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发展理念需要,立足当地特色,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返家乡”,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推普与振兴并进,文明与发展同行
资溪县乌石镇,是汉族、畲族聚居乡镇,当地群众普通话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畲族村民,使用更多的仍是畲族语言。“说话带乡音”是当地人们的生活交流习惯,也是乌石镇群众致富的语言障碍。推普团队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展开调查研究,精准统计当地村民的普通话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及学习需求。
在校普通话测试站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因地制宜,从学生着手,针对性开展丰富的语言文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手册、广播、每日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书法教学、戏剧展演等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村级活动场所为主阵地,结合讲习所、推普振兴文化服务站,开展形式多样的帮学活动,调动村民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百年征程传薪火,红色经典润乡土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团队开展以“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以课本中的红色故事为文本,呼吁孩子们争做红色故事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不,我全知道了。”
“小声点,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乌石镇教室的几位“小演员”在“小老师”的指导下绘声绘色地演绎着《金色的鱼钩》红色经典故事,这些“小老师”正是实践团队中的各位大学生志愿者。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普通话诵读技巧与朗读规范的学习,并开展了“经典咏流传诵读大会”,组织3-6年级的当地学生观看2019、2020年全国小学生组“中华经典诵读”的影片以及由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制作的趣味手绘视频,教学结合,引领同学们在诵读中走近中华经典,感悟汉字的独特魅力。
“原来语文还可以这么学!”一位从家里早早赶来上课的四年级小朋友感叹道。在志愿者们的领读过程中,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操场上回荡着大家朗朗的读书声,彰显着蓬勃的青春之态。
语言百用增技能,文艺晚会巧推普
针对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学前和学龄儿童、留守妇女数目众多的实际情况,实践团队以情景模拟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知识培训。“这样的活动帮助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本地村民准确沟通的能力,大力推动本地经济活性发展,为乡村发展蓄备强劲的软实力。”校普通话测试站站长刘毅说道。
实践队员还与当地群众、学生共同参与排演多个文化语言类节目,相声、小品、诗文诵读、红色歌曲及红色话剧等,丰富语言使用形式,宣传“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理念,呈现推普振兴活动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学生、村民的文化生活,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据悉,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已连续三年来到乌石镇开展推普项目,多种多样的形式,有声有色的课堂都给当地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践团队以进一步提高农村普通话水平、提高村民文化认知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普通话专项调查活动,撰写调研报告、普通话研究报告、民族方言研究报告,建立推普振兴文化服务站,举办“经典咏流传”系列诵读活动,切实提高当地人民群众普通话水平,在乡村经济振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图文:陈湘钰、鲍福音、郑洁、薄雅芳、刘阳、李磊、韩成宁、周冠达、董梦茹、谈煜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