深情存问,桂圆银耳珍丰” 等,都是表达赞赏、惜别、感谢之情的。我特别注意到2002年元月的《答卢和贤弟遥寄肉松》和2003年2月的《临江仙˙谢卢和贤弟又寄肉松》。后者云:“遗品又从滨海寄,深情厚意难忘。去冬美味齿犹香。才疏而德薄,此物岂能当! 记得豫章相聚日,感君兀兀芸窗。辛词杜什共平章。自惭难启发,回首意惶惶。”肉松不是什么高级补品,但查知这种东西富含蛋白质,具有补充营养和能量、增进食欲等功效,可以辅助治疗体弱、头晕等症,而福建所产肉松品质上佳,“闽源丰”“闽聚鑫”“黄金香”等都是名牌。这对师生感情多深啊!先生的谦逊多礼自不必说,卢和的为学为人,他对老师的一腔赤诚和处事之精细真让人感佩。
段晓华是胡守仁和陶今雁所带研究生中的“独生女”。2003年正月二十七(公历2月27日),陶先生作《答段晓华教授弟二首》:“天涯鸿雁送春来,展读奇文倦眼开。郁郁葱葱行处见,神州万里气佳哉。”“人生离合已寻常,君去羊城忽二霜。鹏翼垂天终合展,小鹌焉得与翱翔!”这是收到段晓华从广州寄来的贺年信,“读后觉春意盎然”,“兹赋二短章为报,兼抒别后所感”。这天,是陶先生溘然长逝的前一日!
陶今雁《答段晓华教授弟二首》手稿
饮水思源,结草衔环,学生们最懂得“梦忆春风绛帐堂,音容馨欬曷能忘?诗书诲我存情性,肝胆向人在日常。” (胡迎建诗句)在长长的岁月里、滚滚的红尘中,他们谨记先生的教诲,认准人生的方向,坚守各自的志业,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了成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当中有的人名气和影响可能比先生更大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懂诗、善诗,不少人是诗坛的健将、翘楚。他们的成功和喜悦,与先生的诗文润泽是有直接关系的,在他们流光溢彩的人生道路上,始终有恩师相携相伴相扶持的身影。段晓华教授有怀师新作,动人心弦:“莳兰九畹播芳菲,笃信行藏志不违。欹枕心光犹吐焰,传灯手泽自流辉。陶篱凝露溥兮下,马帐拨弦铿尔归。白发门生久暌阔,每思立雪泪沾衣。”(《甲辰晚春观瞻陶今雁先师手札展感赋》)
没有直接指导而相熟的研究生或其他学生,陶先生也慷慨赠诗,给他们意外的惊喜。幸运者如李尚行、邱尚仁、陈水根、聂言之、查清华等。有诗,就有先生的关怀和勉励;有诗,就有被咏者的形象和特征。
非常羡慕得到了并珍藏着胡先生、陶先生赠诗赠词的学长们。我有一个建议:某时,某一位或几位发起,邀约上述胡门陶门弟子(或其家人),带上先生的墨宝,齐聚婴城,先到母校看看,再到红谷滩象湖新区新辟的“木铎之心”陶今雁师友手札展室观瞻一番,坐下来喝点茶,叙叙旧,兴之所至,赋诗填词,是很有意思的,说不定能找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
四
相较于前几类,陶先生给家人、亲故、乡邻写的诗词更是“清水出芙蓉”。
陶先生出身贫苦,经历坎坷,“早岁辍耕道路艰,吟诗只为破愁颜”。他五岁入私塾发蒙读书,因父亲早逝,家里穷困,加上战乱频仍,几度被迫辍学,能够坚持下来并学有所成,靠了母亲和大哥的关怀与支持。
