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188入口
金宝搏188入口
艺海无涯,匠心永驻——国家级非遗大师汪琴对话广陵学子
2024-11-04 10:52:0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扬剧千秋传古韵,梨园一脉继遗风。近日,为深入了解扬剧艺术,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红色陵青”非遗寻访团来到扬州市邗江区,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剧代表性传承人汪琴和国家一级编剧刘葆元。

  扬剧,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花鼓戏、香火戏和清曲三源合流而形成以歌舞演故事的扬州地方戏,行腔优美,典雅细腻,娓娓动听。

  汪琴,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共党员,民进会员,1956年考入扬州市人民扬剧团学艺,师承扬剧表演艺术家华素琴,为 “华派”传人。“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是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引用李白诗句,赠送给汪琴大师的题词,形象描绘了汪老师使生活美升华至艺术美的境界以及在舞台上令人惊叹的艺术感染力。

  刘葆元,国家一级编剧。80年代初期,于妻子汪琴“自编自演”的处女作扬剧《血冤》于1984年赴上海演出,一炮打响,全国13个剧种30多个剧团争相移植演出。退休后又以“扬州人,写扬州人,演扬州人”为定位,推出了《帕米尔赤子》(吴登云的故事),《好民警陈先岩》《好人高仁林》等讴歌全国英雄模范扬州人的现代剧作。

  戏不离技,技不离戏。一招一式并不是为动而动,而是动则有据,戏由心生。汪琴老师作为华派艺术的传承人,在努力传承恩师华素琴艺术精髓的同时,更形成了“火”为特征,“情”为内核的艺术特色,秉持“生活的、真实的、艺术的、美化的”这一表演风格,生动诠释了扬州精神。

  幼时的汪琴,家境贫寒,她早早便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磨砺出坚韧性格。十六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功考入扬州市人民扬剧团,从此开启长达六十余年的戏曲生涯。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埋头苦练,汪琴文戏武戏兼修并进,她出演了六十余部剧目,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独具特色、生动鲜活,屡获殊荣。从演员到编导,汪琴大师与丈夫刘葆元伉俪情深,他们携手走过了许多艰难时期,两人一直坚持为扬剧的发展与繁荣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扬剧新秀。退休后,汪琴笔耕不辍,仍然坚持为人民服务,致力于传播扬剧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汪琴大师教授成员们戏曲的坐姿、手势、眼神,通过身段变化,汪琴大师将“日、月、风、雪”等自然现象展示得惟妙惟肖。她强调,学习戏曲讲究心,眼,口,形:心是指演员的内心情感要与角色相契合,通过内心的体验来驱动外在的表现;眼是心的窗户,要用心去感悟动作和角色的特性,再反馈到形体上,四者相辅相成。

  在现场,汪琴大师与老伴刘葆元还为团队成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扬剧片段表演。表演中,汪琴大师饰演一位少女,刘葆元大师饰演一位盲人。为了更加生动地展现角色特点,刘葆元大师就地取材,从家中拿出一根木棍作为道具。尽管已年过八旬,但汪琴大师的表演仍然活灵活现,将少女的娇羞与纯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嗓音依然清脆悦耳,仿佛岁月并未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两位大师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和极强的信念感,将这个扬剧片段演绎得栩栩如生,团队成员仿佛身临其境,回味良久。

  “感谢你们对我们老一辈的关心和挂念,这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和感动。我们深知,年轻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希望大学生可以多多关注扬剧,虽然是外地的孩子,但还是希望你们来到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可以学会讲几句扬州话,了解扬州的历史,这不仅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感受它的精神内涵。扬州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扬州评话、扬州剪纸等。这些非遗项目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有责任也有能力为这些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扬州的非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汪琴大师嘱托道。

  文稿:姜星妍 杨元逸

  图片:王延翼 张胜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金宝搏188入口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