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陶今雁先生书法艺术
2024-05-03 10:36:00

  陶今雁(1923——2003年),江西进贤人。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唐宋文学研究专家、唐宋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23年是陶今雁诞辰100周年,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在社会掀起一股陶今雁研究的热潮。为了更好呈现以陶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之风,笔者整理和研究陶先生及其师友们的相关信件、手札、书法,并结集出版了《木铎之心——陶今雁诗友手札集》。细审手札作品,总能在不经意的素笺中产生不一样的情愫。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在关注陶今雁诗词成就的同时,其书法成就却鲜为人知。但要想进入陶先生的书法世界,要先了解其诗词成就,陶先生的书法是以他深厚的诗词学养为基础的文人书写,别具一格。


陶今雁先生在书写

  陶先生在少年时期受到国文老师的影响,开始喜欢上诗词,并以诗词为精神家园,终生栖身于此,沉浸于斯。后考入南昌大学文史系,后调整到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当时的武汉大学名师众多,师从“五老八中”,获益很多,在诗词中一直深切回忆这段求学时光。陶先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直到退休。他的主要工作是教授唐宋文学,一直致力于李白、杜甫诗词教学和研究。1980年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详注》一书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在国内出版史上影响很大,至今发行至第八版,发行量超百万册,是很多诗词学者的启蒙书籍。陶先生先后出版诗词集《雪鸿集》《秋雁集》《寒梅集》,主编《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

  陶先生的三本诗词著作汇集了不同时期的诗词,有杂诗、咏史、咏物、遣怀等不同题材,有五言、律诗、组诗等不同形式,从中可见其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陶先生诗词用典不多,但感情真挚,如静水深流,如倾如诉。诗词名家胡守仁先生对陶先生诗词评价极高:“题材包含古今,俱非泛泛之作。其中有关杜子美者最多……”。陶先生早年的诗作以汲古为主,成熟时期组诗《杂诗五十首》是他对自己生平追忆,是向杜甫致敬的一组长诗;组诗中有些诗句融合了杜甫诗句,透过诗文陶先生一生轨迹跃然于纸上,是其晚年一大力作。文字朴实却内蕴十足,正如诗僧皎然在《诗式》中主张的那样“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从诗中内容可以一窥陶先生早年家庭之艰辛,求学之认真;建国后到七十年代,陶先生经历了求学、教学、生活日常等,国家大事、个人工作、家庭生活虽有不同变化,均述于笔下,对诗词的热爱之情依然不减,更是焕发出了新的气象;晚年陶先生的诗词取材于日常生活,大多以诗词记录、唱和、回忆生活中的点滴,读来更具有生活化。逝去的时间,没有在岁月中留下痕迹,但我们在翻看陶先生文集时,透过文字的力量依然可以感受到陶先生对诗词的执着与深情。

  陶先生对于唐宋诗词下了很大工夫,对杜甫的诗词尤其钟爱,在个人诗作和论文研究中均有体现。陶先生不仅对于注解诗词和编书认真严谨,在阅读中更是一丝不苟。陶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读诗体会、注解诗词等,尤其集中在杜甫诗作的体会,书写了不少阅读体会和研究文章。检索其学术论文,还有三篇是对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一书读后待商榷的问题。这三篇文章都是围绕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书中陶先生认为美中不足的地方,如注解不当、前人诗句未注出之处、所引不够确切或不全面等问题,陶先生一一进行了罗列与辩析。文章一经发表得到了邓广铭先生的肯定,并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一书再版时采纳了部分建议。陶先生作为一个古典诗词的考辩专家、教育专家、诗人,这三重身份和深厚的学养令他在近现代江西文坛独树一枝。

  陶先生对师友、学生、亲人大多以诗传唱,以诗文相赠,这也许就是文人之间如清水般的交往,以诗明志,以诗传情。这中间的传递工具就是书法,陶先生用书法一生诠释诗词,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了陶先生其人、其志、其学,正如诗僧皎然所说的那般:

  偏正得其中,不拘对属,偶或有之,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

  陶先生一生与诗词为伴,可以说,陶先生不论在什么状态、在什么时期,诗词和书法给了陶先生精神慰籍和精神归宿。一边作诗写词,一边用书法传播诗词,向古人致敬。唐宋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分为二十四品。或见品评诗文,或用于评价书画作品。每品字数不多,每次读此能发起不同之幽思。其中“委曲”这一品读来品评陶今雁先生书法再适合不过了: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深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陶先生的书法学习一直贯穿其求学时光,少时父亲望子成龙,进入私塾学习,曾学习书法,得以开蒙。后常临习钱南园书作,在其诗作《重得<南园真迹>有感二首》中有“暗世诗情多愤慨,南园真迹几临摹”之诗句,进入了书法之门。后入武汉大学学习,对书法更是留心,尤其是接触到草书后,更是会心于此。毕业参加工作后,勤加练习而不能自已。终其一生,一直使用毛笔书写,对毛笔的使用越发纯熟,自然书写的痕迹更是映照在他笔下。作诗之余或作书法以抒怀,1991年作有《草书》一诗以纪其事:

  草书少慕却无行,老去何能此道精?但配吟诗三易稿,每观孙谱又心倾。

  陶先生参加工作后一直与同事、省内外书画名家交流书法创作,如康庄、程维道、书画家陶博吾等。他们相互问学交流,促进了诗词和书法进益。陶先生与程维道二人相识已久,志趣相投;程维道的那一手精湛的二王行书是陶先生所钟爱的,其书法取法二王,又参以颜体楷书之浑厚,骨肉丰盈,自成一体;“诗书曾共契,何处觅知音?”二人时常交流诗词和书法。陶先生以深厚的诗词学养为基础,每日临池不辍,勤以练习,到晚年越发纯熟,真正达到了“人书俱老”之境。

  整体而言,陶先生书法温温如玉,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是典型的文人书写,极具书卷气。谈到文人书法,唐宋有士人画、文人书法、馆阁体等不同书画。但在现当代诸多学人推重文人书法,如龚鹏程、张瑞田等。他们或是以手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书画成就,或关注其文史价值等。陶先生不是一个专业的书法家,他是一名学者,终生以唐诗宋词为伴,只是因时代原因一直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直到中晚年书法成熟。观陶先生的书法,总有一股静气,这就有了一个极为好的书写状态:自由、随心、放松;手札集中有他与友人的书信、诗词唱和、条幅作品等,均是在他在平和安静的状态下的书写。

  陶书生现存书法以草书为主,以八行笺小字为多。其书法整体取法于孙过庭《书谱》和于右任《标准草书》,但呈现的面貌与二人有诸多不同,孙过庭草书起伏变化明显,有墨色变化;于右任曾取法魏碑,草书参与北碑笔法,具有一股雄强之气。而陶先生书法陶先生的书法充满了学者气息,草法极为严谨,作书极为认真,往往是一稿多书,多次练习,而取最优者。陶先生书法一如其治学那般严谨认真,草法标准,笔者在整理陶先生遗墨时,发现陶先生有很多张草法的对照图,这方便书写参考,可见其认真严谨。

  陶先生现存较多的书法作品是八行笺小字作品,还有一些是条幅作品。整体看陶先生书法,字体略长,草法标准,提按变化不大,总是在圆线中寻找变化。小作品中总能体现其书卷之气,清秀俊雅;小条幅作品用笔稳健,有大量的圆转线条。陶先生因身体欠佳,从他的现存的书写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气力不足,大多以小作品为主,但往往是这些小作品更有吸引力。

图1陶今雁《奉酬修人师》


图2陶今雁奉题吴柏森先生《鸿爪集》

  图1是陶先生晚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书法均是上乘。陶先生书法有古人遗风,其书法作品可读、可赏、可品,既是一件书法作品,又是一件诗词作品。其诗作内容如下:

  奉题柏森先生《鸿爪集》兼贺七旬华诞

  卜宅都门似隐沦,从来忧道不忧贫。遨游坟典寻真趣,寝馈风骚得要津。神胄飞腾须彩笔,吴侯名实副诗人。欣逢华诞锓新集,仙鹤长鸣艺苑春。

  柏森诗家赐正

  陶今雁未定草

  戊寅重午后四日

  此诗是陶先生赠给吴柏森,诗作古雅,有旧时文人气息。陶先生所用毛笔略有秃,用的八行笺,字径不大,但细看写出来的字有一股清劲之气。《木铎之心——陶今雁诗友手札集》中的手札大多是此类书作(图2、图3),其字结体略长,字与字不相连;完全出于一片自由书写,在随性中自有法度。

图3 陶今雁《临江仙·赠李春林》

图4  陶今雁书陆游《示儿》

  细审陶先生书法,总能从其纸间散发出那股清气,那股气息古雅素静。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有逸气、纵横气、文人气之说。倪瓒主张绘画要有“逸气”和“逸笔”,他的名言“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强调要有文人写意。其影响不仅在画史上,更是对文人书法有极高的指引。陶先生的书法就有一股“逸气”:平和。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黄庭坚是宋代书法巨匠,草书如长枪大戟;他对书法的论述又有一番新意,提出要有“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大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陶先生一直以“圣哲之学”:诗词,为终生伴侣,其书风文气,与一些俗书不可同日而语。现当代书坛太过于追求技法,而忽略了对书家本人学养的要求。在中国书法史上,一直有书家和“书匠”之别,大书法家往往是学者;而“书匠”则往往追求技法,终落下品。而陶先生不以书法为本业,只是长期使用毛笔书写,后虽经过一定的训练,但终因深厚的学养滋养了他的笔端。其书法用笔圆劲,自有一股沉稳之气。孙过庭草书圆劲,点画飞动,同时又提出书作“使转”得当:“……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孙过庭《书谱》在当时提出书法要有“使转”,但在明人倪苏门《书法论》中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用笔要搦管,字才能圆。“羲、献作字,皆非中锋,古人从未窥破、从未说破……然书家搦笔极活极圆,四面八方,笔意俱到……而清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更是强调“圆”的重要性:“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

  以上历代书家均对“圆”的重要进行了大量论述,笔者不知陶先生是否看过这几段文字,但陶先生的书法用笔极为精熟,完全出于自然。条幅书法作品中却是有诸多的圆劲笔画,与先前书家论述不谋而合。笔者在细读陶先生书法时,发现图4作品中的字圆劲,如“州”“家”“祭”等字。这些字的结体左右顾盼,可以想象在书写手腕的左右摆动,尽显绞转之用笔变化。图5是陶先生少有的条幅作品,整体用笔矫健,提按明显,一任自然;与之前看到的笺纸作品略有不同,结体更为放松,字形更潇洒。一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的“……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那种神韵。当然,古人评价书法最高标准是以得其“神”为上,“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陶先生晚年的书法不论从“神彩”,亦或“形质”均是上乘,再加上其学养,在江西近现代学者中当别树一枝。

  陶先生书法以其神韵平和,具有冲谦之美,虽不是专业书家,但足以体现其个人志趣。正如清人刘熙载提到那样,观其书如见其人:

  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也。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

  陶先生的书法面貌正体现了“秀颖”之气,这也许就是文人书家一直所追求的气息。


图6 陶今雁《七十七岁生日作》





  陶今雁先生书法欣赏:



陶今雁自书《庚午清秋住院张姚伉俪三度见访》


陶今雁自书《著书一律赠同道》


陶今雁自书《鹧鸪天·送席联鑫》


陶今雁自书《赠李华》


陶今雁自书《读当代诗词手迹选》


陶今雁自书《答王依民同志》 



陶今雁自书《怀王有生(并序)》(来源:南昌工学院;作者:曾庆万、蔡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