在陶今雁的诗词中,直接吟咏母亲的不算多,但身形瘦小如牛负重的慈母形象赫然在目,动人心魄。“当年无地避饥寒,高利苛捐梦未安。除夕门多催债鬼,元朝巷满索粮官。阿兄背井心常战,老母愁炊泪不干。万落殍横风雪恶,九州黯黯夜漫漫。”(《忆除夕二首》)好一个“愁炊泪不干”,纵有千言,难敌五字。“望子成龙父母心,五龄逃学每为擒。韶光有限金难换,当日何知惜寸金?”(《望子》)好一个“擒”,神来之笔。我尤其欣赏陶先生78岁时作的《忆少时朝凤庵前荷池游泳事》:“庵前池内满芙蓉,每趁看牛泳此中。母过牛拴人不见,荷花深处摘莲蓬。”这叫活色生香,短短28个字,有场景、声色,有人物、动物,有情节、桥段,更有丝丝缕缕的人间至真至美之情性。
陶今雁兄弟较多,与大哥陶棠关系最密切感情也最深厚,前前后后写过十几首专咏陶棠的诗词,出版《秋雁集》时还附录了《陶棠诗草》。1988年所作《大兄画像》,是对陶棠简括而完整的描绘,结合品读《雪鸿集》中的《挽家兄二首》《汉宫秋˙元夕忆家兄》,《秋雁集》中的《怀家兄》《读家兄遗作》《忆先兄》和《寒梅集》中的《忆一九五一年冬先兄寄红梅旧事》等,让人不能不发“字字血、声声泪”的感叹。在陶今雁的诗笔下,陶棠是恩如父执的兄长、知识渊博的学者、教导有方的老师,也是生死相依的挚友。陶棠旧社会在乡村教小学,新社会长期教中学,是语文名师,黑白颠倒的年代被强加“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而遭迫害,“胸骨一根击断”,停职停薪,劳动教养,受尽磨难,然其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志节始终未移。陶今雁依恋、感激大哥,也从大哥的遭遇中反观自身:1968年“祸从天降”,他也被强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押48日,遭非人折磨,“抓余头碰墙,拳击腰部,致脑、腰均受重伤……头目晕眩三十四年来未曾间断,而近年尤烈……其痛苦非言语可以形容。”(《寒梅集˙作者传略》)
陶今雁《家兄事略》手稿选
胡守仁、刘方元题《陶棠诗草》诗词手稿
“三七(注:指1962年,时年作者37岁)草成婚,时值岁大荒”。陶先生成家晚,当父亲和祖父也晚:“三八生大儿,坐月借姨床”;“四十生稚子,稍喜有平房”;两儿“各生一女儿,孟柯与孟邻”。所以,陶先生爱子惜孙,诗词中充溢着恋家和舐犊之情。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出师母的勤劳、善良、贤慧,读出爱子的忠厚、踏实、聪明、孝顺和好学上进。孙女儿在爷爷的眼睛里更是清丽可人,也寄望殷殷:“人生近古稀,始得此明玑。天若假余寿,会看渠奋飞。”(《孟柯将满二周岁赋四首》)“年时小圃串红开,一接容光画出来。画得逼真堪赞叹,此孩将是不凡材。”(咏读幼儿园的小孙女孟邻)
其他的兄弟和子侄,陶先生以“画像”“忆”等为题分别作了歌咏,写得非常传神的如《四弟画像赞》。亲戚六眷中,大舅、大表兄、二表兄、三表兄等,各有诗咏及,寄情深深。向北强是陶今雁的姻亲,先生有四首诗相赠;“莲姐”是陶今雁的表姐,外嫁泾口,夫家经营的茶楼曾被日机炸毁,后移居到姑妈即陶今雁母亲所住的孟后村,一生凄苦,陶先生有《忆泾口二首》《忆莲姐》等多首诗写她,细腻温存,表达了深挚的关爱。
《雪鸿集》中的《忆鼎昌叔七首》和《寒梅集》中的《柱成四首》特别有趣。前者写的是老家的邻居、木匠鼎昌,其“聪慧多艺”而穷困潦倒的一生,折射的是艰难苦恨的年月,让我联想起鲁迅和矛盾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后者写的是“从小在二叔家放牛”的一个孤儿:“自小聪明主意多,滔滔辞令若悬河。难忘湖畔牛郎聚,每听渠能信口歌。”“两人少小有深情,每日看牛结伴行。渠见山中来好鸟,及时邀我辨其形。”这不是田园牧歌么?
陶先生不是孤立的咏人,而是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结合着咏。他用了大量的诗词吟咏涌泉套、府君殿、澄心寺、忠臣庙、万寿宫、婆婆坟、秀才坑、东冈嘴,还有抗倭炮台、漕源巨枫、楼溪老樟树等故乡的旧景旧物,到他暮年,这些景物大都“与时消没”或面目全非了,但在先生的诗词中保留着“原态”。这些作品没有“闲笔”,而是成就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有了它们,陶先生的诗词才是丰富完整的文学世界,十分诱人,适合“二度创作”。
被陶今雁用诗词“画像”的“小人物”们,现在大多已经作古,有的人可能连一张照片都没留在世上,可能“荒冢一堆草没了”,可能“荒冢”也找不到了。只因为入了陶先生的诗心、诗眼和诗境,他们便留了名,留了像,长存于世,何其有幸也!
五
咏人就是咏情怀,咏境界,咏现实,咏历史。
确切地说,前文列述的四大类,只是陶今雁诗词所咏“人物形象”的一部分,如果把其他人包括古人算上,还要拉长长的单子。陶先生1997年的《读杜杂诗》,70首七绝一气呵成,无不工巧,于杜甫擘画完整,描摹精细,关顾周全,论说精辟。这组诗塑造了“这一个”杜甫,是陶先生“研杜”心得的浓缩,可视为《杜甫诗学》《杜甫别传》的大纲。所以,惜墨如金的胡守仁先生为收录了这组“杂诗”的《秋雁集》作序时,郑重其事地指出:“于子美身世,知之最审,且深怀景仰之情,亦见其涵濡之久,而有以沾丐其笔端也。”
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陶今雁咏百人千人,咏得最充分的是他自己。这也是一种“无意于佳乃佳”。假如说陶先生三部诗词集中的人物构成了长长的、形神毕肖的形象画廊,其中最具立体感和灵动性的是他自己。咏人即咏己,咏己亦咏人。
人贵有个性。陶今雁先生有怎样的“个性”?很多人写过文章,告诉了我们:陶先生经历丰富、意志坚定,世事洞明、爱憎分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治学严谨、满腹经纶,温文尔雅、与世无争。从陶先生的诗词中进一步“钩沉”,我关注了几个“异乎寻常”:
异乎寻常的念旧。谁都有老师、朋友、学生、亲戚、乡邻,可有多少人会像他这样“念”呢?念旧人旧景,还念旧物。陶家曾有一张棕床,是“沟边三年”时友人杨国和从井冈山代购的,修了又修,用了30多年,陶先生先后用5首诗咏这张床;陶家有一把藤椅,也是杨国和代购的,也用了30多年,陶先生作110字五古长诗《破藤椅》,外加200余字的序言歌之咏之。这哪里是咏物?分明是咏人(杨国和)、咏岁月。2003年元月,陶先生作《闻姚懿德表姐仙逝后赋四首》,讲的是姚名达烈士的外甥女、“江西师院老少均以表姐称之”的姚懿德女士的故事,情节曲折,很是感人,相当于为姚懿德立了个小传。
异乎寻常的聪慧。陶先生不光书读得好,学问做得好,诗写得好,字写得好,还特别有悟性,心灵手巧,学什么会什么,干什么精什么。从《忆少年耕读数事》《壬午杂诗四十首》《忆养鸽四首》《捕黄鼠狼》等诗中,可以看出他精通农事,“插秧为能手,曾赴邻村带对行(注:领头栽‘标准禾’)”;他是不错的木匠,学斧弄凿,“曾锯白棠制犁辕,又制牛轭刨枫杨”,还会打制凳子(俗语有云:“木匠好学,凳子难打”)。至于捉黄鼠狼(那个年代黄鼠狼不是保护动物)、钓蛙、捕黄鳝鱼鳅、养鸽子等,更是不在话下。晚年种菜种花,论技艺,不输专业菜农和花工。
异乎寻常的率真。主要体现在他对身体病弱的咏叹。陶先生身体不好是客观事实,人尽皆知,主要是神经衰弱、眩晕,很严重。疾病这种东西,有身份地位的人一般比较讳言。陶先生不一样,“病脚啷当”在他的诗词中随处可见,十分显眼。“日月经天疾似梭,无端长在病中过”“频年骨瘦无人识,异地魂交有梦知”“生涯药里伴,坎坷路悠悠”“久困晕魔诗思涩,喜公健笔舞虬蛟”“处世防多病,为师愧菲才”……这样的诗句在陶先生的集子里触目皆是,独咏要说,与友人唱和要说,“奉酬”师长要说,“示”学生也要说。初读陶诗,我对此颇不解,甚至疑心先生“自黑”。我是太不懂陶先生了。他是纯粹的、通透的、诗性的人。他这样写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看最重要的“道理”是他的坦诚和率真,他要用这种坦诚和率真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作出必要的解答,也要用这种坦诚和率真对身世和历史作出必要的交代。“凝霜松菊见奇姿”,身体的孱弱和诗功的劲健在陶先生身上形成鲜明对比。他总说病病病,却总在吟吟吟。2023年一二月,陶先生已是身患重疾(非眩晕),命悬一线,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换作别人,可能在医院接受抢救,他却坚持窝在家里,每日吟咏不歇,往往日得三四首,作品质量和书写的力道丝毫没有减弱。诗是他的镇痛剂;他是握着诗笔闭眼的;他最后的呼吸里肯定有诗;他是真正的“人生到死诗方尽”;他的离世类于高僧坐化。人因真、善而美而强,“病脚啷当”的陶今雁的文学形象是轩昂的,仪表堂堂。
异乎寻常的包容。陶先生很敏感,心细如发,虽然出门不多,但天下大事,四海风云,人生百态,眉眼高低,他都明察秋毫。他被侮辱被损害过,也被误读和误解过,但很多东西在他的心中和诗中被分拣、扬弃了。他也抨击假恶丑,但主要是讴歌真善美。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把握,对世道人心的认识和态度,表现出了杰出知识分子的气度与胸怀。
陶今雁自书《杂诗三十首》之一
异乎寻常的迷诗。不错,是“迷”。这一点最重要也最突出。他们那一代学人,写旧体诗词的不少,多属“余事为诗”,而陶先生是把研诗、注诗、讲诗、吟诗作为最要紧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来做的,“诗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姚品文《寒梅集˙序》)。“赣江日夜水流东,多少光阴在乱中。唯有吟哦终未废,好留雪迹觅飞鸿。”(《杂诗三十首》)在这方面,他和胡守仁相伯仲,他们是用诗滋养生命的一对“璧人”。1996年5月7日至7月29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胡守仁和陶今雁连续8次诗歌唱和,胡先生吟得14首,陶先生吟得13首(注:担心累着胡先生,陶先生主动终止唱和),这年胡先生89岁,陶先生74岁。这叫“德不孤,必有邻”。人上了一定的年岁读他们的诗,细细地读,仿佛穿行在山阴道中,望峻峰、观峭壁、闻梵音,临清溪、拂碧草、撩繁花,多见鸟兽虫鱼、常遇故知,会有特别的领悟和感动。
陶今雁的诗词写得又多又好,其中的人物形象是如此鲜明,我便萌生了愿景:但愿有人理旧补新,将陶先生的诗词作品汇成合集重新付梓,使之更好地传布;但愿有人瞄准陶先生诗词中的草蛇灰线,以陶先生描绘过的人物为原型,写出引人入胜的小说或别的文艺作品来。(作者:周文)
(注:本文标题取自陶今雁先生《园中园看菊展四首》,见《雪鸿集》)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